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朋
2017賽季中超聯(lián)賽行至尾聲,有志于爭奪明年亞洲冠軍聯(lián)賽參賽資格的山東魯能泰山隊,如今的國內排名尚有差距,想要扭轉形勢較為困難。從“爭冠”呼聲四起,到“爭亞冠名額”翹首以盼,魯能泰山隊用了五連平的時間。個中滋味,想必球隊內部甘苦自知。其實,勝敗乃兵家常事,只是某些觀察和球迷發(fā)出或明或暗建議球隊換帥的聲音,再次令人想到了足球圈的殘酷,從受人敬仰到備受質疑,主教練只需要五場球的時間。
可是,作為一家成熟的俱樂部,作為癡心不改的球迷死忠,大家更應該學會度過“審美疲勞期”——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如是錯愛,一別兩寬,各生歡喜;若是真愛,學會珍惜,共存共贏。
“對路”的外教都不是真愛
在中國足球圈,有一種思維定勢,即聘請的外教要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俱樂部情況、符合中國球員條件、符合球迷口味、符合贊助商眼光、符合……可是,每逢俱樂部教練團隊換屆,球隊怎么可能在短時間內從歐洲找到一位“中國通”呢?
這是一種思維的偏執(zhí),更是一種理念的偏差——一位處處很“中國”的外籍主教練,還能帶給俱樂部和中國足球什么新東西呢?聘請外教,不就是為了帶來新理念的沖擊嗎?
近兩個賽季,中超聯(lián)賽體現出一個新特點,即過往好使好用的“中國通”型外籍教練員,如今不那么靈光了,最終結局都是下課。比如,韓國教練員李章洙,混跡中國足壇十余載,可是帶領長春亞泰隊保級的過程中,還是難挽頹勢,不得不黯然離去;再比如,曾帶領石家莊永昌隊闖蕩中超的亞森,重新被河南建業(yè)隊請回中國之后,很快即宣告下課,連歡送儀式都沒有;多次來到中超工作的德拉甘,除了當年在江蘇舜天隊令人眼前一亮之外,更多時候是屢戰(zhàn)屢敗功敗垂成。
與此相比,第一次來中國執(zhí)教的意大利人里皮,在廣州恒大隊建立了不世之功,之后被三顧茅廬榮升中國男足主帥;第一次來中國執(zhí)教的德國人馬加特,上賽季后半程接手山東魯能泰山隊之后,立即令球隊面貌煥然一新,本賽季率隊曾長期顯露出征冠態(tài)勢;第一次來華執(zhí)教的佩萊格里尼,經過上賽季后半程的磨合之后,本賽季率領河北華夏幸福隊高居聯(lián)賽第三名……
世界杯冠軍教練里皮在來華之前對中國足球知之甚少,更不用談廣州恒大隊,但是他執(zhí)教中國球隊之后,立刻提升了球隊的技戰(zhàn)術水平;德國足球名宿馬加特來華之前,估計連青島啤酒都沒喝過,又何談對山東足球有所認知,但是他依然為魯能泰山隊灌入了鐵血精神;佩萊格里尼當年執(zhí)教皇家馬德里隊時,帳下?lián)碛蠧羅、卡卡等頂級巨星,何曾把眼光瞥向遠東,但是來華之后,也迅速讓華夏幸福隊具有了歐洲范兒……
凡是與中國足球“對路”的老熟人外教,都是曾經黯然離華的失敗者,而重新被請回中國執(zhí)教,只不過繼續(xù)復制上一次的覆轍。
在足球領域,成功是成功者的軍功章,失敗是失敗者的墓志銘。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在足球領域從未流通。任何沒有在中國足球圈取得成功的外籍教練,都不值得再被吃一次回頭草。所以,那些聘請曾敗走中國的外籍教練員的俱樂部,要么是病急亂投醫(yī),要么是寂寞空虛冷,“對路”的后果就是驢唇不對馬嘴。
外教不是“特效抗生素”
有一種論調更滑稽,此處且以馬加特和山東魯能泰山隊為例吧——2016賽季中期,球隊經過2位巴西教練、3年巴西化嘗試之后,已是病入膏肓人心思變,尤其球隊防守體系弱不禁風,而馬加特的到來,堅固了漏洞百出的防守體系;2017賽季行至后半段,魯能泰山隊以26輪聯(lián)賽失25球,成為中超防守最好的球隊,但是聯(lián)賽5連平之后,有輿論認為,馬加特已經完成了任務,今后魯能泰山隊需要換一位擅長進攻的教練員接棒,否則球隊難以繼續(xù)進步。
持有這種觀點的朋友,其實沒有把足球教練員看成人,更沒有把球隊運轉看成一個綜合有機體——在他們眼中,外籍教練員是一種針對某種病害的特效抗生素,專攻某種病毒,藥到病除,藥盡毒散。防守不好了,請一位外教彌補防守體系,進攻不好了,請另一位外教改善進攻體系。可是,在場上踢球的11名球員,并非會在實際比賽中割裂為兩塊,一部分只管著進球,而另一部分人只負責防守。
試問:球隊如果丟球數量多,只是后防線和守門員的責任嗎?球隊進球數太少,只是前鋒沒帶射門靴嗎?非也,中國足球喊了那么多年整體足球,到頭來其實只是空喊口號,球迷和輿論的認知,其實并沒有認清什么是整體足球。該提高水平的不僅是球員,還有球迷和輿論。
說馬加特不懂進攻,可他在球員時代就是中場進攻型球員呀!說馬加特不懂進攻,可他在執(zhí)教云達不萊梅、、沃爾夫斯堡、拜仁慕尼黑時,踢得不是攻勢足球嗎?
任何球隊在提升水平之后,都會遇到“高原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瓶頸期。如果挺過去,即柳暗花明,如果挺不過去,則又是一遍爬升期。到底留任馬加特而冬歇期引入強援,還是放走馬加特換帥換思路,俱樂部決策層需要慎重考慮。從經濟角度來看,換帥成本并不比換球員成本低,而從綜合角度看,換一位主帥意味著整套陣容都可能換掉。
成本幾何,請多思量。
一線隊外教無須對青訓負責
誰都無法否認,青訓對一家俱樂部和一國足球力量有多么重要,而這種重要程度,無論怎么夸大都不會言過其實。但是,我們需要警惕一種念頭,那就是要求一線隊外教對俱樂部青訓的暢通與否負責。這是一種妄念。
凡是打著搞青訓的名義換一線隊主教練的行為,都是胡扯淡。沒有任何外教會為了俱樂部的青訓而犧牲一線隊成績??傆幸环N聲音認為,一線隊對俱樂部青訓乃至更大層面的球員更新?lián)Q代有義務,這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觀點。
青訓,從娃娃入隊接受培養(yǎng)的那一天起,就應該對俱樂部一線隊負責,培養(yǎng)出那種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的選手,而不是讓一線隊對青訓負責,犧牲成績去培養(yǎng)新人。任何職業(yè)聯(lián)賽的參賽球隊,都以成績?yōu)槲ㄒ蝗蝿?,而青訓體系則以人為本、以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個體為己任。這是一對無法逾越的鴻溝,更是追求目標的不同所導致。
從某種程度上說,馬加特與魯能泰山隊是“對路”的,因為馬加特喜歡使用年輕球員,而魯能足校擅長出品優(yōu)秀年輕球員,這本是一拍即合的買賣。假使因為一個莫須有的“馬加特不擅長進攻”的名頭,就把他換掉,繼任者如果刻意追求成績而用人偏于保守,那么魯能泰山俱樂部損失的可能不只是錢財,還有未來若干年的人才迭代。
這種成本,又是金錢無法衡量的。一心一意謀發(fā)展,聚精會神搞建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鼠目寸光盯著3分走,可能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即便明年不參加亞冠,又有什么損失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