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輝
摘要:一個精彩的導入是打開學生求知欲的鑰匙,更是架起教學目標認知領域與情感領域的金橋。教師能夠了解和熟練掌握課堂導入的相關(guān)方法,并能根據(jù)學情巧妙地調(diào)動和啟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就能實現(xiàn)知識增長與情感升華,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以下是筆者提出的幾點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
1.溫故知新導入法
溫故知新導入法是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與復習,過渡到對新知識的講授??鬃釉疲骸皽毓识??!睖毓手聦敕ㄊ墙虒W中教師最常用的方法,通過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而引進新知識,其目的在于:鞏固學生舊的知識,進而學習新知識。教師在運用這個導入法時可以將新舊知識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從舊的知識里得出新的結(jié)論,從新的知識中去尋找和追溯舊的知識,新舊結(jié)合啟發(fā)學生。此導入法可以強化學生的分歸意識,使他們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強烈。形異質(zhì)同的題目,教師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形同質(zhì)異的題目,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異同,防止思維定勢產(chǎn)生的遷移。這樣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提問式導入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問題情境,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然后因勢利導,自然地進入新課,這樣能夠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皢栴}導入法”就是以問題為一條引線,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入手,以開發(fā)學生智能、提高實踐能力為教學主線,并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一個好的問題引入具有藝術(shù)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思趣,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入課情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問題的引入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年齡實際和認知實際出發(fā),所提問題要有梯度、有層次,要有思考的價值并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既不可膚淺到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能隨口可答的程度,也不可深奧到學生思索了許久都答不上來而導致“冷場”或老師自問自答的程度。同時,將提問放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如講完故事,廣告、詩歌、音樂、繪畫作品展示之后馬上提問,效果最好。
3.故事式導入法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它對小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當一個教師走進課堂,有時很容易從學生們興猶未盡的臉上看到他們還沉湎于課間的某項活動中,這時,老師如果說:“讓我先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彼查g,他們就會肅靜下來,流露出一種渴望的目光,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故事了。老師就可以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把學生的注意及時地轉(zhuǎn)移到課堂上來,這就是故事吸引力的所在。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教師一進課堂,便可以這樣通過故事導入:“同學們想聽故事嗎?老師今天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長著長長的頭發(fā),一雙大大的眼睛。然而,她從小便沒有了媽媽,天天靠賣火柴維持生活。年夜,天冷極了,還下著雪,她又冷又餓,可是這一天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天已經(jīng)黑了,她不敢回家,在大街上走著,走著……”故事講到此,老師看著眼中流露著同情目光的同學們問:“你們覺得這個小姑娘生活怎樣?想知道她后來怎樣了嗎?咱們一起走進課文探個究竟吧?!本瓦@短短的故事片段,便讓學生自主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中。
4.情境式導入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或敘述了生動的故事,或描寫了優(yōu)美的景色,此類課文均可選來,運用語言、電化教具等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進行導入,從而使學生為之所動、所感,產(chǎn)生共鳴。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先播放輕快的音樂,伴隨音樂,幻燈片也隨老師的話語展示出相應的畫面———春天來啦!春天來啦!青蛙媽媽醒來了,她從洞里呱呱地唱著歌跳了出來,撲通一聲跳到了池塘里。她在池塘里產(chǎn)了很多黑色的圓圓的卵,又呱呱地叫著跳到別的地方去玩了。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青蛙媽媽產(chǎn)的卵活動起來了,變成了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他們快活極了,在水里游來游去……老師生動形象的描述和幻燈片有趣的畫面,把學生的思緒引進了大自然中,學生便會不知不覺地隨著小蝌蚪去找它們的媽媽,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中。
5.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人類情感撞擊、抒發(fā)、交流和審美的產(chǎn)物,更是情感表達的完美藝術(shù),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同時也能激發(fā)人的情感表達。教師通過聲情并茂地描摹渲染,奠定課堂的情感基調(diào),扣擊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引導學生披文入境,進而引發(fā)學生的體驗。所以用合適的音樂導入語文課堂,不僅符合小學生年齡及心理發(fā)展特點,更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消除孩子們的緊張心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使得師生更加融洽,這也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導入方法。但必須選擇恰如其分的,與教材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的,能夠在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的合適音樂,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例如以“母親”為題教學時,給學生播放了閻維文的《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啊,不管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干啥,到什么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一首充滿真情的音樂,一段聲情并茂的演說,學生們瞬間體會到媽媽的辛勞和偉大,不由自主地生發(fā)出對自己媽媽的感謝之情。這樣,音樂產(chǎn)生的飽滿的積極情感意向,為本節(jié)課的進行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jié)語: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且貴在得法。課堂導入這把錘子必須敲得準,敲得有力度,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使他們明確新課的學習目的。通過“導入”來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激活他們主動探索的熱情,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張玉香.敲響課堂教學的第一聲——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教學分析[J].中華少年,2016(12).
[2]劉厚寬.簡述小學語文課導入策略[J].讀書文摘,201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