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金花
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與世界經濟不斷融合的今天,會計學課程的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在教學中,我強烈感受到學生對會計課程學習興趣不大,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在我們這類生源“無可挑剔”的職業(yè)中學,一個班能有十來個僅僅是為了畢業(yè)證而應付著的“得意門生”乃教師之福分。本文主要談在會計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中能通過有效的引導、激發(fā)來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呢?正是基于這個問題,本人將多年的教學體會進行總結而撰寫此文,希望對同仁有所啟示。
許多授課教師反映會計學課程難上,盡管花費了很多精力,講課中旁征博引運用大量案例,可效果還是不理想,教學質量仍未得到明顯的改觀。為此不少教師感到十分困惑,不知應該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會計課的教學工作,教學中始終都在思考和摸索上好會計課的方法,并不斷借鑒和總結同行或其他學科學教師先進的教學經驗,多年的實踐已使我深刻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
一、以生為本,緊扣主要矛盾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要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必須“以生為本”,從源頭——學生為解決問題的出發(fā)點,深刻了解學生為什么對會計學習不感興趣,在學習中存在哪些障礙,教與學有哪些不協(xié)調等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學習狀況。在實踐中,我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之所以對會計學習無興趣,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認識不足。對學習會計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了解會計在現(xiàn)代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實際應用價值;學習目標不明確,不清楚到底要學些什么,以為會計課程是會計人員的專利,把會計學習與會計工作等同起來,因此認為會計學習是會計人員的事,反正自己將來也不一定做會計工作,學習好壞無關緊要。二是技術性強且枯燥。具體表現(xiàn)為所授內容枯燥,教師語言枯燥,缺乏吸引力:三是晦澀難懂。初學者對會計十分生疏,特別是對剛初中畢業(yè)的高一新生,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但會計學不僅內容繁雜,專業(yè)詞匯多,而且課程開始難懂的概念和術語就給學生制造了較高的進入門檻,加之有的教師在講課中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經常旁征博引,大量堆砌案例,以為能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其實學生除了佩服老師的學識外,就如聽天書一般,不知所云。抓住了學生學習中的癥結,就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旅逐個擊破。如:盡快了解和熟悉學生,及時糾正學生的認識偏差;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增加會計課的趣味性;加強課后輔導,為學生排除學習中的困難等等。
二、增加課外閱讀,開拓學生視野
除了教材學習外,應適當介紹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的課外書籍,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學生對會計理論學習中的各種問題的理解能力,同時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會計學習的興趣。當然,我們不是要求學生去閱讀會計學的理論書籍,而是向學生推薦一些通俗易懂,無需太多專業(yè)知識就能明白的會計讀物。如《會計輕松學》、《會計學——數(shù)字意味著什么》、《話說會計三風》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通俗易懂,讀起來很輕松,具有吸引力,就像讀小說一樣無需任何外在的強制作用,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時間安排有選擇性的進行閱讀。這些書籍不僅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增強對課程學習中相關會計問題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會計學習的積極性。
三、加強課后輔導,解決學生學習難題
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許多難題,對初學者來說更是如此。如果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久而久之問題會越積越多,學習上就會存在較大困難,而且愈不懂就愈不想學,愈不想學問題就愈多,從而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漸漸地對會計學習失去了興趣。所以,提高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就要求授課教師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解“難”,即解決他們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不斷幫助他們掃清學習道路上的障礙。那么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幫助學生排擾解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呢?本人認為除上述各種方法以及學生自身的努力外,解決問題的良方非課后輔導莫屬了。課后輔導在教學中具有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特有的助學功能,它以個別輔導或集體輔導的形式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如果有健全的課后輔導制度,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都能一一解決,學生就不會有厭學情緒和怕學的心理屏障??梢?,課后輔導是完善會計教學體系,促教促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會計教學中,教師應配合課堂教學相應安排輔導時間,并且作為一種制度長期固定下來。針對職校厭學生較突出的具體實際,在這里,我特別提出小組長互帶共進輔導法,它要求教師平時注重“小老師”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科代表、班干部及小組長的帶頭作用,營造一個良好的互學互帶,共教共進的大學習氛圍。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著名教育家及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然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是始終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作為教師,應該從接受教學任務開始就要一種持久的準備,以“了解、尊重、信任和欣賞”的人本理念隨機制宜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