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嬌
摘 要: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手風琴演奏形式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從獨奏、伴奏發(fā)展到手風琴室內樂、流行手風琴等演奏形式。文章就手風琴演奏形式研究其發(fā)展趨勢,以讓更多的人欣賞手風琴作品,喜歡手風琴,引起學習手風琴的興趣。
關鍵詞:中學音樂;手風琴;演奏形式;發(fā)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9-0036-01
從誕生到現(xiàn)在約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手風琴,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形制改革與演變,演奏形式也不斷地發(fā)展變化。手風琴可以獨奏、重奏、與其他樂器重奏、與人聲合作、與MIDI合作等,這些新的演奏形式的出現(xiàn),從聽覺上滿足了愛好者的需要,在視覺上讓觀眾享受了一場盛宴,能讓更多的人欣賞手風琴作品,喜歡手風琴,引起學習手風琴的興趣。
一、最早的手風琴演奏形式
第一,手風琴作為伴奏樂器。伴奏一直是手風琴一種重要的演奏形式,在西歐和拉美,手風琴從產(chǎn)生起就為舞曲伴奏,如探戈舞曲《化妝舞會》。另外,在一些群眾性歌詠比賽中手風琴也是很合適的伴奏樂器,如男聲小合唱《啊,朋友再見》等。第二,手風琴作為獨奏樂器。手風琴作為獨奏樂器登上舞臺受到人們歡迎,一些著名音樂人積極創(chuàng)作手風琴獨奏作品,例如俄羅斯作曲家柴金的《b小調奏鳴曲》和《音樂會組曲》,這兩首樂曲展示了手風琴的特性。這一演奏形式也為其介入室內樂打下了基礎,做好了準備。
二、手風琴室內樂
室內樂原意是指在房間內演奏的“家庭式”的音樂,后引申為在比較小的場所演奏的音樂?,F(xiàn)在指由一件或幾件樂器演奏的小型器樂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樂合奏曲,區(qū)別于大型管弦樂。傳統(tǒng)的室內樂主要為弦樂重奏或者管樂重奏,而隨著手風琴制作工藝的改進和演奏技術的提高,手風琴演奏形式也有了新的發(fā)展——手風琴室內樂。手風琴室內樂是一個較廣泛的概念,通常是指由兩人或兩人以上組成的、至少包含一架手風琴的小型樂團重奏組。手風琴室內樂改變了以往局限于獨奏或者伴奏的形式的單一化,拓展了手風琴表演藝術空間,從而使手風琴演奏形式多元化,手風琴不僅可以與同種樂器重奏、合奏,還可以與其他樂器,例如弦樂、鋼琴、民族樂器等合作,也可以與人聲、與Midi結合。我國早期的手風琴室內樂演奏形式基本是純手風琴組合,如手風琴二重奏、三重奏等。而隨著多元化發(fā)展的思想,手風琴室內樂演奏形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首先,手風琴與西洋樂器。手風琴與西洋樂器的合作,最常見的是手風琴與弦樂器、鋼琴的組合,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根廷探戈之父”皮亞佐拉的作品,他在探戈音樂里加入了古典音樂的嚴謹和爵士音樂的即興等要素,為手風琴和其他樂器合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他常用的樂隊編制有:班多鈕手風琴、低音提琴、大提琴、小提琴、鋼琴、吉他等樂器。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如《自由探戈》《布伊諾斯艾利斯的四季》《遺忘》等。其次,手風琴與民族樂器。近些年,手風琴演奏家們也紛紛嘗試與民族樂器合作。手風琴強國俄羅斯早就將鍵鈕式手風琴與其民族樂器冬不拉、巴拉萊伊卡、古斯里都等樂器進行組合來共同演繹俄羅斯民間樂曲。在我國,也涌現(xiàn)出不少優(yōu)秀的手風琴與民樂合奏作品:《簧片與笙》為手風琴與笙而作(姚恒璐曲),《秋壑》為手風琴與琵琶而作(羅賽芬、鄭靜雅曲),《烏力格爾主題隨想曲》為手風琴與馬頭琴而作(張新化曲)等。
三、現(xiàn)代流行手風琴與電聲樂隊組合
現(xiàn)代流行手風琴與電聲樂隊組合是手風琴演奏形式的延伸拓展:用一臺或兩臺以上的流行手風琴為主奏樂器,與現(xiàn)代化的電聲樂隊,配以燈光、音響、時尚的服裝,演奏狀態(tài)也不再是一人或多人正襟危坐,而是可坐可站,可跳可演,手風琴不再局限于音樂表演,它可以與唱歌、跳舞、朗誦結合,也可演繹一臺音樂劇,對觀眾形成一種視覺、聽覺的強烈沖擊和震撼。流行手風琴除了構造上與普通手風琴不同,音色更加悅耳動聽,外觀也更加絢麗奪目,而更重要的是它的曲目,更多的是根據(jù)流行音樂改編,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成立于2008年的上海師范大學流行手風琴樂團,開創(chuàng)了中國流行手風琴的先河。由眾多手風琴專業(yè)人員組成的樂團,注重當代流行手風琴音樂的演奏與創(chuàng)新、演奏技術與舞臺表演的結合,他們在臺上邊拉邊跳,用琴聲帶著人們從浪漫的巴黎來到激情的阿根廷,讓人們感受了法國的爵士繆賽特舞曲、美國的布魯斯、巴西的桑巴和阿根廷的探戈,可謂是五彩繽紛,為流行手風琴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Midi(電子)手風琴
Midi手風琴,又名電子手風琴、電聲手風琴,是將電子技術應用在手風琴上。由于高科技技術的運用,它不僅可以逼真地模擬手風琴的音響效果,而且還可以模仿小提琴、口琴、單簧管等音響效果,無論在功能還是演奏效果上都具有時代韻律。法國著名手風琴家簡·劉易斯·諾通曾在上海靜安區(qū)廣場成功舉辦Midi手風琴音樂會,數(shù)萬觀眾頂著烈日前往欣賞。
五、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與國外交流越來越頻繁,手風琴的演奏形式也要與時俱進。要在不斷學習中探索手風琴的功能,大膽改變演奏方式,爭取一切機會展示手風琴的魅力,將手風琴從專業(yè)化走向大眾化,做出大眾所需要的手風琴音樂,讓更多的人喜歡手風琴音樂。
參考文獻:
[1]李聰.中國手風琴音樂多元化發(fā)展的再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3(01).
[2]李聰.中國手風琴的多元化發(fā)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