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青
老年人對待健康,對待疾病,應該保持一種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接納自我,接納老去,直面歲月的侵蝕,和病魔坦然相處,積極治療,或許才是最好的狀態(tài)。
出鏡專家:北京回龍觀醫(yī)院老年心理科主任 燕江陵
伊麗莎白·泰勒半個多世紀以來始終是大眾追逐的目標。她12歲蜚聲世界影壇,兩獲奧斯卡金像獎,還是史上第一個薪水達百萬美元的演員。她仿佛是濃縮了的好萊塢樣本:藝術、美貌、金錢、愛情。泰勒早年拍電影時曾從馬背上摔下來,嚴重受傷,后來又罹患70多種疾病,包括糖尿病、骨碎裂、皮膚癌、氣管炎、肺病、酒精和止痛藥成癮癥、心臟病等等。據說泰勒25年動過30次~40次手術。她除了讓人們看到她輝煌的人生外,還教會了大家要有勇氣接納疾病和傷痛。
不知何時,頭發(fā)已花白、牙齒已掉光;不知何時,每天要依賴一大堆藥品度日;不知何時,各種病痛已經爬滿了全身……也許在你沒有任何防備時,老年已悄然而至。老年是一個充滿變化和挑戰(zhàn)的生活階段,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沖擊,老年人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病痛要勇于面對,坦然接受,積極治療,這樣對于你的老年生活來說,才是最完美的保障。某種程度上,你對待疾病的心態(tài),就代表了你對待人生的心態(tài)。
人老要“服老”
83歲的李女士是北京某著名大學的教授,平時身體狀況很好,退休后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師活動,與老同事一起參加舞蹈課。不久前,李女士因腹部不適到醫(yī)院就診,診斷為結腸癌。李女士如遭受晴天霹靂,變得沉默、郁郁寡歡。由于抑郁過度,她自殺身亡。
62歲的趙先生平時身體強壯,退休后經常與社區(qū)內的中老年人一起健身鍛煉。幾個月前,趙先生患上了中風。從此之后,趙先生也不愿去社區(qū)活動了,整天呆在家中愁眉苦臉,甚至痛哭流涕。趙先生對妻子說:“我歲數也不大,平時還經常鍛煉。為什么中風偏偏發(fā)生在我身上?”趙先生遲遲不能接受這一現實,直到現在依然悶悶不樂。
據了解,卒中后抑郁在老年人中非常多見。再加上病人腦卒中后,腦內的神經遞質發(fā)生改變,更加容易導致抑郁的發(fā)生,卒中后自殺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數。
“很多老年人覺得自己身體很好,不服老,即使發(fā)現癥狀也從不去檢查,直到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才去就診;還有些老年人查出疾病后心理負擔過重,大大影響了疾病的治療效果和自己的生活質量?!毖嘟暾f。人老之后本來就處于體弱多病的狀態(tài),老年人應學著接受這一現實,積極檢查自身疾病。查出疾病后,要保持相對平和的心態(tài),客觀冷靜地配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疑病”不可取
61歲的老劉總是覺得腸胃不適,在多家醫(yī)院反復就醫(yī),做了很多次胃鏡,仍然沒有查出來是什么原因。每次的檢查結果都顯示只是輕微胃炎,但老劉總覺得醫(yī)生沒檢查出來,覺得自己可能是胃癌,前兩天又跑到醫(yī)院去掛了個號。
“有的老年人反復就醫(yī),有兩種心理因素在里面。有人覺得醫(yī)生的診斷結果與自己的主觀感受不符,于是想找更權威的專家診斷;還有一部分老人反復看病本身就是一種病,叫做疑病癥。這些老人總覺得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即便權威醫(yī)生跟他說沒大事,他也還是反復就診?!毖嘟暾f。
另外,當老年人反復就診卻還是找不到病因時,還應警惕老年期抑郁的可能。老年期抑郁表現的不像年輕人那樣典型,經常被漏診、誤診。例如,有的老人表現為頭疼、腳疼、心臟疼,于是撥打120,反復去心內科檢查后卻發(fā)現沒事。有的老人胃部不舒服,反酸、打嗝、腹脹、便秘,吃不下飯,反復去消化科檢查也沒有發(fā)現太嚴重的疾病。當老年人出現這些表現卻找不到病因時,可能是“走錯地方”了,應該去心理科就診。
“貪心”惹麻煩
追求健康是好事,但若是關注健康“過了頭”,可能也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有些老年人聽說每天要喝8杯水,但不知道要怎么喝。如果8杯水連著喝進去,可能會導致水中毒。”燕江陵說。很多老人關注健康,這本來是好事。但是如果對道聽途說的方法以偏概全,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
有點知識的老年人喜歡在網上輸入詞條然后“百度”一下,自己給自己診斷疾病。其實,醫(yī)學是很復雜的科學,反酸噯氣不一定就是胃炎,疼痛也不一定是癌癥。老年人在接受健康知識時,要學會辯證地看問題,更不能用自己的意愿代替醫(yī)生的診治。
有些老年人在就醫(yī)時,為了引起醫(yī)生的“注意”,便在形容自己癥狀時夸大其詞。甚至有些老年人,會依據醫(yī)生的“顏值”和對醫(yī)生的喜好,自行判斷醫(yī)生的治療水平。這些都是不客觀、不理性的做法。
老人就醫(yī)后,如果正常診治,正常遵醫(yī)囑吃藥治療,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控制得很好的。如果堅持服藥,一般在2周~4周就會初見效果,長期服藥獲益更大。但如果老年人過于心急,追求“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則很容易被騙,掉入不法商家的陷阱和圈套之中。老年人有保健意愿,又有經濟能力,內心又希望治療能夠快速見效,還沒有副作用。很多商家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這種心理,進行夸張的宣傳,導致大量老年人被騙上鉤,花了大筆錢財在虛假健康產品上,有些老年人甚至為此傾家蕩產。
“喝姜湯可以補身體、吃苦瓜能降血壓、喝醋能軟化血管……”很多老年人在微信上、朋友圈里常會見到這樣標題的文章。不可否認,其中有些老年人采用這些做法后,短時間內好像癥狀沒有了。但這只是個別現象,不能當成真正規(guī)律的治療,更不代表這些方法就是科學的、奏效的。有可能碰巧這段時間您的身體狀態(tài)比較好,也有可能僅僅是“安慰劑效應”。也就是說,您暫時感覺身體狀況有所好轉的狀況,有可能僅僅是心理暗示在發(fā)揮作用。
因此,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偏方妙方”的存在,就把正規(guī)的治療藥物停掉,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例如,曾有位老太太聽說喝醋能軟化血管,天天喝醋,把降壓藥停掉,結果病情逐漸加重,最后突發(fā)心梗去世。老年人一定要對聽到的信息多加甄別,避免悲劇發(fā)生。
“接納”最重要
“我見過一些80多歲的老年人,接受不了自己動作變慢、思維變遲緩,于是心情抑郁,茶不思飯不想,這樣是很不好的。”燕江陵建議大家,要學會面對自己的變老。很多人進入老年比較快,沒有任何預期的準備。實際上,到了老年期應該是什么樣子,自己應該提前有一個了解和設想,比如皮膚可能會松弛,背會駝,耳會聾,眼會花,可能會體弱多病。這一天總會到來,要對自己提前有個設想,有個心理準備。只有這樣,當這一天真正到來時,才會坦然接受。
“另一方面,要學會接納自己的老年。老年會有不可避免的生理功能減退和心理變化,都要學著慢慢接受?!毖嘟暾f。老年人“惜命”、關注健康是無可厚非的,但獲取健康知識一定要從官方途徑獲得,不要輕信小廣告、微信里的虛假保健信息,對于噱頭越多的保健產品越要多加注意,否則可能出現嚴重問題。對于醫(yī)生要信任,這樣才真正有利于自身的疾病康復。
“如果確實查出了嚴重的疾病,也要保證一個相對好的心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來說是一個最基礎的保障。接納疾病,就能相對釋然一些,心理壓力不會那么大。嚴重的心理負擔只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燕江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