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黨鋒
總有一部分考生,經(jīng)常抱怨自己的作文老是停留在45分左右,究其原因在于其作文沒有亮點,比如立意平庸、內(nèi)容平庸、表達平庸等等,這些作文屬于典型的大眾化作文,所以只有打造亮點,才能突破大眾化瓶頸,讓作文高人一等。
一、立意平庸
1.思辨類新材料作文立意平庸
思辨類新材料作文試題材料往往提供或隱含著兩個或兩個以上對立而又統(tǒng)一的觀點,如果考生僅僅就一個觀點行文,此立意雖然不偏題或離題,但顯得毫無深度,文章自然很難被判為一類文。
【高人一等】
思辨類新材料作文,考生在立意時一定要兼顧兩個觀點方能立意深刻,具體操作是:可以重點闡釋其中一個觀點,略寫另外一個觀點;可以全篇闡釋各觀點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guān)系。
如2017年上海卷優(yōu)秀作文《摸著預籌的石頭,涉過生活的激流》片段——
古希臘劇作家索??死账沟木拗抖淼移炙雇酢芬婚_場就是俄狄浦斯向祭司咨詢神啟。俄狄浦斯渴望預測未來,因為這樣的預測確實可以給人帶來安全感。
然而,生活真的會如老黃歷上明示的每日“宜”“忌”那樣可以準確地預知么?《紅樓夢》里的癩頭和尚泄漏了甄英蓮的人生秘密,細心的人們根據(jù)“太虛幻境”“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冊推測人物的命運。但是,生活不是一部《石頭記》。生活的石頭上,并沒有刻著你我未來人生的書。
普希金寫道:“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逼障=鹚^的“鎮(zhèn)靜”,我理解為理性的預籌。預測沒有籌劃做基礎(chǔ),只能是空中樓閣,免不了失望透頂。理性主義者不會有宿命感,反而會有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就是:雖然下一站什么樣,我不知道,但是前往每一站的路該怎么走,我必須認真規(guī)劃。我看不清下一站的模樣,但是卻看得見通往遠方的軌道。
這段文字,考生對于預測,在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并指出“理性的預籌——理性者不會有宿命感,反而會有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的觀點,其思維之深刻可見一斑。
2.任務驅(qū)動型作文立意平庸
任務驅(qū)動型作文如果考生就材料談材料,文章便會顯得膚淺、空洞。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Ⅲ卷“恢復高考40周年”,如果考生僅僅就著高考“談自己的高考經(jīng)歷”,而不去寫“恢復高考40周年”的影響、意義、實質(zhì)等,此立意雖說不偏題、離題,但顯然是平庸的。
【高人一等】
任務驅(qū)動型作文彰顯考生思維之深度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能評論本質(zhì)不評論表象,能評論原因不評論結(jié)果,能評論影響不評論結(jié)果,能評論解決方案不評論現(xiàn)實問題,能辯證評論不單一角度評論……
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Ⅲ優(yōu)秀作文《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片段:
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拿什么標準去選拔國家所需要的人才?那就是高考!高考有利于整個民族素質(zhì)的提升,它承載著民族復興的重任。
當代中國,高考的本質(zhì)遠遠超出了考試甚至是教育本身。它已經(jīng)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經(jīng)濟,一種政治,一種各方面關(guān)注的社會活動。作為一種公正公平的選拔標準,高考是維護社會安定,保證社會公平,主持社會公正的一種重要手段。在過去的歲月里,它為我國各高校選拔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這些優(yōu)秀人才為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不管現(xiàn)在社會有些人怎么詬病高考,但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一種考試制度能夠取代高考。
這段文字,作者可謂眼觀深邃,見解深刻。通過40年的高考路,考生不僅看到了高考對提升國民素養(yǎng)、承載民族復興等方面的重大意義,而且還看到了高考的本質(zhì):維護社會安定,保證社會公平,主持社會公正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內(nèi)容平庸
高考作文內(nèi)容的平庸主要表現(xiàn)在選材的平庸,如素材陳舊化、素材同質(zhì)化、素材幼稚化等等,運用這些大眾化素材自然也能表現(xiàn)主題,但使文章的內(nèi)容顯得十分平庸。
【高人一等】
突破高考作文的內(nèi)容平庸,考生一般要精選與善用以下幾類素材。
1.鐘愛社會熱點素材
熱點素材,包括最新的人物事件、新聞熱點、時事焦點等,整合、加工熱點素材,并使之有效成文,稱為熱點素材入文。
高人一等運用之法是:可以將熱點素材“大雜燴”,也可以深度解讀一熱點事件或一熱點人物,亦可以將其與經(jīng)典素材“混搭”。
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Ⅰ《中國——一部世紀的交響樂》片段:
短短幾十年,中國的科技成果日新月異。高鐵的走向世界,共享單車的遍地開花,移動支付的便民高效,讓世界刮目。當國際鄙視“中國制造”的科技含量時,驚動中國總理的“圓珠筆頭”研制成功,打造了科技含量極高的“中國制造”。豈止如此,當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開始在中國貴州大山深處運轉(zhuǎn),當世界首臺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當“星子”號量子試驗衛(wèi)星在中國升空,當C919國產(chǎn)大飛機首飛……一項項領(lǐng)先世界的尖端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筍競相涌出??萍甲囗懥酥袊豁憳纷罴ぴ降男伞?/p>
短短幾百字,考生選取了中國高鐵走向世界、共享單車遍地開花、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世界首臺量子計算機等十幾則熱點素材入文,屬典型的熱點素材“大雜燴”之寫法。
2.妙用名言警句素材
《文賦》中有言:“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边@里所說的片言就是名言警句素材,這些名言警句素材可以是古詩詞、名人名言,亦可以是典故、諺語、俗語等等。
高人一等運用之法是:考生可以將其化用為題目、題記,也可將其充當觀點、論據(jù),亦可將其居于豹尾等等。
如2017年山東卷優(yōu)秀作文《唯愿書香滿人間》片段:
不分晝夜,無論貴賤,只要是愿與書為鄰、以墨為伴者,書店皆“蓬門今始為君開”,奉上豐盛的精神大餐。小門小店,大義大愛,我要點贊。endprint
心無分別,即是佛心?!墩撜Z》有言,“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陶潛云,“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盧梭說,“人人生而平等”……一顆平等心,一顆無分別心,古今中外的賢士仁人們傾情呼喚了千年,而世道難免“人敬有錢人,狗咬穿破衣”。書店既沒有以世俗之眼觀人——或戴有色眼鏡看人,或從門縫瞧人,也沒有以世俗之心待世——計成本,衡得失,而一視同仁,不論童叟賢愚,抑或膏粱白屋?!拔〞猩?,艷于西子;唯文有華,秀于百卉”,在超塵脫俗的詩書面前,眾生平等。商賈逐利,天經(jīng)地義,趨利而不忘義,實乃大商風范。
這段文字最大的亮點就是善于引用與化用名言警句將其充當論據(jù),如此使文章不僅內(nèi)容豐富,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而且文采飛揚,可謂一箭雙雕。
3.深解歷史文化素材
2017年高考多地作文試題均不同程度上考查了傳統(tǒng)文化,尤其以全國新課標Ⅱ卷、北京卷與浙江卷最為明顯,所以考生一定要善于選取、運用文化素材以增強作文的“文化軟實力”,這些文化素材一般包括歷史人物、國學名著、歷史典故等等。
高人一等運用之法是:考生可深度解讀一則素材,也可反彈琵琶一則素材,亦可故事新編一則素材。
如2017年江蘇卷優(yōu)秀作文《木車上的人生》片段——
枯葉鋪地,北風呼嘯。但是這樣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執(zhí)著者依然在木車上顛沛著,流離著,這在越來越懂得進退有據(jù)的現(xiàn)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議的。然而,正是這樣的倔強,讓世界感到了畏懼。我們從那轆轆的木輪聲中,聽懂了“政治”的真正含義。那是對人生、對土地、對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個階層訴說他的思想,訴說他對這個世界的思考。他將自己滿腔的熱情注入《春秋》之中。他顯示了窮卻依然兼濟天下的政治胸懷,用燃燒的激情驅(qū)逐了整個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又化作明燈,照亮了亙古的長夜。
木車雖小,卻阻不斷萬丈激情。無數(shù)個孔子般固執(zhí)的思想者正手持韁繩,駕著顛簸的木車,向我們緩緩駛來,載著滿腹思想,駛進茫茫的歷史長河之中,駛向我們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于車來車往中,獨見他們正向我們招手,那是欲將自己的絕世思想一吐為快的渴望,亦是愿將我們引向光明未來的義不容辭。
考生選取了“木車上的孔子”這一獨特視角,運用人物評傳的形式,對孔子木車上的人生給中國政治、文化、思想帶來的巨大影響做出了高度評價,并高屋建瓴地指出正是由于一個個“孔子”懷著對蒼生的悲憫,懷著對正義的追求,人類才不至于永陷無盡的黑暗,歷史才能不斷前行。所選素材雖不多,但解讀出了新意與厚重。
(編輯:李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