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英
郭沫若說過:“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了閱讀的內部動力,主動地去理解、探索,才能開發(fā)自己的智力,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持久性和閱讀能力。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為了使每個農村小學生能夠把語文學好,把基礎打好,我們要從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開始?!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自我表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創(chuàng)新,開發(fā)他們學習的潛能,給不同程度的學生留下發(fā)展的空間。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那種沉悶、教條的學習方式,要求從思想上、行動上解放學生,讓學生在一種寬松、自由、活躍的氣氛下進行學習。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要改革課堂教學,就應在教學活動中重視以人為本,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建立起開放的、民主的、活躍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帶給學生愉悅的學習感受,消除學習的焦慮感和緊張感,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如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一、激發(fā)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精巧入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好奇是兒童突出的心理特征,學生對新課文的學習就是在好奇這種心理基礎上開始的。如果教師精心設計的導入新課形式,就能成功地點燃學生學習興趣之火。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音響法
用樂曲吸引、激發(fā)學生興趣,把學生引入意境。
2.謎語法
用謎語開場,學生能從情境中接觸新課。
3.揭示內容法
教材中有的課文是寫景的,文章所描寫的事物學生不熟悉??梢圆捎脪靾D或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展示出來。
4.課題切入法
課題對于課文內容來說是“眼臉”,是學習興趣“窗口”,常常有較深的富有寓意。對這樣的題材,教師可以采取設疑或學生質疑的方法,由課題直接引發(fā)問題。
5.背景簡介法
教材中許多課文寫的是名人軼事,在教學這類課文時,可從介紹名人事跡和時代背景入手,為學生突破疑難助力。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每一個人學習都有一個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這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師要耐心等待。如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困難。還要懂得恩威并施,其實差生以后不一定沒有出息,努力做到一視同仁,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密切師生之間的交往,建立教師與學生心心相印、水乳交融的關系,從而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寫好作文非一日之功,不能急于求進、操之過急。教師要耐心地細致講解寫作知識,一篇又一篇地分析優(yōu)秀范文,一遍又一遍認真地批改學生的習作。
要有信心,教師要傾聽學生心聲。教育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教師和學生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過程。這意味著,教師學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會用學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適當調整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學得輕松、開心。當然學習的興趣也就更濃了。
(三)引導閱讀,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明確規(guī)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 萬字,適合兒童閱讀的各類讀物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最重要的語文教育資源。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們的課外閱讀也不能限于書本。除了班級圖書角里的書籍和學生訂閱的雜志以外,還可以學會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閱讀。例如,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故事參加講故事比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用名人效應、名言名句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經(jīng)常向學生介紹孔子、司馬遷、王冕、李時珍、毛澤東、周恩來、法布爾、霍金、富蘭克林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跡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寫人的文章,可以選擇與這個人相關的其他文章來讀,從而對這個人有更深的了解。也可以選擇與這個人物相似的其他寫人的文章來讀,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獲得更多的語言,獲得對人物更深更廣的認識。這些拓展性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心靈空間,為學生理解課文的語句,領悟內容提供了經(jīng)驗支撐。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他們廣泛的興趣,鼓勵學生自覺到學校閱覽室、圖書室看書,借書,為他們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閱讀條件,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作品欄,讀書角,展出學生摘錄的筆記、使學生對課外閱讀保持著比較持久的興趣。我便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我利用早讀課、語文活動課、班會課,開展“詩文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這些交流不但反饋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豐富內容,創(chuàng)造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少年兒童主要靠直接興趣指導行動。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把這些內容組織到語文教學中??傊?,語文教學工作既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又富有樂趣.在教學中尊重、理解、寬容的對待學生,感化學生。教師就精心策劃,活動前要求同學們記住活動的全過程,觀察同學的一言一行和表情。滿懷信心的期待他們會取得進步,同時注重給予積極科學的評價,注重教學方法的探索,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誘導全體學生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