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冰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現代建筑行業(yè)也逐漸快速發(fā)展起來,不論住房建設還是道路橋梁的建設,施工的項目日益增多,施工的難度和復雜性也日益增加,同時也提升了施工的技術要求和標準。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深基坑支護技術作為一種常用的施工技術,在基坑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深基坑在建筑中的施工質量,還能保證施工中建筑實施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本文首先對深基坑支護技術的發(fā)展情況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常用的深基坑支護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處理措施。
【關鍵詞】:市政施工;深基坑;支護技術
1、目前深基坑支護技術的發(fā)展情況
針對我國建筑發(fā)展的現狀,深基坑支護技術主要以鋼管支撐結構、地下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鉆孔灌注樁、鋼筋混凝土支撐結構進行深基坑支護。一般作用于開挖深度在8米以上的基坑。其中鋼管墻支護結構的適用于深度在3米以內基坑。根據土質的結構來看錨桿支護結構主要用于硬土地面支護施工。而在軟土層的基坑中是不允許使用該技術的。本文就地下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和鋼管支撐結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
2、地下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2.1施工縫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地下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容易出現施工縫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同一臺施工機械反復使用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檢修、維護,導致施工不及時,使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在前后施工中無法形成有效的搭接,或者在使用不同的施工機械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遇到平面交界的墻時無法進行有效搭接。此時應預留施工縫。
在進行施工縫的預留施工時,較為有效的處理方式為高壓旋噴樁進行搭接。且施工中預留的施工縫應當根據選用的高壓旋噴樁的種類和在施工場地的有效成樁直徑進行確認的。在成樁直徑的距離小于400毫米以內,需要將水泥擋土墻以水帷幕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就能保證高壓旋噴與水泥擋土墻之間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搭接,搭接的距離在200毫米以內,并且高壓旋噴樁的樁長與水泥土墻可以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
2.2在地下建設中遇到障礙物引起短樁的情況
在采用地下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施工時,需要對地下鋼筋混凝土連續(xù)墻所在位置埋藏比較深的地下障礙物進行清理,不過針對地形及土質的特殊性和特征,勘探點之間的距離應當在20米以上,與此同時,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及情況的復雜性,很難完全將地下障礙物的情況了解清楚;其次,一些場地存在障礙物埋深較大的情況并無法有效的清除。所以,針對在施工中存在地下障礙物的現象,導致設計樁長無法按照預計的施工設計進行實施,就會出現短樁的情況。
有些短樁的出現可能對墻體的抗?jié)B性能及整體性產生影響;如果短樁的數量較多時,對水泥墻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都會產生影響,所以施工人員應當采取必要的應對方案,如果短樁的數量較多,且障礙物厚度較大,除了采取高壓旋噴接樁外,還需要在墻外掛鋼筋混泥土進行防護,如果依然不能達到預期的施工效果,可同時設置錨桿,并采取積極的措施保證地下鋼筋連續(xù)墻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
2.3基坑開挖高度大于原設計挖深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客戶要求施工建設的工期較短,在地下建筑層高或者針對地下施工情況無法準確判斷時,就必須將基坑支護結構和樁基先進行入場施工。在進行土方開挖的過程中,基坑開挖的高度會因為建筑設計方案的改變而比原設計高度要挖的深。
針對以上情況,原來建筑的支護結構已經無法滿足設計變更技術的要求,且在工程施工中已有土方開挖進行到一半,采取的挽救措施較為有限,一般為以下措施:
1)墻背處進行挖方卸載處理;
2)加設一處或多處的錨桿,形成混凝土連續(xù)墻和錨桿結合的支護結構,保證基坑的穩(wěn)定性和墻的強度穩(wěn)固,與此同時,采用上述措施進行處理后混凝土連續(xù)墻的剛度可以顯著提升,可以達到設計強度要求。
3、鋼管支撐結構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3.1基坑底或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存在的軟土的影響
在采用鋼管支撐結構支護時,如果場地出現軟土,則給施工帶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影響到基坑的穩(wěn)定性,一旦有軟土出現則會導致深層基坑的滑動且造成坑底隆起,針對以上狀況,需要采取鋼管支撐結構支護來加強穩(wěn)定性,但是目前研究主要是采用圓弧滑動法來進行計算的,但是對深層滑動和坑底隆起的破壞無法進行計算,需要采用其他方式進行分析。
3.2采用注漿效果不佳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就是注漿的質量無法保證,所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如果施工過程中土層出現堅硬的石塊等障礙物影響成孔,那么可以采取擊入方式。在施工場地出現障礙物多時,就無法使用支撐結構進行施工,設計單位需要配合施工單位,將原先設計方案按照實際施工需求進行修改。
2)鋼管在嵌入土層后,需要進行注漿操作,注漿時要連續(xù)且飽滿。
3)施工方應當根據設計圖紙將鋼管錨固體的強度提升到要求程度,之后才可進行下一層土方開挖,中間的時間間隔在24小時以上。
4)在進行底層施工時,遇到復雜的情況時,需要對鋼管進行抗拔實驗,目的是為了檢驗抗拔力是否能滿足設計需求。
3.3超挖和挖土過快
由于施工方趕施工進度或為方便施工而疏于管理,導致在土方開挖前就出現超挖或者挖土過快的情況。如果進行分層開挖厚度需要將同一層鋼管施工按照要求完成。在常規(guī)要求中,飄性土中分層開挖時技術要求不高于2米,在軟土中不高于1.2米。在土質中由于軟性土和軟土的飄聚力較小,分層厚度較小,鋼管施工時間不能滿足,就需要設置超前支護。而土方開挖時需要遵守五項原則,即分段、對稱、適時、分層、平衡,這樣的原則除基本要求的土質外,軟土必須嚴格按照五項原則執(zhí)行。軟土施工中,間距不得高于10米左右,一般采用跳挖法,且設置土體擋土高度于8米左后;飄性土層間距不得高于20米左右。
結語:
本文針對深基坑支護工程質量的影響以及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和應對措施的概述,并對深基坑支護的實施者在施工時存在的問題處理中產生的影響,且可以通過本文在施工中聯(lián)系到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應對預案和處理措施,及施工前期的隱患排查,充分做到預防為主,將可能發(fā)生的工程事故最大程度的控制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劉永忠.淺談建筑施工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建設科技,2017,(04):85-86.
[2]劉暢.深基坑支護技術的作用及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3):251-252.
[3]余昀,劉磊.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7,(0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