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翰額 胡英紅
[摘要]學生要能夠在寫作中自然逼真地再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有如下的方式方法:放眼自然,學會觀察;展現(xiàn)個性,放飛想象;感悟生活,借助活動;關注社會,捕捉熱點;加強閱讀,注重積累。
[關鍵詞]作文教學;生活化;生活再現(xiàn)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25001801
生活化作文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受時代的脈搏,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體驗生活的感動和樂趣,再將生活的感悟通過恰當?shù)奈淖中问奖磉_出來。筆者認為學生要能夠在寫作中自然逼真地再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有如下的方式方法。
一、 放眼自然,學會觀察
文章是生活的再現(xiàn),放眼自然,學會觀察,文章才能再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
我經常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紅艷的花、嫩綠的草,傾聽黃鶯的鳴囀、燕子的呢喃,感受夏的清泉、冬的雪峰,欣賞海上的日出、天邊的晚霞,仰望神秘的星空、廣袤的宇宙,探訪幽美的古鎮(zhèn)、溫馨的廊橋,攀登險峻的山峰、古樸的樓塔,呼吸瓜果的香氣、五谷的芬芳……藍天白云、山澗溪流、桑樹竹林、果園農田、雞鳴狗吠等,無處不是風景。臨其境,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通其情,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觀察欣賞、領略體驗,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情動而辭發(fā)”,就能把生活的美訴之筆端,再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
二、展現(xiàn)個性,放飛想象
讓學生自由想象,發(fā)揮個性,用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見聞感受,寫出屬于自己的生活。
月光皎潔的晚上,我把學生帶到室外,讓他們望月抒懷,即興寫作。他們望著天上的圓月發(fā)愣。為了打破僵局,調節(jié)氣氛,我就讓學生背誦與“月”有關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當背誦到“怕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時,我說:“我們望月就會思念親人,那么鮫人對月又在想些什么?她為什么‘流珠呢?”學生的想象瞬間被引爆,浮想聯(lián)翩,文思泉涌,寫出了充滿個性的想象作文,在虛擬的情境里體驗了生活、再現(xiàn)了生活。
三、感悟生活,借助活動
教師應多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向生活,全方位地掃描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
春回大地,我?guī)W生到學校附近的林子里去尋找春天的足跡,學生翻石尋蟲、追蜂戲蝶,聽天籟之音,聞百花之香……熱情高漲。重陽節(jié)開展為老人獻愛心活動,學生在敬老院里掃地疊被、端茶送水、捶捶背、聊聊天……融洽溫馨。寒暑假讓學生做社會實踐,調查一家醫(yī)院,采訪一個名人,走訪一處小區(qū),參觀一間工廠……收獲頗豐。學生融入生活,作文言之有物,心中那幅生活畫卷自然能展現(xiàn)在作文中。
四、關注社會,捕捉熱點
在作文中寫社會熱點的素材,就仿佛給文章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之充滿活力。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大多安裝了多媒體設備,網絡教學成為現(xiàn)實。我借助這現(xiàn)代傳媒,讓學生每天早晨觀看《東方時空》,了解各行各業(yè)的風云人物,了解社會生活的最新動態(tài);組織學生每晚七點收看《新聞聯(lián)播》,讓學生知悉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乃至山川風物等大事小情。此外,還要求學生收聽新聞廣播,指導學生閱讀本地報紙等。通過看新聞、聽廣播、讀報紙,學生全方位了解了國內外熱點問題。從新聞媒體上間接取材,真實的生活就能流露于作文中,作文就能跳動時代的脈搏,鮮活感人。
五、 加強閱讀,注重積累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積累厚重,博古通今,寫作才能左右逢源。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閱讀的提升。以讀促寫,厚積薄發(fā)。
首先要善于從教材中挖掘“寶藏”。語文教材是一座作文素材庫,里面的文章可謂“無山不含玉,無水不藏珠”,徜徉其中可以閱讀經典故事,欣賞優(yōu)美詩篇,摘抄精彩語段,撰寫讀書札記,能很好地積累作文材料。其次課外讀物也是積累素材、促進寫作的重要渠道。我推薦學生閱讀《讀者》《意林》《青年文摘》《小小說選刊》等,并讓學生品評作品,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每學期我都布置學生看兩本以上的名著并開展寫讀后感比賽。多閱讀,學生積淀豐厚,領悟生活真意的本領高,還怕文章沒有濃濃的生活味嗎?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币胧拐Z文走進生活,就必須使語文教育與生活互相融合,做到語文教學生活化、社會生活語文化。學生能用作文的思想去體驗生活,用生活的思想去裝扮作文,這樣學生就能在作文中寫真人真事,訴真情實感,巧妙再現(xiàn)多彩的生活。
(責任編輯周侯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