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穩(wěn)功
截止到9月下旬,上映2個多月的《戰(zhàn)狼2》拿到了超過56億的票房,不但成為中國票房總冠軍,也成為僅次于《星球大戰(zhàn)7》、超過《阿凡達》成為全球單片單地區(qū)亞軍,同時神話還在繼續(xù),電影秘鑰再次延期至10月28日,朝著60億努力。
《戰(zhàn)狼2》造就了票房神話,上映半個月票房就突破了40億,這是國產(chǎn)電影的全面勝利,也是主旋律、主流價值觀的回歸,同時導演吳京的辛苦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很多人都已經(jīng)知道,電影遠赴非洲拍攝,歷經(jīng)被毒蜘蛛咬、被歹徒搶劫、被獅群威脅,說這部電影是拿命換來的亦不為過,付出和回報成正比令人欣慰?!稇?zhàn)狼2》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同樣值得學習,因為這其中或許能找到吳京成功的奧秘,所以這期雜志我們帶來了一篇吳京的專訪,看看他是如何成功的。
但是,在全民歡騰、經(jīng)歷狂喜之后,更應該做的是重新審視中國的電影市場,從而得到一些反思。
首先,票房差距懸殊,這是不是一個理性的市場?在上映的前半個月,《戰(zhàn)狼2》一直占據(jù)超過60%的排片,并貢獻超過84%的票房,在一片獨大的背后是其他影片集體低迷。整個暑期檔163億票房中,《戰(zhàn)狼2》貢獻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值得玩味的是,同期韓國已開始呼吁單片銀幕設限,領頭呼吁的正是登上2027塊銀幕的《軍艦島》導演柳承莞,簡單點說,銀幕設限的目的,就是留出市場空間給其他電影。韓國的做法沒錯,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理應是百花齊放、欣欣向榮,不同題材,不同影片都有合理的票房回報。也有不少人認為,《戰(zhàn)狼2》排片多應該,好電影就應該多排。但是其他電影真的差到應該有這么大的差距嗎?我們有48條院線,是不是可以考慮分線發(fā)行,給電影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第二個需要反思的,是摸透觀眾的口味,仍然是制片方和導演們的薄弱點和必修課。演員越來越貴、特效越來越大、后期制作時間越來越長,同時市場風向變化也越來越快。一部電影從最初立項到最終上映,有些作品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其實從劇本創(chuàng)作到電影拍攝,都要比同名電視劇更早,但因為龐大的后期制作耗時耗力,反倒在電視劇之后才面向觀眾,而觀眾因為劇版先入為主,很難再接受電影版的白淺和夜華,這導致電影口碑和票房都沒能達到預期?;叵胍幌拢度馈窙Q定拍攝的時候,還是仙俠題材大熱的階段,沒想到等電影上映時就已經(jīng)開始降溫,觀眾對題材的喜好來的快去的也快,對市場的觀察和預估,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但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其實有很多亮點,對畫面的極致呈現(xiàn)、實景和電腦特效的運用、對整個工業(yè)流程的把控等都值得參考和學習,我們也采訪了導演趙小丁,他分享了電影的創(chuàng)作歷程。
另外,《戰(zhàn)狼2》在北美和香港先后遇冷,也說明國產(chǎn)片還是難以得到其他地區(qū)觀眾的廣泛認同。特別是香港,上映首日只賣了23.7萬,單日場次只有87場。除了香港上市時間晚流失了部分觀眾,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戰(zhàn)狼2》講述的是中國人拯救華僑和非洲同胞的故事,能掀起中國觀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但這些是內(nèi)地觀眾獨有的,在其他地區(qū)沒有普適性。為什么好萊塢的超級英雄能賣給全世界,而我們的冷鋒就只能賣給我們自己?如何讓國產(chǎn)電影走出去,謀求更大的市場空間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課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