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沖
減少選擇,專注投入,會帶來真正的高效。
一個想創(chuàng)業(yè)的友人,半年前,他就告訴我,他要干一票大的。我聽了也很激動,以為要見證傳奇,但至今也沒見他有任何動靜。
問起來,有時說家里有事,有時說正在和某大佬交談,有時說在考察新項目,有時說在關注傳媒業(yè)的最新信息……他在關注一堆事情,卻沒有關注他要做的事本身。創(chuàng)業(yè)之于他,至今仍是一個畫餅。
鄰居的兒子是留英博士,貌不驚人,但一開口,就像黑暗的屋子里,忽然開了一道門縫,光開始源源不斷地涌入。
他告訴我,誰都曾經低效,也有過拖延。他在寫博士論文時,也是習慣性地磨洋工——今天在這里參加活動,明天在那里約會喝茶聊天,要么在家里追劇,要么在網(wǎng)上搜集數(shù)據(jù)被各種超鏈接帶跑。
結果,兩個月過去,論文的影子都沒有。他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累而無效,疲憊而無所得,當然令人惶惶不可終日。
怎么辦呢?后來,他讀到《精要主義》這本書后,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最重要、最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的四類事之間,你最應該做的,不是后兩種,也不是第二種,而是第一種。
明白這一點后,他馬上從緊急或不緊急的事務中抽離,租了一間房子,斷掉電話和網(wǎng)絡,專心寫作論文。兩個月以后,論文出爐,比他預想的更出色。
神奇的是,在這件事情解決之后,其他雜事都迎刃而解。
就像摩西在紅海面前,原本無路可走,可他舉起手杖,分海錯浪,現(xiàn)出豁然開朗的路途,抵達目的地。
這手杖,之于我們,就是精要主義——選擇一件最重要的,做一件最重要的,攻克一件最重要的。拖延導致的困局,就會有如神助,一件一件被KO。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別人給了你一項極重要的任務,你也知道,這是你當前最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你會不自覺地東磨西蹭,七擔八挪,就是不干正事兒。
你急嗎?當然急。
你想做好嗎?當然想做好。
可你還是在瑣事上東拉西扯,不愿動手去做。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約拿情結。講的就是,在重大挑戰(zhàn)面前,許多人會心生恐懼,不自覺地為自己設置障礙,東摸摸,西摸摸,借此逃避與退縮。
這時候,你就要告訴自己:
◎我不是天才。做到70分,就是我現(xiàn)在的目標——這樣有助于你不自我阻攔。
◎我只有這一件事要做。其他事情,以后再說——這樣有助于你在七七八八的雜事中,擺脫干擾,啟動全部精力,去與任務進行一對一的互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