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萍
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應始于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石,問題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切入點。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問題意識不僅體現了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維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促使人們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fā)現——創(chuàng)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去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搭建寬松的平臺,讓學生敢問
小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和氣氛。這就要求教師放棄權威式的教育,以“先知先覺的朋友”身份出現,努力營造一種推心置腹交流的氣氛,消 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使學生敢于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對課文的各種感受、懷疑帶到課堂上來。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傳授知識的無聲媒介,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才能張揚個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質,釋放出巨大的潛能。
傳統的課堂教學一般是教師講到哪里,學生想到哪里,學生沒有自己的思維空間,沒有自我發(fā)展的余地。因此,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與真理的探求者、發(fā)現者,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思維和自我表現的時間和空間。教師應努力做到:特征讓學生觀察,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尋找,意義讓學生概括,結論讓學生驗證,難點讓學生突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自始至終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敢于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對課文的各種感受、懷疑帶到課堂上來。
二、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想問
當前教學中,許多學生既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也不愿意去思考問題,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旺盛的求知欲,缺乏思考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自覺努力地去探求,去發(fā)現。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要善于打破教材條條框框的束縛,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特別是聯系一些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熱點問題,以及發(fā)生在學生周圍和身邊的問題,使每堂課都有新異的信息,并通過圖畫、錄像、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來讓學生掌握,避免內容的枯燥和方式的呆板化。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去體驗發(fā)現的樂趣。如我在教《鳥的天堂》時,在學生已明白鳥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樹后,再出示兩個句子:A、這是許多棵茂盛的榕樹;B、很快地,這個樹林就變得很熱鬧了。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學生紛紛質疑:課文中說是只有一棵榕樹,怎么說是“許多棵茂盛的榕樹”呢?很多樹在一起才能稱為“樹林”,而“鳥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樹,怎么說是“樹林”呢?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正是因為我從文中的“矛盾”處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打開學生思路,激起學生的認識沖突,產生發(fā)現問題的興趣,從而主動地提出問題。
三、教給提問的方法,使學生善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碑斍皩W生無疑可問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發(fā)現問題,總覺得沒有問題可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會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加強指導,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知道在何時何處提問,讓學生會問,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是簡單地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并不能達到目的,而是要教師將思維過程、提問的目的講給學生聽。只有將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才能給學生以最好的示范,為學生的思維認知指明方向,使學生明確提問的目的、類型等,這樣學生才能提出更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要讓學生學會在文章的題目、文章的重點段落、關鍵詞語、文章結構、主題思想等提出問題。學生只有學會提問,才是掌握了學習的精髓,才能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成于思,思源于疑?!比说乃季S是從發(fā)現問題開始的。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問題,對于學生個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開發(fā)具有很高的價值。學生提出的問題,正是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如果教師的教學以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學,定會事半功倍。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的。古人說得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蔽覀兘處熢诮虒W中須切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問題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