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林會
作文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培養(yǎng)中年級學生的習作能力,是語文教師共同探索和思考的問題,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注重課文的示范作用,進行仿寫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從兒童就有模仿的本能,他們應用模仿獲得最初的知識,模仿就是學習。在小學階段,教材中的很多課文不僅詞句優(yōu)美,而且結構清晰。可以作為仿寫的范文。例如,小學三年級蘇教版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就可以做為為學生寫景的范文,課文開頭點名寫秋天,接著從天空、小河、原野幾個方面進行描繪,結尾最后點題贊美秋天。不同的地方每個季節(jié)的景色不一樣,教師可以讓學生借鑒課文的結構,贊美家鄉(xiāng)的春天、夏天、秋天或冬天。這樣進行習作訓練,相信多數(shù)學生再也不會覺得無話可說,無東西可寫。再如,讓學生介紹一種動物時,教師可以先復習蘇教版第三冊《美麗的丹頂鶴》,先復習第二自然段:“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都是黑的。他的頭頂就向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钡诙匀欢巫プ〉ろ旡Q鮮明的外形特征來描寫,告訴學生,我們要介紹一種動物時,要抓住動物最鮮明的特征來寫,讓別人閱讀了就知道你寫的是什么動物。接著復習第三自然段。先讀課文“丹頂鶴很逗人喜愛。他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傳說丹頂鶴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們又叫它‘仙鶴”。這個自然段寫丹頂鶴逗人喜愛,學生要寫哪一種小動物,肯定也是他最喜歡的,教師讓學生用一段話寫下來。教師通過先復習再引導,學生不會覺得空洞無物,無話可寫。
二、重視課外閱讀,積累素材
只學教科書上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高爾基說:“我看到一本好書,就像一個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睍乔叭私?jīng)驗的總結,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信息高速化的今天,學生可以從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中找到快樂,從眾多的游戲中尋求快樂,學生很難主動進行閱讀,針對這種情況,我從實際出發(f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轉(zhuǎn)化學生的興趣點,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中寫上:書是知識的源泉。再讓學生把購買的不同種類的書籍帶到學校,創(chuàng)建班級圖書角,學生會被那色彩斑斕的封面和插圖,妙趣橫生的內(nèi)容所吸引,閱讀之心蠢蠢欲動。再在活動課中讓學生講一個故事或介紹一本書,對講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中年級的學生渴望被教師賞識,教師表揚了學生,被表揚的得到了鼓勵,沒被表揚的也得到了激勵,學生就會自覺的進行閱讀,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會閱讀到逐漸學會閱讀。長期進行訓練,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習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創(chuàng)設優(yōu)秀作文展教角,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來說,興趣既是學習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之一,又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內(nèi)在動力,是推動學生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知識,不斷探索真理而常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教師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通過教師的批閱和學生的不斷修改,把寫得好的作文在作文展角
進行展覽,對寫得好的學生來講,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對于沒有被評展的學生來講,因為看到了展角的作文,總想去看看,這樣,也調(diào)動了他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中也提升了他習作的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取得成效的,要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改,長期不斷地訓練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