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蘭花
小組合作是合作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奧爾夫曾說過,“讓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實踐、一起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十分有意義的?!毙〗M合作學習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是音樂實踐中重要的組織形式。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有效地運用小組合作,將促使音樂教育功效得到最大的發(fā)揮,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改善班級人際關系,培養(yǎng)合作、交際等社會技能。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
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之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為此,我在教學中是這樣操作的。
一、科學明確的分工
組建學習小組時,教師應當注意均衡原則,即是由性別、組織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學生構成,所以要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干是多樣的,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尤其是要關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學業(yè)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愿意接近他們,只有即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即知己又知人,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不提倡學生自愿組合,學生個人的意愿只能作為參考。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小組不是純粹的交友小組或娛樂小組,而是一個協(xié)同共事的團隊。合作小組的人數(shù),國外研究一般建議4~6人,根據(jù)我國大班教學的實際,也可以考慮將7~8名學生分為一組。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
只有愿意合作,才能合作得好。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合作的興趣,形成音樂合作欲望,這是小組合作有效運用的情感條件。首先要建立師生平等的人際關系;其次建立生生融洽的合作關系;其次,采用靈活多變的座位方式。再次,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演唱歌曲,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鞏固演唱。最后教師在學生匯報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調整,通過全體同學的評價,學生在評價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從而提高了演唱的準確性。
三、提高合作的能力
合作能力越強越便于組員間的交流、溝通和合作。要教學生學會交流,學會互助,讓他們善于表達,學會傾聽。在日常音樂教學中,我曾設計了一個板塊“考考你的耳朵”(聽音模唱練習)。我采用游戲競賽的方式進行,我先告訴學生模仿的方法,并先做一個整體的預備演習,并且讓學生感受到聽音需要安靜、心靜。接著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每組各十名同學,并要求每一位同學聽一個音,然后要進行評分,評分采用十分制,每聽對一個記一分,聽錯一個不給分,評分先由組內的其他同學評定,假如組內同學認為錯了,那么可以幫助改正錯誤,假如獲得幫助后對了還是得一分,幫助錯的話不給分,如果組內的同學聽錯了,但是沒有獲得組內其他同學的幫助的話,其他組的同學就在最后五秒鐘內倒記時,給他們來一個最后通牒。同時班內還要選出幾位同學,如做統(tǒng)計的、監(jiān)督的、記分的、記時的等。那么,哪組分數(shù)最高,花費的總時間最少,那一組就為獲勝組,同時還可以評選最佳精神文明組及最佳參賽選手等。我在此所舉的例子看起來比較繁瑣,但是通過此種類型的活動,可以使學生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協(xié)同作戰(zhàn),獲得共同成功的體驗。
四、留足創(chuàng)作的空間
創(chuàng)新總是和自主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學生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組織學生聆聽、思考、討論表演,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找到表現(xiàn)樂曲的方法,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的基本途徑,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十只小豬過小河》中,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唱游游戲,利用說,跳、敲等等創(chuàng)編小組過河的情形,學生通過小組激烈有序地討論了各自的角色,選擇了一些合適的打擊樂器,如鼓、鈸、鑼等等;也有的組會選擇跳舞、律動等等的形式表現(xiàn)小豬過河的情景,同學們在小組長、協(xié)調員的帶領下實踐練習,做得有聲有色;最后,全班采用了組與組競賽的方式,把樂曲歡樂、熱鬧的場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五、改善評價方式
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每一次所提出的問題或同答問題,都足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時機。因此,教師要在評價中精心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合作性小組獎勵,主要體現(xiàn)在獎勵結構由競爭性向合作性、個體性的轉變。學生能否得到獎勵不僅取決于個體成員的成績,而且取決于他或她所在小組的總成績。當然個體成績更需鼓勵、表揚和獎勵!在唱歌表演課“十個小印弟安人”的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會了歌曲后,我讓他們分小組創(chuàng)編動作并戴上頭飾表演,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和同伴進行評價。這種獎勵結構有助于形成共同的集體目標和規(guī)范,強化學生間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行為。
實踐證明,小學音樂小組合作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和諧、競爭、展示個性的良好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從小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和音樂素質的提高??傊膭詈献鲗W習,不僅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而且促進師生之間教學相長,這也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只是該如何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更好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待于我們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共同探究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