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比興觀之演變

    2017-10-28 04:56:32韓雙雙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guān)鍵詞:鄭玄比興注疏

    韓雙雙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20)

    劉勰的《文心雕龍》體大思精,從創(chuàng)作論、文學鑒賞與批評等多方面均提出獨到見解,對后世文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氨扰d”乃是中國詩歌的根本大法,朱自清稱之為中國古代詩論的金科玉律之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越說越糊涂”[1]。本文擬從《文心雕龍·比興》篇入手,將歷代討論比興的資料做初步整理,盼理清比興說大體的流變軌跡,探討其在比興認識方面的獨特貢獻。

    1

    比興的概念由來是從對《詩經(jīng)》表現(xiàn)手法的歸納中總結(jié)而來。比興首次出現(xiàn)于《周禮·春官》:“大師掌六律、六同……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保?](P795—796),這里只是說它們各是“六詩”之一,并未給出具體含義給予解釋。個人認為,這里的比興分別代表六詩之一,說的是詩歌的分類。

    兩漢時期經(jīng)學家把比興看作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和“詩經(jīng)”教化作用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diào)詩歌的美刺譎諫功能。漢初的毛亨在《毛傳》中,認為“興”是《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稍后的經(jīng)師為《毛詩》作了一篇《詩大序》,文云:“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與《周禮·春官·大師》相比,《詩大序》將“六詩”改稱“六義”,說明漢儒對《詩經(jīng)》的重視從《周禮》的重視音樂變?yōu)橹卦陉P(guān)注詩歌的內(nèi)容。

    漢代第一個為比興下定義的是鄭眾。鄭眾在《周禮注疏·大師注》中云:一是鄭眾在《周禮·春官》注中所云:“比者,比方于物。興者,托事于物?!保?](P796)按照鄭眾的解釋,“比”,就是通過打比方來解釋說明事物,“興”,就是把事情寄托在另一事物中,相當于現(xiàn)在比喻中的暗喻手法。個人鄭眾對比的解釋是合理的,對興的解釋大概符合詩經(jīng)中的用興情況。鄭玄在《周禮·春官》注中所云:“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3](P796)很明顯,鄭玄的說法是從詩教的角度來闡釋比興,強調(diào)《詩三百》的美刺譎諫作用,和《毛詩序》“主文而譎諫”十分相似。鄭玄鄭眾二人都寫出了比興的表達要借助外在事物,但鄭玄對詩經(jīng)比興觀的解釋帶有很明顯的政治說教色彩,后世學者從詩經(jīng)的實際研究出發(fā)對此提出很大的反對意見。孔穎達《毛詩正義》批評說:“其實作文之體,理當自然,非有所`嫌’`懼’也?!保?](P271)黃侃指出:“以善惡分比興,不如先鄭注誼之確。且墻茨之言,焉見以惡類惡,即為比乎?!保?](P170)很明顯鄭玄的比興觀的錯誤在于:“不但在于以美刺釋比興,而且把作為表現(xiàn)手法的比興牽強的同政治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保?](P68)但我們從鄭玄生活的歷史社會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來看待鄭玄的比興觀,他的比興觀的解釋也可以理解,具有時代性,從漢武帝開始,漢朝用儒學觀治理天下,強調(diào)詩歌的政治教化作用,百姓必須遵從“溫柔敦厚”的詩教觀,用這個思想觀點為掌權(quán)者的封建統(tǒng)治服務(wù)。作為漢代經(jīng)學大師的鄭玄,他這樣解釋比興,同政治聯(lián)系起來也是無可厚非的。后來劉勰對比興的解釋吸收了鄭玄的部分觀點,在《比興》篇中寫道:“`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huán)譬以記諷”,可見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2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文學理論發(fā)展的輝煌時期,文學擺脫經(jīng)學的束縛進入文學自覺時代,更為重視文學自身的特點,對比興的討論由經(jīng)學家的詮釋向文學家、文學理論家對其理論學說創(chuàng)立的過渡。

    西晉摯虞在《文章流別論》中釋賦比興道:“比者,喻類之言也;興者,有感之辭也?!保?](P480)摯虞在這里認為,人心受到外界事物,包括由草木禽魚等等事物所觸發(fā)而引起思想感慨,從而創(chuàng)作出表達這種思想感慨的文學作品,這個物感和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興”。這里摯虞關(guān)于“興”的解釋有可能是受《禮記·樂記》“物感說”的影響?!稑酚洝吩疲骸叭诵闹畡?,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8](P1527)摯虞這里表現(xiàn)了對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深層意義的研究和思考,是很大的進步。

    到了南朝齊代,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專列《比興》篇,對比興作了全面深入的對比興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詩》文弘奧,包韞六義,……比顯而興隱哉。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huán)譬以托諷。[9](P601)劉勰繼承前人的說法,比興是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他認為“比顯而興隱”,“比”為明喻,“興”為隱喻,“比者,附也”,解釋“比”是比附事理;“興者,起也”,指“興”是發(fā)端、引起感情。加之,“興”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即“觀夫興之托諭,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保?](P601)劉勰還加了更多詳細的內(nèi)容:一、怎樣具體比運用興。比應(yīng)“切類以指事”,即要按照喻體、被喻體雙方相同處來說明事物;興要“依微以擬議”,即要依據(jù)事物微妙處來寄托意義。二、運用比興的原因和社會功能,“比則畜憤以斥言”,運用比的方法可以宣泄感情,批判現(xiàn)實;“興則環(huán)譬以記諷”,運用興委婉曲折地表達對社會的批判。這一觀點,承上近于《毛詩序》中“主文而譎諫”之說和鄭玄比興說,對后世來說又啟發(fā)了陳子昂“興寄”說和白居易“風雅比興”說。三、比擬事物要攝取其精神實質(zhì)的重要要求,“擬容取心”對后世影響很大。

    再往后,梁代的鐘嶸《詩品序》,對比興的解釋更加文學化。從審美的角度來理解比興,《詩品序》曰: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義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質(zhì)躓??梢钥闯?,鐘嶸第一次提出“詩有三義”的說法,并對“賦、比、興”的排列順序進行了調(diào)整,將“興”放在了首位。突出了興、比、賦作為詩歌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方面。解釋“興”為“文已盡而義有余也”,用有限的文字表達出文字以外令人回味無窮的審美效果。這是對詩人創(chuàng)作上的要求,追求含蓄蘊藉的風格,傳達出深遠無盡的情思;鐘嶸釋“比”為“因物喻志”,是詩人之志感性化、具體化于物。鐘嶸的“比興”觀擺脫了政治性闡釋的影響。

    宋代眾多文學家對《詩經(jīng)》“比興觀”也進行了種種的闡釋。其中朱《詩集傳》對于“比興”的解釋最具有代表性。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里朱熹說的“比”“彼物比此物”是打比方、譬喻。“興”即“觸物以起情”,“他物”指外在于人的景物,這可以是眼所見、耳所聞之物,也可以是與己毫無相關(guān)之物?!八佒~”即指詩中主題?!八铩迸c“所詠之詞”之間,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guān)系,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個人覺得朱熹的觀點是相對來說非常具有文學意義的。我們縱觀比興演變的歷史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比興在古代文論中是變化的概念,內(nèi)涵有其特定的時代特征。比興代表著: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含蓄美、諷喻內(nèi)容,這反映出比興的內(nèi)涵由藝術(shù)形式到作品內(nèi)容的演進過程。

    [1] 朱自清.詩言志辨.古籍出版社,1956.

    [2] 十三經(jīng)注疏·周禮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 賈公彥.周禮注疏[A].十三經(jīng)注疏[Z].北京:中華書局,1980.

    [4] 孔穎達.毛詩正義[A].十三經(jīng)注疏[Z].北京:中華書局,1980.

    [5]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6] 王運熙.中國古代文論管窺[M].濟南:齊魯書社,1987.

    [7] 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8] 孔穎達.禮記正義[A].十三經(jīng)注疏[Z].北京:中華書局,1980.

    [9]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下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10] 鐘嶸.詩品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猜你喜歡
    鄭玄比興注疏
    玄機
    從官場到書房
    鄭玄“文王受命”問題考論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36
    鄭玄:做官不如讀書
    百家講壇(2019年2期)2019-07-18 13:56:04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清代浦鏜《周易注疏正字》“盧本”發(fā)覆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4
    比興、詠物辨說
    賦比興之當代運用
    中華詩詞(2016年11期)2016-07-21 14:56:16
    從《詩經(jīng)》比興循環(huán)解釋現(xiàn)象探究“興”的起源——以《關(guān)雎》《漢廣》《樛木》三詩為例
    風賦、比興、雅頌新論——兼比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詩”觀
    林西县| 龙泉市| 庆城县| 定安县| 博爱县| 陆丰市| 灵山县| 合阳县| 广东省| 孟州市| 陆良县| 东乡县| 金溪县| 抚松县| 蕲春县| 久治县| 长武县| 乌拉特前旗| 江口县| 尼木县| 武宣县| 商洛市| 荥经县| 嘉峪关市| 秦皇岛市| 丹阳市| 汝南县| 永仁县| 内黄县| 邯郸县| 廊坊市| 镇巴县| 楚雄市| 鄂托克旗| 香河县| 西平县| 黔南| 阿拉尔市| 济宁市| 上高县|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