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麗
一、高考古詩鑒賞專題研讀
(一)古詩鑒賞題相關的考試大綱考核說明與要求
《考試說明》關于詩歌鑒賞題的說明是“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具體要求如下: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鑒賞評價D);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鑒賞評價D)
二、探索詩歌客觀題的出題規(guī)律和破解方法
2017年高考,全國卷的詩歌鑒賞題已經出現(xiàn)客觀題(5選2或4選1),全國III卷的形式為“5選2”。對于2018年高考的高三學生來講,這就是一個新題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既然是摸著石頭過河,那么我們首選的這塊“石頭”就是近五年的北京卷真題,因為高考中詩歌客觀題恢復于2013年的北京卷,并以此形式持續(xù)考查到2017年,所以,北京卷連續(xù)五年的客觀題和2017年的全國卷對于我們2018年的備考具有指向意義。我們可以嘗試分析近五年的北京卷和2017年的三套全國卷,探尋一下突破詩歌客觀題的方法。
1.弄清詩歌客觀題設題規(guī)律(考什么?)
通過近五年(2013-2017年)北京卷和2017年全國卷古代詩歌鑒賞客觀題的考查分析,我對近年高考詩歌客觀題設題規(guī)律總結如下:
詩歌鑒賞客觀題考查得比較全面,設題注重基礎知識和鑒賞、評價能力的綜合考查,基本涉及詩歌鑒賞的所有方面。近五年詩歌客觀題,設陷點比較集中于“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如,如2013-2017年北京卷設陷點集中于“詩句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和“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如,如2015-2017年北京卷),不時出現(xiàn)“鑒賞作品的語言”(如,如2016年北京卷和2017年全國III卷)、“課內外對比鑒賞” (如,如2017年全國III卷)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如,如2017年的三套全國卷)等設陷點。所以,詩歌客觀題雖然是全國卷中出現(xiàn)的新題型,但是對于詩歌閱讀能力的考查仍萬變不離其宗,考查的方向也比較明確和集中,可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 把握詩歌客觀題的設陷方式(如何考?)
詩歌客觀題具體設題陷阱主要有以下六種情況:
(1)基礎知識運用錯誤
例:(16年上海卷)《野 望 》(杜甫)
第13答案為D選項。本題考查“對仗”的基礎知識,D選項中詞性不對應,“極目”與“蕭條”沒有形成對仗。
(2)(2)意象分析不當
例:(選材同上)《野望》(唐)杜甫
第14題答案為D選項。而A選項中“西山”“南浦”切合“望”,B選項中“海內”“天涯”切合“想”,C選項中“遲暮”“涓?!鼻泻稀案小?,三個選項意象分析均不恰當。
(3)意境分析不當
例: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
川暗夕陽盡,孤舟泊岸初。
嶺猿相叫嘯,潭影似空虛。
就枕滅明燭,扣舷聞夜?jié)O。
雞鳴問何處,人物是秦余[2]。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川暗夕陽盡”以景物的光影變幻,寫詩人對暮中江水的印象。
B. “潭影似空虛”則表現(xiàn)詩人對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獨特感受。
C.夜猿的啼聲與望去深不可測的潭水表現(xiàn)出武陵之夜的壯闊美好。
D.頸聯(lián)寫詩人吹滅蠟燭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傳來漁夫的陣陣歌聲。
解析:答案為C。C選項設題陷阱為意境分析不當,“壯闊美好”的意境分析錯誤。)
(4)詞句解釋曲解原意
例:(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I)《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第14題BD選項均屬于曲解原意。B項說法錯誤,銜枚:古代軍旅、田役時,令口中橫銜防止因聲音而發(fā)生泄密事件,所以在這里是指環(huán)境的莊嚴肅靜。E項全詩透露出一種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也表達了要為國選出真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作者在自謙。
(5)主題挖掘以偏概全
例:(98年高考題)《題李凝幽居》 (賈島)
第15題中B選項,屬于無中生有,“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杰輩出”,在詩中找不到依據(jù);對“不敢自居第一”的理由理解錯誤,由注釋③可知,為避免被扣留,不敢自居第一。
3.探究詩歌客觀題破題方法(怎么辦?)
(1)讀懂詩歌仍然是關鍵
讀懂詩歌要有三個yi(意、藝、義)的意識,意 ——內容,藝——藝術手法+語言,義——主題。并且,應構建基本的詩歌閱讀知識體系,關注以下五個有助于構建基本的詩歌閱讀的知識體系:
①關注標題——內容、主題和類別
古詩的題目往往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
②關注注釋——難點、詩人遭遇、情感原因
有些注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解釋相關詞句(如2017年全國卷III、北京卷、天津卷、江蘇卷、浙江卷的試題),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或時代背景。如:2017年全國卷II的試題中的注釋為我們提供了寫作背景。
③關注意象——內容、主題和類別
古典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離不開真實、鮮明、生動的意象。意象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這是鑒賞詩詞語言和形式、評價詩詞情感和內容的基本前提。
④關注“情語”(特殊詞語)——主題
古詩中的抒情方式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可分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這里所說的“情語”指直抒胸臆的詞句,是詩中的點睛之筆。把握了這些詞句,便可觸摸到詩人的情感脈絡。
⑤關注作者——情感方向
高考命題選取的詩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戴復古的愛國詩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2)認真審讀題干,弄清楚選“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題干上有沒有關涉詩歌具體要素的的關鍵詞。
(3)樹立整體觀念。把選擇題五個選項與簡答題聯(lián)合在一起,對作品有一個全局把握。
(4)明白選項陷阱設置點。
(5)認真審讀選項,作出科學準確的判斷。
①選項的信息切分,信息點與四要素及相關藝術手法的對應。ABCDE五個選項,對每個選項做信息切分的勾畫圈點。把勾畫到的詞語做四要素的對應分析。
②結合詩歌解讀對照比較分析。將選項對應到原作品相應部分以及自己對原作品的解讀。
③整道選擇題的整體意識。五個選項要有整體意識在判斷D的時候,要聯(lián)系到ABCE去理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