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
數(shù)學體驗課堂的研究,讓數(shù)學課堂除了知識的傳承,也流淌著生命的氣息,成為一個積淀充滿生命意識的經(jīng)驗的過程。新《課標》中提出: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維活動。而小學數(shù)學體驗學習,在于為培養(yǎng)兒童自身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設一個廣闊的空間,通過教師必要的啟發(fā)誘導,填補空缺,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掌握知識中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shù)學體驗學習:“試”、“悟”、“結”、“用”四步教學法的深入應用,有效的將學數(shù)學轉變?yōu)橛脭?shù)學,使學習過程更具活力?,F(xiàn)就以四步教學法中“試”的教學作研究,淺析在數(shù)學體驗課堂中“試”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有效的自主嘗試有兩個前提:一是學生能嘗試。即選擇的數(shù)學問題要適合學生通過嘗試去解決,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是學生能夠想到的。其二,學生會嘗試。即嘗試的思路不是通過教師的灌輸強加給學生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是學生經(jīng)過個體或群體的努力,自己想出的。當然,有效的嘗試并不排拆生生、師生的互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同學之間的相互啟發(fā),是在教師引領下的生生、師生合作基礎上的能嘗試和會嘗試。
教學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嘗試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fā)展。引導學生更好的嘗試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的自主嘗試能力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成為嘗試學習的行動者。
許多老師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只有當教學觸及到學生情感的琴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興奮起來時,學生才會表現(xiàn)出這種神態(tài)。因此,教師積極走進課堂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想學、愿學、樂學。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仔的《教育論》中就已指出:"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例如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中:
片 段一:
師:今天,小羊遇到了一個難題,你愿意來幫助它嗎?
播放課件:
太陽升起來了,小羊“咩”的一聲沖出了家門,想去外面走走,順便吃點青草。當它停下來時,在它面前出現(xiàn)了兩塊草地,一塊是長方形,另一塊是正方形,小羊遇到難題了,“我到哪一塊草地上才能吃到更多的草呢?”
生1:只要量一量哪一塊地的面積大就知道了.
師:怎么量?
生1: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擺一擺,哪一塊地擺得多,它的面積就大.
師: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2:我覺得象他這樣一個一個地擺,如果那塊地的面積很大,擺起來太麻煩了.
師:說得有道理.
生3:我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尺量,只要量出這塊地的長和寬就可以了.
師:這到是個好主意.
師:那為什么只要量出長和寬呢? (問題一提出,許多小手舉了出來)
生4:我知道!我知道!長乘寬就可以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生5:老師,我也知道!
師:哦,你們都同意嗎?認為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和寬有關嗎?不過這只是你們的猜測,到底是不是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驗證一下。
……
事實正是這樣:我們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正如我們不能帶領他們走遍世界每個角落一樣;但我們卻能把掌握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正像我們能指點他們邁向我們尚未走過的道路一樣。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行動者。
二、激勵交流合作,讓學生成為嘗試學習的主導者。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該還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與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學生在順境學習中體驗歡樂,在逆境探索中體驗成功,擁有主動參與的豐富情感經(jīng)歷。課堂上學生唱"主角",老師只是一個"配角",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進行思考,探究,交流,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思維等方面,也許有的同學一時想不出,但畢竟他在參與。教師要更多地鼓勵學生表達,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答案開展討論,提示那些出現(xiàn)在學生中,新鮮的,有意義的交流實例。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想法,啟發(fā)學生關注問題重要方面,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結果,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中:
片 段 二:
(分組操作后教師用投影儀展示了學生的實驗報告單)
師:大家觀察一下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同學說的是正確的.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1:第一個圖形它的長是4厘米 寬是2厘米 4×2=8 所以面積是8平方厘米.
生2:我也認為××同學說的公式是對的.比如:第三個圖形,它的長是3 寬是1厘米 它的面積是3平方厘米 因為3×1=3。
生3:第二個圖形和第四個圖形算出來也是對的。
師:同學們計算得很認真!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
生4:我想不一定.
師:誰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生5:多擺幾個長方形再驗證一下.
師:這個主意不錯,可以試一試.
……
在本節(jié)數(shù)學課中,我力求創(chuàng)造出開放型的師生關系,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的生命力得到真實的體現(xiàn)。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教學中我們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暴露出不同的思維,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富有個性,讓學生成為嘗試學習的主導者。
三、拓展開放思維,讓學生成為嘗試學習的成功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最終歸宿,需要學生在探索實踐中不斷掌握各種自主學習的方法,并在靈活運用方法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使能力得到發(fā)展。所以,在教學時,多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探究知識規(guī)律,為知識的內化創(chuàng)造條件。
例如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中:
片 段 三:
師:老師這有一張表,誰愿意來算一算?
寬 是 5 厘 米
長(厘米) 8 7 6 5
面積
(平方厘米)
師:通過這組圖形的計算,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我發(fā)現(xiàn)它們的寬沒有變,都是5厘米。
師:誰在變?
生2:長在變化,
生3:我從算式中發(fā)現(xiàn)長變大,面積也變大。
師:你真聰明,發(fā)現(xiàn)了長和面積變化的秘密。
生4:我還發(fā)現(xiàn)最后一個圖形是正方形。
師:為什么?
生5:因為它的長和寬是相等的,都是5厘米。
師:說得真好!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就不分長和寬了,都叫什么?
生6:叫邊長。
師:(指著5×5=25(平方厘米)這個“5厘米”是什么?這個“5厘米”是什么?“25平方厘米”是什么?
生7:這個5厘米是正方形的邊長,這個5厘米也是正方形的邊長,25平方厘米是正方形的面積。
師:有誰能根據(jù)這個算式推導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生8:我認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生9:(許多學生默認,這時生9舉起了手)不!應該是邊長×4
(課堂上同學們紛紛議論開了,有的說生8是對的,有的說生9是對的,也有個別的同學在試著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師:想一想,到底誰說得有道理呢?誰來驗證一下.
……
課堂上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討論、合作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討論,去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在創(chuàng)設的研討、競爭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狀態(tài),一節(jié)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讓學生成為嘗試學習的成功者。
總之,教師不但要在課內激發(fā)和維持學生自主參與的熱情,更要將課內迸發(fā)出的參與熱情有效地延續(xù)到課后,以促使其在課外積極主動地嘗試數(shù)學知識的奧秘,并由此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散發(fā)出的魅力,進一步激發(fā)其學習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從而使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始終處于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氛圍之中。
只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學生嘗試的積極性得到提高。總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嘗試, 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