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金
“子昂書苑”數(shù)學名師工作坊,課堂教學專題活動,給大家展示了3堂計算的觀摩課。特別是羅杰老師執(zhí)教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示范課,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數(shù)形結合,幫助理解算理
馬云鵬教授提出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包含數(shù)感、符合意識、應用意識、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等。在平常許多老師在教學計算題時,直接拋出例題,填鴨式的灌輸筆算方法,學生感覺枯燥無味,老師也覺得平淡無趣,而忽略了算理的理解,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位羅老師從生活中的情境中列出數(shù)學信息:王叔叔買蘋果每箱13個,為了方便用點代替蘋果,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輕松巧妙地建立符號意識;把抽象的數(shù)字和形象的圖形巧妙結合,為后面理解算理奠基。
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是學習者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綜合性、階段性和持久性特征的思維能力和品質。羅老師教學13×12利用點子圖幫助學生領悟算理。片段如下:
師:王叔叔買2箱多少個?生:(口答)26個
(課件出示2行點子圖)
13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箱
師:列式(板書)13×2=26 (2箱蘋果多少個?)
師:那3箱呢?4箱,5箱……10箱,有多少個?(口答)
師:10箱多少個?(前面學習的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
師:那么12箱蘋果多少個?(課件出示點子圖) 現(xiàn)在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該怎么算呢?請結合點子圖你有辦法解答嗎?并在圖上圈出來,旁邊寫出計算的意義?
生:冥思苦想,完成課堂練習卷。
過了一會兒,一名聰明孩子發(fā)言: 把12箱分成4箱和8箱。先算4箱13×4=52 個,再算8箱13×8=104個,最后合起52+104=156個。出示點子圖 13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箱有多少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箱有多少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孩子恍然大悟,紛紛舉手發(fā)言。生2:還可以把12箱分成3箱和9箱,先算13×3=39個,再算13×9=117個,最后39+117=156個,也展示他圈的點子圖。
生3搶先發(fā)言:把12分成10和2,先算13×2=26個,再算 13×10=130個,最后130+26=156個,就是12箱的總數(shù)。并展示圈的點子圖,
13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箱有多少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箱有多少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生說清楚每一步的意義,點子圖也圈的一目了然。
師:這3種算法,哪一種算法又對又快呢?學生異口同聲答出第3種。
老師小結:不會算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通過先分后合的方法就會算了。實際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我們把它轉變成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方法解答了。借助點子圖圈說,學生輕松理解了算理,實在是事半功倍。
二、新舊知識結合,注重知識遷移
羅老師上課開始,就復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以及引導學生口算2箱有多少個蘋果?3箱4箱…10箱多少個蘋果,實則給了學生暗示。因而學生在解決13×12時,回顧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轉化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不就迎刃而解了嘛?教者在復習口算時,就為后面的教學新知埋下伏筆,注重學生知識遷移,真是水到渠成,潤物細無聲!
三、學以致用,升華算理
奧蘇貝爾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