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
旅游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它介于旅游學和心理學之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邊緣學科。是旅游類、服務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它對學生識人辨色及整體專業(yè)素質的提升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正是因為這一學科在旅游各專業(yè)的學科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對于其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并進行優(yōu)質精品課的建設就更具有其重要的意義。
但是,在現實的學科業(yè)界,情況卻并不樂觀,旅游心理學的教學現狀既沒讓人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也沒使人感覺到它的實用性。這既有學科本身的建設問題,也有地方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材建設不完善
在旅游教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一本高質量的、高水平、適合我國高職旅游專業(yè)教學的旅游心理學教材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教材市場上林林總總的旅游心理學教材眾多,體系也很多,沒有一個權威的范式。顯示出以下的問題:
1、研究對象不明確,學科體系不統(tǒng)一。
迄今為止,旅游心理學的學科發(fā)展是不成熟的。如對于旅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有的教材描述為“研究旅游者心理,旅游工作者心理、旅游服務心理、旅游管理心理和旅游資源開發(fā)及設施中的心理問題”;還有的教材描述為“研究旅游者心理,旅游工作者心理、旅游管理心理、旅游地居民心理、旅游活動中的人際關系、旅游資源開發(fā)及設施中的心理問題”。等等。由于研究對象沒有達成一致,形成權威范式就更難,加上從事這門學科研究和教學的人各自的專業(yè)出生和背景不一樣,于是大家就從各自的專業(yè)出發(fā),各抒己見,形成各有側重、各不相同的體系和框架。當然,作為學術研究,可以有不同的觀點,對于學術繁榮來說,這也是一個學科從誕生到成長、成熟必然經歷的發(fā)展過程??墒亲鳛榻滩膭t不適宜,因為沒有定論的東西,學生是難以把握的。
2、教材定位不清晰,教材質量不夠高。高職高專的培養(yǎng)方向既不同于本科,也不同于中專,其在旅游心理學學科的內容和深度方面都應該緊緊圍繞其教育教學的目標來展開,并為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培養(yǎng)技能型的高級實操者。專業(yè)知識及其技能自有各專業(yè)學科去培養(yǎng),而旅游心理學在內容的體系上必須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旅游。同時,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應該是為了解決旅游現實中的問題提供理論依據才描述呈現,不能簡單地為羅列心理學的理論而出現。而現實是,有的教材內容中呈現出的心理學內容與所要說明的旅游現象之間看不出有太大的必然聯系,所涉及到的旅游現象似乎也沒有什么心理學出處。顯示出有些教材的編寫者缺少足夠的心理學相關學科理論的功底。而有的教材又太偏重于心理學的理論,移植各種適合一般人的理論和命題,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細化,對具體的旅游實踐沒有太大的指導價值。有的在闡述基礎知識時面面俱到,卻又蜻蜓點水,分析總結不到位,使學習者難以把握。
3、研究隊伍不強大,專業(yè)的研究人員比較缺乏。
旅游心理學是心理學和旅游學的有機結合,它需要研究者既具有心理學類學科的理論功底,又有旅游學的背景,而這種跨學科的人才是很缺乏的。有扎實心理學基礎的人去研究旅游現象的人很少,同時,具有扎實旅游學基礎的人去研究旅游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則又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所以,至今權威專家和組織寥寥無幾,能提出讓業(yè)界醍醐灌頂、振聾發(fā)聵的思想觀點者更少。
二、課時量少,難以讓學生學到足夠的知識。
受時間的限制,高職高專學生在三年的學習生涯中,除去半年的頂崗實習外,實際的學習時間其實只有兩年半,而他們在這短短兩年半中,有很多的專業(yè)課需要學習,旅游心理學常常被一再壓縮,周學時能有2個課時已經很難得,而一學期中還常常會因為節(jié)假日放假、或學生認識實習占用部分時間。這樣,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學習時間就更少,能有效學到的知識也就更少。
三、缺乏專職教師,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旅游心理學最基本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是由心理學提供的。要想講好這門課,教師不僅要具備旅游學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應具備扎實的心理學知識功底。單就掌握心理學基礎方面,與旅游心理學相關的心理學類學科就有: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等,掌握這些學科的心理學研究方法,還要具備扎實的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功底,而即由這些知識儲備構成的教師綜合理論背景,方能從高空俯瞰旅游心理學,也才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身心規(guī)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啟發(fā)他們的聰明才智。據調查,目前各高職院校從事旅游心理學教學工作的教師大部分是出身于旅游專業(yè),只有極少數教師為心理學專業(yè)出身,他們對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儲備遠遠不足,他們多半注重從旅游學的視角去進行旅游心理學知識的講解,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心理學層面的相關理論與實踐要求。加之學校缺乏對任課教師的在職培訓,造成了有的學校旅游心理學的教學質量不高,未突顯出其重要的專業(yè)基礎地位,給人感覺可有可無??梢?,目前尚缺乏本門課的專職教師,其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四、解決高職旅游心理學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旅游心理學精品課程的建設
進行旅游心理學的精品課程建設首先應該進行教材建設,它對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規(guī)定要求至關重要
為此,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1、構建科學的教材體系。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集中體現,是教學的主要工具,也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重要保證。因此,建設精品課程,構建科學合理的教材體系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進教法和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注意:(1)教材是否符合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目標的要求;(2)注意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銜接;(3)教材內容的編排是否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否符合師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4)是否兼顧到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2、豐富教材的內容。授課教師應該積極思考,深入探索教學規(guī)律、課程特點及學生的身心規(guī)律,結合個人教學經驗,編寫能夠彰顯個人學術觀點,融入個人科研成果的優(yōu)秀講義,如典型案例的討論、分析及總結,重點難點的擴展閱讀,相關項目的練習題集,心理游戲、心理測試、心理劇等等,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變得活色生香,不再沉悶。對此,相關院系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如定期開展優(yōu)秀的講義評選,并大力表彰、獎勵獲獎的講義,并有一定的資金資助。
3、定期更新教材內容。社會在變化,旅游形勢在變化,我們的教材當然也要根據旅游實踐的變化而及時地更新,以使我們的教材更具有前瞻性、通用性和實用性,防止劣質教材流入高校課堂,并從制度上來保證教材的質量。
(二)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實踐中求發(fā)展
旅游心理學的內容中包含了很多旅游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時往往會感到有些枯燥乏味,所以如果教師還是從理論到理論進行講授,學生必然興味索然。而所有的理論其實都是從實踐中來的,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從實踐——理論——實踐,其整個的課堂氛圍也許就會活躍起來。另外知識的學習最終都是為了應用,如果不能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問題,那這樣的學習就沒有太大價值,這一特點在工具性的學科中尤其明顯。事實上,課程中探討的很多問題本來就是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旅游者的消費訴求、旅游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心理素質及其人際關系、挫折心理、管理心理、旅游業(yè)對旅游地居民的心理影響等,這些都是每一個旅游企業(yè)、旅游工作者以及學習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必須認識或掌握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旅游心理學中都必須進行深入的探討,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有價值的方法和理論依據。
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以外,還應該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去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讓學生走出課堂,真切的感受現實,直面實踐。如在旅游認識實習中,增加一些對人的觀察,在認識自然風光時也把自己看成消費者,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感同身受。教師更要做出表率。近年來,我校一直推行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滿足了學生的日常實訓、頂崗實習,真正把理論聯系實際落到了實處。這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組織實踐課,目的就是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技能,在實踐中去檢驗理論知識,并進一步地去體會、感悟和升華,增強他們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勇氣,使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知識,促進發(fā)展,提高其生存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一步完善教學設施設備的建設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在教學中越來越普及,逐漸成為教師開展教學的得力助手。教師應學會使用多媒體的設施設備,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逐步實現課程資源的網絡化,為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網絡教學環(huán)境。
心理學的某些實驗設備儀器以及一些量表也可以考慮運用到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這尚需教師們繼續(xù)努力,在這門課程的教改路上,還“路漫漫而修遠兮”。
學校必須加大經費投入,完善多媒體、心理學實驗實訓的設備。
(四)健全教師培訓機制,著力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如前所述,旅游心理學的學科性質,要求授課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心理學理論背景,也要擁有豐富的旅游學類知識基礎。如果心理學知識基礎不夠,不足以把旅游活動中各種人的心理活動分析清楚;但是如果旅游學知識了解不多,其所講的心理學原理也會空泛、空洞而不好把握。因此,一方面授課教師應努力進行跨專業(yè)的學習,揚長補短,補充心理學或旅游學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學校也應支持并鼓勵教師的在職進修或培訓,建立健全教師培訓機制,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五)注意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如果教學方法使用不得當,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教學目的。所以當確定了教學目的和相應的教學內容后,就必須確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教師那里效果差異明顯的原因,除了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態(tài)度以外,關鍵就是教學方法的問題。許多教師之所以能在教學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們對教學方法的刻意探求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
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顯得尤其重要,它制約著學生的學法及智能的提高。而教學方法中也沒有哪一種方法是十全十美的,所以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取決于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無論選擇哪一種教學方法,有效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旅游專業(yè)在我國還是年輕的專業(yè),目前與旅游教育教學研究相關的文章大多數都是從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整體、宏觀的角度或者研究具體的導游類、酒店服務類課程來探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針對旅游心理學教學進行專門的改革和研究卻不多見。而關于這門學科的改革和探索卻意義重大又迫在眉睫。相信只要相關的管理部門、專家能給予足夠的重視,相關教師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使我們的研究與實踐同步甚或超前于現實,旅游心理學就會發(fā)揮出它更大的作用和更大的價值。
(作者單位:云南旅游職業(yè)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