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
受到我國國情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大多從小嬌生慣養(yǎng),導致其步入大學后遇到很多生活與學習上的問題,由于不能獨立解決這些問題,導致很多大學生都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問題,這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發(fā)展。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展開深入的剖析,旨在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推動大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由于當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給予了太大的期望,導致孩子的精神壓力比較大,一些學生由于無法承受學習與求職等方面的壓力,產生了心理問題,無法健康成長,甚至出現自殺的情況。因此,針對該種情況,各大院校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工作極為重要,相關院校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實踐表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教育實施方面,依舊存在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即:
首先,過于重視知識的外在傳授,個體內在的體驗被忽視。站在哲學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共通性,兩者所關注的對象均是心理健康與生命成長過程等[1]。這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既擁有個體性特征,同時還擁有復雜性與長期性的特征。為此,教育的成果在短時間內是很難表現出來的。如果在教學中,僅重視規(guī)律性與模式化的教學方式,便會形成重知識傳授、輕生命存在與個體生命成長的局面,致使教育生態(tài)出現失衡的情況。
其次,過于重視心理常規(guī)的疏導,忽視了對生命的深層關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實施,主要為了能夠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社會觀,將人的心理困惑問題解決[2],從而滿足生命的需求。可是高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期間,過于重視心理上的常規(guī)疏導,對于生命沒有深層的關懷,如對于怎樣培養(yǎng)幸福生活、人生意義的正確指引等教學內容比較少,更多的內容是怎樣幫助大學生樹立目標,提升其主動性與積極性等。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探究
在上述分析中明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教學效果受到負面的影響,而要有效的解決該問題,便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即:
首先,需對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有機融合。伴隨我國社會不斷深入的轉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快節(jié)奏的生活等,導致人們的心理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3]。因此,高校必須將生命教育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并通過建立融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為一體的課程體系,通過教育工作的實施,將應對心理危機與人生困惑的方法與技能傳授給學生,從而幫助大學生能夠解決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以此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不斷引導大學生正視自我價值。
其次,對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工作機制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高校為了能夠確保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必須將生命教育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始終,從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從情、知、行以及意等各個方面著手,全方位的加強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并且不斷提升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質量與實效,讓大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生命的價值[4],使得學生能夠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將課程教學作為促進大學生對生命認識的主要渠道,將心理咨詢作為解決大學生生命困擾的最為基本的途徑,同時將心理文化活動作為激發(fā)學生生命潛能的重要載體等等,使得學生能夠積極面對生活,勇于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將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帶動大學生更好的發(fā)展。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影音播放與專題講座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領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總結:
當前,很多大學生受到多方面壓力的影響,導致其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這給我國社會日后的發(fā)展帶來了負面影響。為此,各大高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融合,兩者融合實施,突破創(chuàng)新以往的教學方式,并且在明確自身價值的基礎之上,積極面對人生,勇于面對困難與解決困難。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相關院校不斷的探究,從而在保證能夠有效實施相關教育工作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
(作者單位:大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