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丹琪
1排球運動特點
不同運動項目有氧、無氧能力特征,排球運動方式、負荷量、強度、推動力的能源、肌肉量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只有對有氧、無氧代謝能力基本的特征進行深入的理解,才可能制定出發(fā)展排球運動項目所需要的生物能量的有效的訓練計劃。排球運動是一項隔網對抗性運動項目,無論是進行快速有力的進攻還是積極主動的防守,其節(jié)奏的快速變化都要求運動員有較好的身體條件,這種維持機能發(fā)揮的前提是合理的能源補充。因此,教練員除了注重提高技戰(zhàn)術、體能訓練外,合理安排好運動員的能量補充至關重要。
2排球的供能特點
排球運動以有氧氧化供能為主的運動項目,是一項由低到中等強度和大強度爆發(fā)性用力兩種類型相結合的運動,是以有氧供能為基礎和以無氧供能為主體的一種特殊類型的運動。排球比賽時的心率為110-125次/分鐘,反映出它屬于低到中等強度的、以有氧運動為主的基本特征。同時,排球運動需要運動員有很好的彈跳力和擊球水準,每場比賽可能持續(xù)1-3h, 呈現(xiàn)出有節(jié)奏的、持續(xù)時間長的間歇性運動,動作形式多樣,觸球時動作短促而快速用力(如傳球、墊球、扣球、發(fā)球和攔網等);無球時強度低(如慢跑、快速跑、準備姿勢、判斷移動等);短暫的休息(如暫停、換人、休息等)。
此外,排球比賽的強度大,在連續(xù)不斷扣攔、反復進行攻防的情況下,運動時的心率可達180-200次/分鐘,這樣大強度的運動其實早已超出了有氧代謝供能的范疇。在現(xiàn)代排球比賽中,以1-2回合,在4-5秒之內解決問題的比例可高達70%以上。生理實驗研究證明,4-5秒的高強度快速用力的運動,幾乎完全是無氧供能。在平時的訓練和恢復中,要有目的的針對性地、有計劃地補充營養(yǎng)物質,使運動員的水平得以不斷提高。
3排球運動中的蛋白質補充
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因素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六大類。其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最大,所以稱為宏量營養(yǎng)素。
3.1蛋白質對排球運動的影響
蛋白質與排球運動的運動能力有關,機體內影響運動能力的許多因素,如肌肉收縮、氧的運輸與貯存、物質代謝與生理機能的調節(jié)等,都與蛋白質有密切關系。而且氨基酸參與運動時的供能,它主要通過丙氨酸—葡萄糖循環(huán)的代謝過程提供運動中的能量;氨基酸氧化可提供運動中5%~15%的能量。在體內肌糖原貯備充足時,蛋白質供能僅占總熱能需要的5%左右;而當肌糖原耗竭時,蛋白質供能可上升至10%~15%;大多數情況下,蛋白質供給6%~7%的能量。
3.2排球訓練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
排球運動可使體內蛋白質分解代謝加強,因此,機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但排球運動中,不同的運動性質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又有所不同。
①耐力訓練
耐力訓練可使骨骼肌線粒體的數目增多、體積增大,線粒體蛋白質量和組成酶的活性提高。例如在一場長時間的比賽進行過后,肌肉中氧化支鏈氨基酸的酶活性提高,代謝利用支鏈氨基酸的功能能力提高;肌肉內肌紅蛋白量提高,使肌肉轉運氧的能力提高。
②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使訓練肌的體積增大,肌纖維增粗,力量增強。這種適應性變化出現(xiàn)在快收縮肌纖維。肌肉粗大的原因主要是肌蛋白數量增多。
大多數排球運動員認為高蛋白飲食對獲得肌肉組織有效。例如高蛋白飲食(2.8g/kg體重)進行有氧和力量訓練40天,與等熱量中等蛋白飲食(1.39g/kg體重)比較,高蛋白飲食者機體蛋白質增加更明顯。
3.3排球運動員的蛋白質供給量及影響因素
由于兒童青少年運動員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期,更應該增加對蛋白質的攝入,從而滿足生長發(fā)育對蛋白質的需要,因此每日蛋白質需要量應增加為體重的2.0~3.0g/kg。
蛋白質的需要量受訓練類型、訓練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態(tài)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①排球訓練類型
當排球運動員進行耐力訓練且能量攝入充足時,蛋白質每天需要量是體重1.0~1.8g/kg;當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越高時,其所需要蛋白質的量增加的越多。當排球運動員進行輕量級力量訓練時每日蛋白質需要量是體重的1.0~1.6g/kg;當高負荷訓練時每天需要量為體重2.0~3.0g/kg。
②訓練適應狀態(tài)
當排球運動員在開始進行劇烈的運動訓練時,會增加細胞破壞量增多,肌蛋白和紅細胞再生等合成代謝亢進以及應激時激素和神經調節(jié)等反應常發(fā)生負氮平衡甚至運動性貧血,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蛋白質后則氮平衡改善。所以,排球運動員在大運動量訓練的開始階段應適當加強蛋白質的補充。一般在大運動量訓練的初期要求每日蛋白質攝入量達2.0g/kg體重,訓練適應后可適當減少。據現(xiàn)在的研究表明,蛋白質每日攝入量達2.0g/kg體重以上,對運動性貧血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③熱能攝入不足
當熱能短缺或糖原貯備量減少時,蛋白質供給量需增加。熱能不足時,對蛋白質可增加10%的需要量。膳食中糖量充足不僅可使肝糖原和肌糖原維持在較高水平,而且可起到節(jié)約蛋白質作用。
④環(huán)境的因素
排球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由于失汗量較多,特別當環(huán)境溫度過高時,汗也中氮的丟失會氮總排出量的10%~14%,這是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的原因。
3.4過量補充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副作用
一些排球運動員認為增加蛋白質營養(yǎng)會促進肌肉組織的生長,但事實證明必須在進行漸進性力量訓練的前提下,適宜的蛋白質營養(yǎng)才能使肌肉增長。而且過量補充蛋白質和氨基酸會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蛋白質的代謝產物為酸性,會使肝、腎負擔增加,導致肝和腎的肥大并容易疲勞;大量蛋白質可導致機體脫水、脫鈣、引發(fā)痛風病以及骨質疏松;而且高蛋白對水和無機鹽代謝也不利,有可能引起泌尿系統(tǒng)結石和便秘;此外高蛋白食物常伴隨高脂肪和高膽固醇的攝入,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脂血癥的危險性。
總之,排球運動員在攝入平衡膳食的情況下,一般不必補充氨基酸,尤其要注意不過量補充氨基酸或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