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妃娟
在新課改總體目標要求下,高中語文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怎樣來構建高效的課堂顯得非常重要。
一、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把傳統(tǒng)主講變?yōu)橐龑?/p>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所能接觸的知識信息來源多,范圍廣,形式多樣,不再局限于課堂的知識內容,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認識,應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維,有不同的看法,充分認可和信任自己的學生。[1]教師要還課堂的主導權于學生,變主講為引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好地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
二、做好課前的教學設計,為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語文教學想要打造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認認真真地做好課前的教學設計,其關系到這堂課能否取得高效。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2]在一節(jié)課中,教學目標的有效定位是本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認知程度,其理解接受能力。對于“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教師要明確本節(jié)課內容的知識架構,是否符合考綱要求,學生要掌握哪些知識點以及知識怎樣深化遷移。而“過程與方法”就要求教師設計好整節(jié)課知識內容講授的流程。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教師要通過課堂讓學生深化對知識的認識,使學生升華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例如:教師在確定賈誼《過秦論》的教學目標時,“知識與技能”應側重學生熟讀課文,梳理結構,理解文意,并且歸納整理文言知識,增加文言知識,如一詞多義“制”“固”“度”等的積累?!斑^程與方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文本探究與交流?!扒楦袘B(tài)度價值觀”側重探究交流對本文觀點的看法,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合理性
設定了教學目標之后,教師的教法必須依據學生的學法來選擇,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體現針對性和可行性。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無形中主導了整個課堂,致使教師的教法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的學法屈服于教法,顛倒了課堂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理清自身的課堂地位,還課堂主導權于學生,根據知識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形式的多樣性
教學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喜好,班級活躍程度,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有針對性地選擇。同一個教師同一個內容不同的班級,教學形式的選擇也要有所不同,必須結合各班實際,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強調的是教師的主講。而現代的教學形式,可以借助現代科技和教學工具,如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等等,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營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氛圍,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
對于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如何在課堂中實施,是整個教學活動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營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氛圍。
(一)強化學生課前準備工作
一節(jié)高效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建立在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的基礎上。沒有學生的充分預習,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師要在課前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去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涉及到課堂相關的內容,初步掌握文章的寫作背景,文中所要表達的涵義,是否無形中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觀念。
例如,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古詩教學中,學生必須課前了解作者在寫這首詩的背景,其人生際遇怎么樣,有什么樣的情懷,思想態(tài)度怎么樣,如何看待人生等等。學生只有在了解這些的基礎上,才能深深體會到詩詞中的深刻含義,領悟到詩人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二)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一個小組的人數過少不易集思廣益,人數過多又不利于意見的統(tǒng)一,最宜人數為4~6個人。在課堂進行中,教師要拿出一部分時間充分發(fā)動小組對相關問題進行組內深入討論,統(tǒng)一意見之后再選派一名代表闡述討論的結果。在討論之前,教師要明確討論的問題,注意事項,探討的方向,以防止學生漫無目的地探討。在探討過程中,教師也要走進學生當中,聆聽指導,對所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
(三)創(chuàng)設互動型的課堂
一般而言,教師由于課前的設計、內容以及時間的限制,往往使師生間的互動流于形式。因此,課堂教學,教師要注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創(chuàng)設一種互動的課堂氛圍。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討論時間。教師對于學生回答,既要評價其準確性,也要讓學生質疑老師的評價。同時,教師很容易忽略的就是生生互動。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評價其答案,談談自己的看法,讓學生互相之間質疑,使學生形成敢于質疑的思維習慣,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的新篇章。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新課改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的要求。
例如,在學習《勸學》時,有位同學總結文言虛詞“而”字,認為“登高而招”的“而”應該作連詞,表順承,“而”表承接時,常常是聯接兩個動詞,并且這兩個動詞之間有明確的先后順序之分,“登高”與“招手”這兩個動作就有先后順序,先“登高”后“招手”,所以表“順承?!钡型瑢W提出質疑,認為若“而”表承接,雖然也是連接兩個動詞,但前后結構一般一樣,這里的“登高”和“招”似乎不太一致,應理解為“招”這個動作是用“登高”這種方式來進行的,應作修飾來理解,所以認為表修飾。這樣的生生互動,就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總之,教學“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課堂于學生,相信學生,跳出傳統(tǒng)教學思想觀念的束縛,大膽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積極發(fā)動學生,提高學生課堂主人翁的意識,定能讓語文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