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35歲之后,您是否有經量減少、經期縮短、面部松弛、皮膚暗沉、色斑或痤瘡頻發(fā)、情緒煩躁、手腳冰涼、健忘、多夢等情況出現(xiàn)?這可能就是卵巢功能開始衰退的信號了。
中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是49歲,在絕經前后由于激素波動或減少而導致一系列以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為主,伴有神經心理癥狀的一組癥候群,如潮熱汗出、五心煩熱、月經紊亂、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等,這就是我們俗稱的“更年期綜合征”。
女性不易,更需呵護
《黃帝內經》有云:“……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fā)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fā)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這里的“五七之年”,即35歲開始,女子腎氣由盛及衰,容顏逐漸枯槁,頭發(fā)脫落變白,月經紊亂量少,生育能力下降。到“七七之年”,即49歲則天癸竭,經水斷,失去了生育功能。
人的先天稟賦本就不同,后天由于環(huán)境、飲食、生活起居各有差別,故體質難免都有偏頗。有些女性先天或氣血不足,或脾腎有虧,后天又失于調養(yǎng),步入中年后先天腎氣漸虧,加之工作家庭事務繁重,又易情志不暢,肝失疏泄,均易導致卵巢功能衰退。
況且現(xiàn)代女性的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生活習慣不健康(如熬夜、睡前玩手機、經期不注意保暖、愛穿束身內衣、過度節(jié)食減肥、盲目服用保健食品等),又有經期、人流、產后調護不當,都加速了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步伐。有一部分女性,還沒到四十歲就出現(xiàn)了更年期癥狀,到醫(yī)院檢查被告知“卵巢早衰”,這個時候才追悔莫及。
中醫(yī),解救卵巢早衰
西醫(yī)對此病的治療手段一般包括雌孕激素補充治療、免疫治療、輔助生殖技術以及卵巢移植等。但由于卵巢早衰病因復雜,治療難度較大,而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可替代性激素治療,避免不良反應,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求助于中醫(yī)。中醫(yī)治療從整體出發(fā),辨證論治,治療方法靈活多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活調理 中醫(yī)從古就提倡“治未病”,注重日常調護。女性35歲之后,須及時固護腎氣,對卵巢進行保養(yǎng),使它的衰退放慢腳步。我們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久坐,堅持鍛煉,避免輻射,保持樂觀情緒。
辨證施治 通過中醫(yī)師的辨證施治,或補氣養(yǎng)血,或疏肝益腎,或填補精血,或口服湯劑,或艾灸熱敷,或針灸理療,或浴足食療。調和偏頗體質,使身體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從而改善卵巢功能。
飲食有節(jié) 氣血虧虛者平日可多食小米、白扁豆、山藥、雞蛋、大棗等;脾腎陽虛者平日可多食羊肉、黃鱔、洋蔥、刀豆、龍眼等甘溫的食物;陰虛火旺者可多食鴨肉、龜、鱉、牡蠣、豆腐、銀耳等;痰濕體質者可多食陳皮、蘿卜、冬瓜、山楂、白扁豆、絲瓜等;氣滯血瘀者可多食蘿卜、佛手、金橘、山楂、玫瑰花等。從小處入手,防微杜漸。
《黃帝內經》有云:“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天年,度百歲而去”。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老得慢一點,美麗久一點。
(作者每周一上午在曙光東院有專家門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