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扣英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日益紛繁復雜,學校教育的難度也逐步上升。在教育教學中由于種種因素導致了一定數(shù)量后進生的產生,在一般人心目中后進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謂的雙差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不可能放棄這些所謂的差生,不能使他們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應正確地看待他們、關心他們、對他們設法做好轉化工作,牽手幫扶,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合格人材。
一、正確看待后進生
后進生通常是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等方面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一般說來,后進生往往表現(xiàn)為紀律觀念淡薄,文化素養(yǎng)較低,知識基礎較差,理解能力低下,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缺乏信心,興趣不濃。細分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家庭的影響,有的是成長在單親家庭中缺乏足夠的關心,有的是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的留守兒童,他們都是缺乏自信,趨于自閉;還有的是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的獨生子女,不求上進,不受約束;還有很少一部分是受到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任性,喜歡搞惡作劇。
在分析了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和了解了他們的矛盾心理特征后,作為班主任,我們不要戴有色眼鏡去觀察后進生身上的缺點,而要拿放大鏡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正確看待后進生,做到不離不棄,對癥下藥,設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為他們指明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才是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的著眼點。
二、設法轉化后進生
1.拉近距離,以真誠打動他們的心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想改變他們,必須想方設法接近他們,多關心他們,使他們逐步消除對學習的恐懼,消除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隔閡,激發(fā)他們進行自我競爭的動機。為了更好地走進他們的世界,我也嘗試過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呆在一起,首先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如電腦、體育、游戲等等,拉近彼此距離,進入他們的感情世界,當取得信任時,再加上適當?shù)囊龑?,學生都會很主動地談到他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困惑,有時顯得特別無助,往往這時候我才會跟他們分析要害,讓他們認為我不是一個只會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一個可以信任的大姐姐。再從側面了解到他們是因為父母都比較忙,自己平時學習和生活上就缺少父母的正確引導,慢慢地就養(yǎng)成了學習上的惰性。當找到癥結后,我真誠地告訴他們,其實他們學習成績差并不是學不好,只是方法不當而已,只要改掉原來不當?shù)膶W習方法,擬訂一份科學的學習計劃,一定能提高成績的,然后幫他們指出原來的學習方法不足之處,鼓勵他們要多問,并告訴他們我期待著他們的進步,然后請一些科任老師和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平時多給予他們幫助和指導,這樣以來,這些后進生都感到身邊每一個人都在關心和期待著他們的進步,學習態(tài)度也就端正了,聽課和寫作業(yè)也越來越認真了。
2.發(fā)掘優(yōu)點,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當你與后進生接觸多了,感情加深時,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也有許多閃光點,以前你沒察覺到,那是因為你缺少接觸,缺少了解。作為老師不光是發(fā)現(xiàn)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而且要學會欣賞他們身上的每個閃光點,并不斷地給他們以表揚和鼓勵,平時多夸一句“你真行”“好樣的”“我為你而驕傲”,這對于老師是舉手之勞,對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進生,也許是一次心靈的震撼。
3.反復激勵,以優(yōu)帶差攜手共進
后進生的進步過程是曲折上升的,這一過程中充滿了反復,教師不管怎樣關心學生的學習,畢竟不可能總在其身邊隨時輔導,及時糾正。因此為了能使后進生真正達到進步的目的,學生間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我在編排調整座位時,總把較差的學生與較好的學生排在一起,讓他們遇到困難時,隨時可以尋求幫助。其次,我設定了學困生幫扶計劃,每個后進生都有一個小老師,這個小老師負責講解幫扶對象不懂的難題,不管是哪一門學科,哪個時候都可以讓小老師輔導并督促。當小老師輔導時,差生表現(xiàn)出極高的興趣,講的同學落落大方,聽的學生認真仔細,沒有拘束感和緊張感,這樣以來,平時在課堂上老師不知道的情況,小老師都能很快地對癥下藥,而后進生也能很快地跟上老師的步伐。在這個過程中,后進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小老師的學習也會更加出色,他們之間互相促進,班級的學習熱情也會整體提高。再次,我讓所有的同學見證后進生的進步,只要是得到小老師表揚,無論何時何地,同學們都對他們要報以熱烈的掌聲,持久的鼓勵讓后進生達到一種心理共識:我是班級里受歡迎的一員,我應該更加努力,讓同學們都喜歡我。這樣以來,后進生的心理陰影消除了,學習動力自然就能持久了,優(yōu)差攜手共進,何愁班級整體成績不能上新臺階?
4.因人而異,作業(yè)布置要有針對性
一直以來,老師在授完課后,布置的作業(yè)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沒有過多考慮學生做作業(yè)時的差異,給差生帶來了做作業(yè)的壓迫感和畏懼感。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作業(yè)時,盡量考慮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針對不同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的題型,布置難度各異的題目,對于差生的作業(yè),可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加深程度,逐步縮小與優(yōu)生的差距。幫助差生找到作業(yè)出問題的原因,幫助其彌補知識上和技能上的缺陷,鼓勵其獨立有效地完成作業(yè),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
總之,轉化后進生是一門教育藝術,它存在于真情交融的激勵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如果把老師比作一位琴師,那么一個班級就是一篇樂章,學生就是樂章中的一個個音符。而琴師對于樂章上的每一個音符都必須一視同仁,不因高音而偏愛,也不因低音而嫌棄。后進生就如同樂章中的低音符,如何使他們也同樣發(fā)出和諧優(yōu)美的音調,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工作,作為教師,只要我們動之以情勝似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絲,就一定能牽著他們的手走出誤區(qū),譜寫最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