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潤華
摘要: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有相當多的教師忽視了課堂上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他們認為學生的朗讀能力已經形成,初中階段無須再行教學,或者認為朗讀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或僅僅把朗讀看做一種技巧,甚至認為朗讀教學功能有限,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沒有太大幫助。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是在《初中語文課程標準》頒布實施幾年后仍然出現的為數眾多的現象。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訓練;課堂教學;現實意義;教學策略
1加強朗讀訓練的現實意義
1.1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F在的語文課上大多是教師在唱獨角戲,不遺余力地講解分析,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其中。久而久之,他們也就失去了參與的興趣,漸漸地疏遠了語文課,疏遠了語文這門學科。但有了朗讀就大不一樣了。當抑揚頓挫的朗讀給人以悅耳的感受時,當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人帶人身臨其境的意境時,當富有韻律的朗讀撞擊人的心靈時,有哪位學生能對此無動于衷?有誰能不產生嘗試一下的念頭?望著學生們那興奮得通紅的小臉和閃亮的眸子,我在心底熱烈地為這位老師喝彩。遺憾的是,這樣的課并不多見。
1.2朗讀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口誦心惟”。朗讀不僅是對語言能力的訓練,也是對思維能力的訓練。朗讀要求不停歇地讀一段或一篇文章,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倒讀、不誤讀,這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來說,不僅可以維持其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訓練了其注意的廣度和分配能力。朗讀的停頓、輕重、升降、快慢等,需要根據上下文的意義關系及時做出符合原文含義的表達反應,這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度性等。朗讀要感人就得深入意境,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這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1.3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學習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對文章有了一定的體會和把握,才能從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靈魂,從而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而朗讀的要義就在于通過對作品音聲節(jié)奏的感受,披文人情,由文本世界進入作者世界,達到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審美境界。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p>
1.4朗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教育部頒發(fā)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庇懈星榈乩首x正是進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鏗鏘有力、或婉轉纏綿、或一瀉千里的音樂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叩擊他們的靈魂,撥動他們的心弦,使其產生強烈的共鳴,獲得極美的藝術享受。而文中的情感審美因素也會自然而然地向讀者釋放,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朗讀文天祥的《正氣歌》會知道如何養(yǎng)浩然正氣;朗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會珍惜朋友間深厚的情誼;朗讀屈原的《離騷》,會更添一腔愛國之志;朗讀《背影》,會體會父愛的偉大;朗讀《甜甜的泥土》,會感受母愛的深沉;朗讀《變色龍》,會更加鄙視小人的無恥善變;朗讀《愛蓮說》,會更加堅守君子的高潔情操……
2加強朗讀訓練的具體策略
2.1保證朗讀的時間。在語文課上給朗讀留下充分的時間,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晰、不讀破句、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作個讀書的樣子,草草過場,像葉圣陶先生所批評的那樣“隨口念一遍”就算了。還要給讀后評價留下時間,讓讀完之后的學生能對自己的朗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
2.2堅持范讀。教師出色的范讀可以為學生正音,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范讀傳遞著教師本人的態(tài)度。范讀時的鮮明的愛憎和情感趨向,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老師產生共鳴。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在教讀《周總理,你在哪里》時,范讀全詩,感情真摯,語調抑揚頓挫,富有表情,節(jié)奏快慢有致,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對總理的深沉思念和無限的熱愛之情。學生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沉浸在對周總理的深切緬懷之中。
2.3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稱為“美讀”,但真正做到“美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在朗讀的方法上加以指導和訓練。具體來說:
a發(fā)音正確清楚。
b語氣語調恰當。表示疑問、憤怒、驚奇、命令、號召等句子,語調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嘆、請求等句子,朗讀時語調要前高后低。
c輕重適當。將邏輯重音和感情重音把握得當才能將課文讀得生動悅耳。
d停頓準確。注意語法停頓,即注意把句子當中的各個成分讀完整,不可打亂。注意邏輯停頓,即在為了突出某個詞,讓讀者更好地領會其意思時,可在這個詞后稍有間歇。
2.4朗讀一定要與點撥精講相結合。再好的朗讀也絕對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朗讀必須與啟發(fā)式的精點精評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只講不讀,學生難知書中味;只讀不講,學生難以透徹理解文章的內容,這一點毋須贅言。
總之,“沒有朗讀的課只是一般的‘課,它不是美的語文課。”我們應該讓朗讀貫穿于語文課的全過程,使之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熱點和亮點,成為語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