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調整”世界
又是一年黃金周。
收拾行囊的中國人再次開啟全球模式:他們與結實的旅行箱,掛在頸部的單反鏡頭、以及功用萬能的智能手機一起,匯聚成一股中國洪流。
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我國出境游人次達1.22億,連續(xù)第四年蟬聯(lián)全球出境游人次冠軍;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游人次已達6203萬;2017年,海外約3150億美元的旅游收入來自中國游客。中國出境游客目前保持著每年15%的增長率,保守估計,在未來五年,中國出境游人次將達2億。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擁有出境旅行證件的中國人只有6500萬人,也就是說,大約95%的中國人實際上都還沒踏出過國門。
洪流背后,中國游客足跡所及之廣闊、出行人口之眾多、沿途花費之巨大、文化探索之深入、往來世界之頻繁,甚至讓他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也發(fā)生了相應調整。
各大商場和機場免稅店設置中文標記和中文導購,日本餐飲店調整降低了海鮮粥和壽司比例,而提升餃子店和拉面館數(shù)量;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盧浮宮開設了微信公號,并提供詳實的中文語音介紹。陷入虧損的海外酒店被中國企業(yè)和商人收購,他們縮減泳池和健身房,增加客房數(shù)量,最終扭虧為盈。
由于國內習慣使然,中國游客甚至在推動著全球移動支付行業(yè)的發(fā)展。前兩天,支付寶宣布和海外十座機場、國人常去的熱門商圈、免稅店等進行合作。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Paytm和泰國的Ascend Money都被支付寶入股。最夸張的是韓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支持的終端店鋪數(shù)量超過3萬家,覆蓋率超過本地的三星支付和美國的蘋果支付。
這種全球化擴散的趨勢,如果返回到三十年前,或者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會發(fā)現(xiàn),美國的VISA卡,就是隨著美國人的海外游浪潮而被推向全球的,美國的可口可樂,也是隨著美國大兵的海外軍事行動而被帶到世界各地的。美國人出現(xiàn)在哪里,美國的商品和文化就擴散到了哪里。
進化的“中國老外”
美國動畫片《南方公園》曾經吐槽典型的美國團客:從小溪到樹為什么長成這樣都需導游講解數(shù)小時,做同一件事超過十遍依然能興致高昂地尖叫“OMG”,永遠能搶光免費午餐火雞三明治,對每個團員都能說自己家無聊的私事長達半天……實際上,T恤、短褲、運動襪配白球鞋的典型美式旅行裝扮、在吃法國大餐時要可樂都成為了美國人令人討厭的理由。
雖然黑得好笑,卻也不要笑得太大聲。各項調查顯示,全球最不受歡迎的游客,除了美國人,便是中國人。特別是在中國游客出境游興起的前一階段,中國游客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常為詬病。埃及古跡墻壁上的“到此一游”、歐洲免稅店門口共存的“隨地吐痰”和“歡迎使用銀聯(lián)卡”標語、以盧浮宮前噴泉里泡腳的中國軍團都曾是國人陋習的外化,連“中國老外”使用的貨幣都被稱為“北京鎊”。
這某種程度上源自于傲慢與偏見:富有令人傲慢,傲慢令人產生偏見。當我們熱衷于建造第一高樓,難免覺得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堡有點舊、“思想聯(lián)合國”紐約有點小。
“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以中國人的適應能力、模仿能力和不輸于人的自尊心,游客帝國的形象正在不斷進化。
最直接的表現(xiàn)便是海外消費習慣的變化。過去十年,中國游客境外旅游是以購物為導向的。而現(xiàn)在,他們不再像以前一樣提著鼓鼓囊囊的行李回國了。
咨詢公司 Oliver Wyman 的最新調查顯示,去年中國游客人數(shù)和假期開支持續(xù)上升,但在海外旅游的購物消費同比下降了17%。由于跨境電商的崛起,中國消費者不再需要出國旅游去購買 Playtex 的內衣,Dior 的口紅和 Blue Nile 的鉆石戒指,而是將消費轉移到更有意義的體驗,如精致的餐飲,非凡的文化綠城,甚至冒險運動。中國人帶回來的手信也從餃子包和香水調整為各大博物館的文創(chuàng)產品。
像幾十年前的美國和日本一樣,中國也正在政府和官方層面拿出設計,致力于幫助游客提升文明素質。中國國家旅游局與攜程集團正在聯(lián)手尋找“中國好游客”,希望以榜樣的魅力推動文明旅游,提升中國的海外形象。
新中國游客不斷地催生新的要素。從老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到現(xiàn)在的新六要素“商養(yǎng)學閑情奇”,反映的不僅是消費需求的日益細分化,更重要的是旅游發(fā)展本身也在催生出的新的產業(yè)和消費形式。中國十三五規(guī)劃將旅游產業(yè)上升為戰(zhàn)略性支柱產業(yè):“戰(zhàn)略性”強調旅游業(yè)已經是國家戰(zhàn)略;而“支柱產業(yè)“,按照西方經濟學的解釋,是GDP占有一定份額,但是對其他產業(yè)起到引領作用,并不斷催生新的產業(yè)。
回歸旅行的本意
最近,瑞士的文藝工作者吉爾·庫?。↗ill Coulon)與拍攝團隊登上一輛載滿中國游客的旅游大巴,來忠實還原這些第一次踏上歐洲土地的游客們,從意大利穿越瑞士最終達到法國,這十天六國的——《新西游記》。
在紀錄片最后,這趟旅行的導游總結道:原來中國人窮,人家瞧不起你;現(xiàn)在中國人有錢了,人家又看不慣你。
有次一個法國老頭說——你們不就是有點錢嗎?這位導游心平氣和的回答:“我們正在致富的道路上?!?/p>
《孤獨星球》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婦認為,旅行是一種人類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旅途中,人類的天才智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發(fā)現(xiàn),有生活的改觀,有人生的超越。真正的旅行是一種人生體驗?!?/p>
一直被詬病“只旅游、無旅行”的中國人正在通過旅行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走出中國版圖,開闊眼界,調整心胸,在行走中消弭狹隘和偏見,對世界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增添了解和敬畏。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