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部分后進生。本文從學生自身方面,社會和家庭教育方面,學校和教師方面分析了農村初中數學后進生的成因,并從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等方面,談了一些轉化后進生的策略。
關鍵詞 農村初中 數學學習 后進生 成因 轉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當前,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推進,農村初中的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現(xiàn)實中,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初中學校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部分后進生,特別是數學成績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因此,探索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工作,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顯得更為重要。
1后進生的成因
1.1學生自身的原因
(1)識基礎不扎實。由于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所有學生都無條件的升入初中學習,對于那些在小學只會機械模仿或簡單重復練習的同學來說,學習初中數學就會感到非常吃力,特別是幾何題目,不知如何寫解題步驟。
(2)學習意志薄弱,自覺性差。由于初中數學的邏輯性比較強,難度加大。對于意志薄弱的學生來說,沒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學習上三分鐘的熱度,遇到難題就退縮,經常完不成學習任務,積重難返。久而久之,就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3) 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有的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枯燥乏味,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講的聽不懂,書看不懂,題目不會解答,學習上沒有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成績越來越差。
(4)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不能適應初中數學學習的要求。大部分后進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不會做課堂筆記,抓不住要點和重點,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解題時習慣于問題表面的直觀形象思維,而不去更深一層的分析和綜合,只是亂套題型,機械模仿。
1.2社會和家庭方面的原因
(1)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F(xiàn)在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其中有許多人讀書不多,卻每年都能掙回不少錢,一個農家孩子考上大學畢業(yè)后,可能拿的工資還不如一個泥瓦工。使有的學生認為讀書無用,讀不讀書都能找到工作,掙到錢。
(2)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在農村學校周邊的出現(xiàn)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干擾了學生的學習。部分學生迷戀于手游,上課也偷偷地玩游戲。
(3)家庭教育的缺失。目前農村大多數學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將孩子寄養(yǎng)在家中由爺爺奶奶照管,爺爺奶奶對孩子寵愛有加,更多的是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而忽略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管理,更沒有能力來輔導孩子的學習。
1.3學校和教師方面的原因
(1)學校管理的失當。農村初中大多是寄宿制學校,從安全方面考慮,對學生的管理比較嚴。學生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得在教室里學習,午休也規(guī)定統(tǒng)一在教室里休息,否則班級就會被扣分,學生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對這種三點一線的學校生活學生感到枯燥,產生厭惡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
(2)素質教育不到位。農村初中學校仍然以應試教育為指揮棒,教師的績效考核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橹鳎處焸儠r刻籠罩在分的陰影中,根本無法沖出量化考核等條條框框的重重約束和限制。
(3)科任教師的原因。部分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較低,缺乏課堂教學藝術,無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更有個別教師恨鐵不成鋼,冷落、體罰或諷刺、挖苦學生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進取心和自信心。
2后進生的轉化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惡其師,疏其道?!背踔袑W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常常因為不喜歡某科任老師而放棄這一學科,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關愛學生,用愛心去呵護學生,做后進生的朋友。教師要加強數學教學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信任感和親近感,從而喜歡上數學學習。
(2)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能在學習中對數學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踐活動,提高興趣;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增強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一些有梯度的、難度低的問題,讓后進生解決,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鞏固學習的興趣。
(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切合自身實際的學習計劃,并督促其完成所制定的學習任務;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聽課,如何進行復習和系統(tǒng)小結,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后進生的基礎狀況和水平,分解教學難度,進行分層教學。教師不僅要在新知的講解中要通俗易懂,由淺到深,循序漸進,而且在布置學習任務時,對后進生要適當降低難度,且注意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對有所進步的后進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5)要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使家、校統(tǒng)一步調對學生實施全方位教育。對于留守兒童,學??砂才沤處熑未砑议L,使他們有家的溫馨,從而安心學習。
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但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堅持科學的態(tài)度,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就一定能實現(xiàn)由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張明,男,漢族,安徽濉溪縣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1985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曾獲得縣級先進教師,市級優(yōu)秀教師稱號。在《中學教學參考》雜志上發(fā)表過論文《中學數學中的情感教育》,并獲得“新世紀”杯全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大賽一等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