——晉劇《高君宇與石評梅》觀后感"/>
■ 蔣 殊
化蝶之美 觸痛我心
——晉劇《高君宇與石評梅》觀后感
■ 蔣 殊
很早些年的時候,去過北京陶然亭?;蛟S因為年少,忽略了許多東西。其中便有高君宇與石評梅。
那晚的舞臺上,他們最先在陶然亭露面。一個用一片楓葉寄出“滿山秋色關(guān)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一個卻回應(yīng)“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一片紅葉開幕,一片紅葉貫穿始終,奪目,刺眼;再加上書中的紅葉,手中的紅葉,空中的紅葉,落地的紅葉,心中的紅葉……一片一片,扎在臺上人心中,痛在臺下人心里。
他與她的紅葉,那一片,終究還是散落在風(fēng)里,飄忽著,遠(yuǎn)去。
高君宇的一生是短暫的,卻轟轟烈烈。兩個多小時的舞臺時光,一邊是火花與寶劍般的激情昂揚(yáng),北大-長辛店-晉陽-廣州,拖著病體一路散播著革命的火光;一邊是情深義長,堅守著付諸一片紅葉上的熾熱心房。正如他所說,一個世界是石評梅的,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一個世界卻是歷史使命的走卒。兩個世界,不同的愛,傾盡一腔熱血與激情,最終卻沒能敵過病魔的侵襲。最終,這個26歲就當(dāng)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tuán)一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的英才的生命永遠(yuǎn)靜止在了29歲的刻度上。
他不知道,那正是石評梅心里的堅冰緩緩消融之時。
他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嗎?生如閃電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
石評梅只能痛心追問:“我不解你那時柔情似水,為什么不能溫暖我心如鐵?”更從此另辟了一個天地,“充滿了極美麗,極悲涼,極幽靜,及哀惋的空虛。”
29歲,于今天的人而言還是一個孩子。
紅葉還在,主人卻走了;兩個象牙戒指,也分飛在不同的世界。23歲的石評梅一夜間成熟,更深地認(rèn)識了自己,了解了自己。她在墓碑前長久深切的悔與恨,責(zé)與痛,戳疼了所有人的心。
那一刻,我發(fā)信給好友:戲開始觸痛我心。
墓碑,酒,遺恨的女人。也是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酒的滋味。懂了離人淚,離人恨,離人殤?;匚秳≈幸粋€場景,石評梅坐在溫暖的燈下。那一刻無比希望,國家安穩(wěn),社會安寧,她的身邊,是高君宇。她寫詩,他吟誦;她縫補(bǔ),他讀書;他們共飲,他們生兒育女。
可惜,他們生錯了時代,最終帶著滿腔怨恨,帶著滿身才情,帶著未竟的愿,未了的情,凄然離世。而那樣的年代,又幸虧有他們。是無數(shù)的他們,不忘初心,播下星星之火,最終照亮了坎坷前行路。
動蕩而短暫的青春,便是他們僅有的詩與遠(yuǎn)方。
“不管黃昏,不論夜深,醉臥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三年之后,悲痛欲絕的石評梅因病以26歲的生命謝世?!伴L久醉臥君身邊。”如她所愿,實現(xiàn)了“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并葬荒丘?!?/p>
生前愿望,死后實現(xiàn)?;?,人生之痛。好劇,大痛。劇痛。
現(xiàn)代劇,新編,版塊,結(jié)構(gòu),表演,舞美都可圈可點,尤其是見縫插針融入的現(xiàn)代舞蹈元素,好看又有喜感,在整體悲愴的戲中圈出一絲歡樂,在觀眾長久悲涼的心里灑下一星暖光。一陣短暫而含淚的笑聲,豐富了舞臺,靈動了劇場。
緩沖之魅。
戲結(jié)束了。謝幕開始。發(fā)自內(nèi)心的掌聲表明了觀眾對戲的認(rèn)可,對演員的認(rèn)可,對主創(chuàng)人員的認(rèn)可,更是對男女主人公愛情煙花般絕唱的慨嘆。
起身,離場。心里卻默默放不下一個人。
十年時間,于一個人而言有多漫長?尤其,于一個古代女子。高君宇被包辦婚姻中的妻子,那個從頭至尾不曾露面、深深藏在時光深處的女子。她是誰?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高君宇與石評梅之時,所有的眼淚都灑向那段曠世絕戀之際,她是什么樣的人生,什么時候怎樣的方式離世?
無人關(guān)心。
從20歲到30歲,盡管男人在遠(yuǎn)方,盡管面貌早已模糊,她依然是有丈夫的女子。十年之后,一封別人捎回的信,對她是解脫,還是瞬間把她推向生命的終點?同樣生而為人,身為女子,她或許因為遵從了三從四德,便活該在孤獨中耗盡青春?
石評梅嘆沒有早遇到高君宇。而她,是不是悔恨為何偏偏遇上高君宇?
誰對了,誰錯了?一生當(dāng)中,誰遇到誰,才是真正的幸事?
是的,我們永遠(yuǎn)不會知道她是誰。我也會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再去北京時,必定去一趟陶然亭,在那塊刻有“春風(fēng)青?!钡哪贡圆家黄t葉,灑一杯酒。
卻,不會忘記一個人。
(責(zé)編:于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