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高效課堂,指高效率的課堂,即在課堂既學會知識又學會學習,切實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所得,體驗成功,差異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公平。這樣的課堂才是時下最需要的,才是順應局勢發(fā)展的,只有課堂效率提高了,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數(shù)量,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
王敏勤講到“高效課堂的四個要件”,也即每次課后都要問自己四個問題:“這節(jié)課讓學生獲得什么,獲得多少?”、“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讓學生怎樣獲得?”、“是否每個學生都打成了教學目標?”,能回答好這四個問題,才說明我們的課堂真正達到了高效。如何在課堂中貫徹這四個要件呢,我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
一、有的放矢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學生學習的引航燈,是教師執(zhí)教的指南針,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jù)。要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里完成學習任務,學會學習方法,要知道這節(jié)課“讓學生獲得什么,獲得多少”,就必須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強的明確而又合理的教學目標。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效果?!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要制定好合理的目標,就要備課程標準,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做到“有備而來”,方能“胸有成竹”。
二、先聲奪人
“萬事開頭難”,但開頭也確實非常重要。一節(jié)課的開始就
像整臺戲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優(yōu)美樂章的序曲,開始的教學設計得好,就會引人入勝,燃起孩子們求知的欲望,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怎樣才能將課的開始環(huán)節(jié)設計好,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呢?新課的導入方法很多,可以講故事,可以打“廣告”,可以做解說,可以談趣聞,可以寫啟事,可以猜謎語,可以創(chuàng)情景,設懸念……如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打出廣告:浙江金華好地方,雙龍洞風景美名揚。路上風光明艷艷,溪流清澈水悠長。內洞漆黑景色奇,外洞寬敞又明朗。你們來這兒游一游,讓你蕩氣又回腸。執(zhí)教《我們的民族小學》,先播放了《愛我中華》這首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又讓學生展示了一些少數(shù)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立刻就調動起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的熱愛和對學習的熱情,整節(jié)課也自然而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貼近生活
語文浸潤著生活的芬芳,散發(fā)出生活的氣息,語文因生活而變得多姿多彩,生活也因為有了語文而精彩無限。要打造高效課堂,只有新穎的導入還不夠,還要讓語文與生活“一路同行”,才能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興致勃勃,能學以致用。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苦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在教學生字時,我詢問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哪些,對哪個字印象深刻,一共8個生字居然7個為學生所熟悉。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因勢利導,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和巴迪這樣的經(jīng)歷與感受,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在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建構起對父母之愛新的認識。生活是一本“無字之書”,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營養(yǎng)快線”是再高超的教學藝術都難以與之相提并論的,因此教師要讓語文課與生活有效對接。
四、思前想后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jīng)提出: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實踐表明,教師若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必將取得令人滿意的收獲。及時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教師要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本人認為,每堂課后,及時認真的進行課堂反思,總結得失,是一種不斷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很好辦法。
總之,高效課堂的建立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是師生共同的事情,是新課改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需要,愿我們的課堂陽光、和諧、高效,因為高效課堂最“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