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加林
伴隨著雨季的姍姍來臨,驕陽似火的天驀然間變得清爽怡人。清晨推窗遠望,山色清秀,霧靄朦朧,枝繁葉茂青翠欲滴,空氣中彌漫著恬淡的花香,令人情不自禁閉目神游,愜意暢想:這是何等的人間仙境,讓人流連忘返,沉醉不知歸路。
因為一場雨的滋潤,人間萬物煥發(fā)了新顏,生機勃勃,流光溢彩,溢滿了詩意的芬芳。抬頭看天,碧藍如洗,云朵似絮,一望無垠,煩悶的心境立刻豁然開朗;低頭賞花,一簇簇薔薇色彩繽紛,花瓣層層疊疊,飽滿綻放,像女子的青春那般活力四射,迸發(fā)著如火的熱情;悠然漫步,撐著油紙傘,在落滿花瓣雨的青石小徑上徘徊,左顧右盼,等那個愛的人來赴這場雨中的浪漫之約。
下雨天,一切都變得緩慢,人們不再步履匆匆。站在高處俯視,五顏六色的傘交匯成流動的海洋,點綴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間,仿佛一朵朵盛開的傘花,使得城市的面貌平添靈動之氣,平日的暗無生氣瞬間變得熠熠生輝。
雨滴滴答答落在屋宇,聲聲如珠落玉盤;雨淅淅瀝瀝下著,紛紛揚揚綿延不絕。雨夜里思念彌漫,孤枕難眠,前塵往事不遺余力的洶涌而來,不由自主陷入回憶里,尋覓曾深入人心的溫暖與美好。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曾經(jīng)也有那么一個性情相投的人,與我心有靈犀,常常在寂靜的雨夜,陪我“剪燭夜談”,道盡人生的悲歡喜樂。他嘴角的笑,他眼神里的愛意,在幽幽燭光的映照下,更顯凝重和深沉,讓我心動不已,此生難忘。燈花落盡,枕著窗外的雨聲入眠,夢里依然是他熟悉的身影,在向我款款走來。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睆垚哿嵴劦綉賽鄣男那?,曾這樣婉轉(zhuǎn)寫道。每個愛過的人都懂這份深情,其實很想與那個人攜手漫步雨中,但他遲遲不來,只好自我安慰:因為下雨,所以他不方便過來。等啊等,等到雨過天晴,一定要拉起他的手,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不畏縮也不回顧,聚集全部的柔情,讓這段感情塵埃落定。此后的雨季,不再形單影只,落寞惆悵,終于有愛的人陪著,數(shù)盡燈花共度良宵。
天在下雨,我在想你。在這個落雨紛紛的季節(jié),不妨約見心上人,不談情不言愛,只要相對而坐,聽雨聲縈繞心間,看燈花悠然搖曳,那脈脈含情的眼神足以傳遞內(nèi)心的萬千柔情。
——讓·弗朗索瓦·米勒
想知道電影幕后的真相嗎?想知道每周電影的排行榜嗎?想知道現(xiàn)在都有什么有趣的書嗎?那就拿起你的手機,刷一刷“新青年電影圖書周評榜”的二維碼吧,電影、圖書周評榜等著你!
一、
微小說
1、念念不忘
同事把信轉(zhuǎn)交給她時,神秘地笑著說:“呦嘿,都啥年月了還寫信,準是男朋友的來信吧?”明知不過是句玩笑,夢菲略顯蒼白的倦怠的臉上,還是被灼起兩朵紅云。
這是她來到朔州某變電站后,第一次收到家鄉(xiāng)來信,誰會寫信給她呢?
她沿邊緩緩撕開信封,小心地打開信,輕輕地讀起來。“夢菲:你好,還記得在燕郊中學的那段時光嗎?懷戀開滿薔薇花的菁菁校園,懷念歲月沖不淡的師生情誼。上周同學會上,我向李麗問起你,知道了你的近況。我想托潔白的信使,捎去對你的祝?!毙殴{的未尾,一行清麗的小楷——永遠關注你的人:白雅萍。
原來寫信的人,是她的初中語文老師。反復默念著那句“永遠關注你的人”,她的眼睛漲潮了,顆顆瑩透的珠淚,撐破眼皮,涌漫了出來。淚水滴落在信紙上,字跡點點洇開,綻成朵朵藍梅花。
怎么會不記得呢?她輕嘆道,緊捏著信的手,微微顫動。
那年她13歲,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忙,很少回來,她隨外公外婆生活。正是青澀敏感的年紀,她沉靜少語,小小的心蜷縮著,如羞怯的花苞。唯一可驕傲的,是有幾回,語文老師將她的作文,當作范文在班上讀。
老師還邀她周末去家里玩,她當真去了。白老師的家在學校后面的教師宿舍樓上,家設簡陋,卻有個老式的大書柜,里面擺滿書。初次見到那么多課外書,有《紅樓夢》、《呼蘭河傳》、《老人與海》等等,她眼都亮了。忽覺衣著素凈的白老師,靠在書柜旁,低眉輕笑的樣子,有說不出的高雅清美。
屋子的一邊,有位穿格子衫的男孩,坐在書桌前讀書。老師說:“那是我兒子小龍,你坐過去,跟哥哥一起看書吧!”那個下午,她翻著書,跟小龍哥哥談論著書中的故事,空氣中,淌動著花的香氣,隱隱的幸福的香氣。
要回家了,她起身告別,目光卻戀戀地,仍粘在書柜上。老師抽出本書,笑著說:“拿走慢慢看吧!”她寶貝似地捧著,歡跳著離去。
功課緊,書看看停停,轉(zhuǎn)眼到了畢業(yè),她考上父母所在城市的一所高中。那個暑假,要離開了,在家收拾行李,發(fā)現(xiàn)書還沒有還。
跑去老師家還書,敲門,開門的是白老師。不過一個月沒見面,老師似乎憔悴了,清瘦了。歸還了書,正準備走,老師喊住她:“等一等!”
老師從書柜里,挑出十幾本書,用細麻繩捆好,遞到她面前,說:“這是小龍喜歡的書,現(xiàn)在送給你吧!”她吃驚地抬頭,與老師的眼神相遇。
那眼神溫柔極了,漾著水波的目光里,似要伸出一只手來,輕輕地撫摸著她。她的身子晃了晃,記憶里,這般深情的注視已變得模糊而遙遠。稍后,老師聲音凝重地說:“你很有寫作天賦,記得要多讀書,也許有一天,你會成為作家!”
她聽后略吃一驚,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作家,遙遠得如天邊的星辰。到底是年紀小,也沒顧上多想,抱著厚厚的一摞書,一臉欣悅地走了。
讀大學后,有一天,初中兼大學的同學李麗,跟她聊起中學時代的趣事,猛然想起了什么,神色沉下來,說出一件往事。
小龍曾是白老師的學生,父母遭遇車禍去世,他成為孤兒。白老師跟愛人商量后,收養(yǎng)了小龍,甚至為了他,沒有再生孩子。然而不幸的是,五年前的那個暑假,小龍跑去河里游泳,被一股激流卷走了。endprint
猶如驚雷,在她的耳畔炸開。時光流轉(zhuǎn)到五年前,是她去還書的那個假期?;叵肫鹄蠋熌欠?,到底要有多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將悲傷掩起,這背后,藏著一份深沉的愛,是期許,亦是托付。
不是沒有過夢想,只是被現(xiàn)實沖淡。大學畢業(yè)后,她和李麗應聘到同一家電力企業(yè),成績平平的李麗留在城市,而她卻被分配到邊遠的朔州。
報到時趕上初冬,車經(jīng)過雁門關時,望著綿延的古城墻,想到的是雁陣哀鳴的邊塞,千年的黃沙揚塵,勾勒出的蒼茫風月,心中襲來一陣悲涼。
工作忙些倒還好,若閑下來,心便感覺荒著。下班后,家住市內(nèi)的同事?lián)Q好衣服,一陣風地旋出門,搭乘通勤車走了。她獨自呆在宿舍里,吃飯,發(fā)愣,任孤獨,一點點啃噬心葉。
這里的冬天很冷,尤其到了夜晚,寒冷侵骨入心,更覺漫長難捱。
她倚窗而眺,看黃暈的日影漸漸消隱在暮色中,看冥茫的夜色被涂沫成一團黑,心跟著沉下去,沉下去,跌入無邊的黑洞里。
彼時,老師的一封來信,如微芒閃爍,照進她心里。在她覺得被世界遺忘的時候,千里之外,還有一個人,默默地想著她,祝福她。
老師的信來得很勤,每一兩個月,會收到一封信,有時還有書寄來。那些信她讀了又讀,每一行字,都浸著香,溫情脈脈地,悄綻在心里。其實單位也有圖書館,專為職工開設的,起初她去得少,后來下班就跑去那兒。
年少的夢,如一粒種子在她心里萌發(fā),蓬勃地綻放新綠。文學為她打開一條心靈的秘道,她試著與自己傾談,那些孤寂與傷懷,苦痛與無奈,愉悅與期許,順著筆端汩汩流淌出來。
半個月后,收到老師回信,她寄去的文章變成鉛字,刊發(fā)在老師主編的??抖绿m》。老師還在信中寫道:天暖和了,多出去走走,用心去發(fā)現(xiàn)世間的好風好景,用筆去記錄每個獨特的日子。她知道在遙遠的地方,純凈瑩潔的月光下,有雙溫柔的眼睛,在注視著她。
晉北的春天來得遲些,到了四月下旬,沉寂了一冬的草木憋不住了,冒出簇簇新綠淺綠來。那綠里盈滿歡喜,她的心,也跟著繁蔓一片片。
那天,單位組織郊游,她跟同事去了廣武古城,一座保存完好的遼代古城。仰望斑駁古老的城墻,撫摸著破舊的土坯房,仿佛聆聽到歷史的跫音,懷想起遠古的鐵馬奔騰。
黃昏時,來到桑干河畔。這是丁玲的桑干河,河水經(jīng)年奔淌,飛濺起的潔白水花,好似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她沿著河邊走,直到一輪皎月升起,銀霧般的月光鋪滿河床,一片安詳寧靜,心已融為一汪水。
曾有過抱怨與不甘,卻原來最好的風景,就在身邊。文學確是神奇的,讓人學會自我消解,從俗世中抽身回望,也因而對生活,對腳下的土地,多一份珍重與感動。
她要做這遼闊大地上,一株勇敢的沙棘,將根扎入泥土,盡情地涂染生命的綠色。她沉下心來,工作,生活,業(yè)余時間用于讀書寫作。三年的光陰,倏然而過,她有越來越多的文章,刊登在各文學刊物上。
忽然有一天,收到一紙調(diào)令,她被調(diào)往上級單位,從事企刊編輯工作。
坐在離去的客車上,望著窗外閃動的風景,心里更多的是依戀和不舍。她捧著老師寄來的22封信,如同懷抱著一捧清幽的藍梅花。此后的悠長歲月里,那穿越時空的掛念,將伴隨著她,化作留在心底的永久馨香。
行者無疆
小時候,能去趕集就像是過節(jié)一樣,家長到集市上會賣掉一些農(nóng)產(chǎn)品,換點錢買一些家庭日常用品,有時也會買些好吃的或新衣新鞋給我們。
我家住在蘇北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在金鎮(zhèn)和西陳集兩個鄉(xiāng)鎮(zhèn)邊界交匯處,距離金鎮(zhèn)約十里路;距離西陳集約六里路。金鎮(zhèn)是每月(農(nóng)歷)一三六九逢集;西陳集是每月二五七十逢集。碰上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我們就可以跟著大人去趕集了。只要是去趕集,我們便會像過年一樣地興奮。大人經(jīng)常還會發(fā)些零花錢,二角、五角或者一元,我們會寶貝一樣地裝在口袋里,一路上,不時地用手摸一摸,害怕丟了。在集市上,我通常不是買好吃的零食,小玩具什么的。我總是跑去新華書店去看小人書,有時也會狠狠心買上一兩本帶回家。因此,只要去趕集,我就會格外地開心。
小時候,最喜歡的趕集就是西陳集,因為離家近。那時交通不方便,父親推著獨輪車步走去趕集。我們農(nóng)村孩子通常都會邀上幾個小朋友一起去集市上。一路上蹦蹦跳跳,采束路邊的小野花,或者追逐一下蝴蝶,不知不覺就到了集市。集市上真熱鬧??!我們眼睛也仿佛不夠用了,這兒轉(zhuǎn)轉(zhuǎn),那兒看看,新奇的玩具,好看的小人書,平日吃不到的各種好吃的小吃,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涼皮、蜂蜜粽子、水煎包、糖葫蘆、芝麻糖……樣樣叫人垂涎三尺;花二分錢看一本小人書,《鐵道游擊隊》、《哪吒鬧?!?、《西游記》、《聊齋志異》、《寶蓮燈》、《茶花女》、《復活》……對許多故事和名著的了解,就是從這些小人書里得到的??赐陼?,偶爾吃點小吃,再看看手心里緊攥的零錢,盤算著是否還夠買個什么小東西帶回家。平時物質(zhì)的貧乏,生活的清苦,日子的單調(diào),都被集市的繁榮、熱鬧、溫暖所代替。所以,趕集是童年與少年時期最期待與渴望的一件大事情。就是多年以后回想起來,心里也是滿溢的快樂與幸福。
多少年來,都是為了生活或工作,奔忙中。靜下心時,總覺得自己失去了什么?已經(jīng)過了不惑之年,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童年時代的記憶經(jīng)常不自覺地涌現(xiàn)出來。七八十年代的童年最為開心、高興的事,莫過于到鄉(xiāng)鎮(zhèn)上去趕集。
我知道,在我不斷地懷舊與重溫的畫面里,依舊是那依依墟里煙的風景,是長長的趕集路上的喜悅,是行走的樂趣,慢下來的閑適,是塵世煙火的味道,是鄉(xiāng)村小鎮(zhèn)的安謐,是田園生活的溫暖,是淳樸的鄉(xiāng)情鄉(xiāng)音,是一份縈繞在童年記憶中的美好而難忘的印象……
周末,回鄉(xiāng)下出禮,正好趕上老家金鎖鎮(zhèn)逢集。上午八九點鐘的時候,集市上的人就多了起來。大姑娘小媳婦們騎著摩托車、電動車,從周邊的村子向這集市出發(fā)。早來的人都是沖著新鮮蔬菜、水果、豬肉來的。一時間街上、攤位前,人山人海,并肩接踵,熱鬧非凡,讓我常常對媒體上所謂的“農(nóng)村空心化”的說法心存疑意。確實,鄉(xiāng)村很多青年人選擇了“離土不離鄉(xiāng)”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常年面朝黃土臉朝天地耕作在農(nóng)田,而是到附近的工廠工作,或搞漁業(yè)、商業(yè)、木材加工業(yè)等工作,像我們及周邊新建的小區(qū)、酒店都是從附近村子招聘物業(yè)、清潔、保安等人員,他們到點上班干活兒,下班騎上摩托車或電動車飛一樣地回村,家里有老婆孩子熱炕頭。孩子三歲后就送幼兒園,兩口都在附近工作。每當春種、秋收的大忙季節(jié),這些人就會請假幾天幫著年老的爹媽干農(nóng)活兒,忙完了又照常上班。這集市上購物的大多是婦女、老人;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靠他們打理,趕集就把吃的用的都買回家了。
集市上,除了一家挨一家的副食店、雜貨店、美容美發(fā)店、糕點店、賓館飯店,還有幾間網(wǎng)吧、游戲廳和一個小茶館。有些傳統(tǒng)小吃店只在趕集時開,傳統(tǒng)店鋪生意不好了,休閑娛樂的場所如網(wǎng)吧、游戲廳卻人氣越來越旺?,F(xiàn)在的金鎮(zhèn)街上的樓房經(jīng)過重新仿古裝修,美觀大氣。店鋪極少數(shù)為木質(zhì)大板門,多數(shù)為卷閘門、鋁合金窗和磁板地磚。說實話,比之三十年前來這里,小鎮(zhèn)多了些現(xiàn)代氣息,少了許多古樸風情;多了些喧囂浮華,少了許多凝重風韻。
我們一家在穿梭的人流里走著看著。其實我們并沒有非買不可的物品,就是逛一逛,遇到自己中意的物品也買一點,買不到也沒遺憾,此謂“趕閑集”。其實在鄉(xiāng)下集市上,經(jīng)常可以買到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多年不見的某種土特產(chǎn),或者是一些來自鄉(xiāng)間的手工制品,每次能買到這樣的物件,女兒都興奮好幾天。身處集市中,放松疲憊的身心,放飛童年的夢想,在擁擠的人生驛站停下來,休憩片刻,感受趕集的熱鬧,群聚的樂趣,看看小工藝品的誕生歷程,品嘗一下家鄉(xiāng)特色小吃然后又去田園體驗采摘的樂趣。走在鄉(xiāng)間的田野里曬一曬明媚的陽光,吹一吹和煦的清風,仿佛回到了從前的日子,回到了故鄉(xiāng),回到了大自然,回到了我們生命最初的源頭。
街道無大事,事事需用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