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紅
摘要:海事系統(tǒng)現(xiàn)有的400t級定型航標布設船大多建于20世紀80年代,功能定位為起吊和布設2.5t、直徑1.8m浮標。隨著港口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進出港船舶的日漸大型化,港口航道和水深也在不斷增大,8t、直徑2.4m的中型浮標已成為沿海各航標處的主力型航標,而現(xiàn)有的400t級航標布設船因船型與技術設施落后,無法滿足該型浮標的作業(yè)要求。本文結合某航標處實際,就400t級航標布設船吊機改造方案進行了探討,為各兄弟單位升級改造現(xiàn)有航標船、緩解當前用船緊張局面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航標船 吊機 改造 改裝
0 項目背景
某航標處400t級航標布設船因船齡較長、吊機故障無法使用等原因于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擱置保養(yǎng),其余3艘船舶均沒有起吊能力。鑒于新造船舶項目短期內(nèi)難以實現(xiàn),為緩解捉襟見肘的用船緊張局面,某航標處經(jīng)申報審批于2013年對該船進行吊機技術改造,改造目標是滿足起吊和布設直徑2.4m浮標的作業(yè)要求。經(jīng)過4年的使用,該船達到改造預期目標,成為某航標處的主力作業(yè)船。
1 改造設計方案
1.1 將原迴轉式起重機更換為經(jīng)濟實用型的吊桿裝置
受甲板作業(yè)面積限制,吊機采用復式滑車組的輕型吊桿典型裝置,此裝置適用于起貨量10t左右的吊貨桿。具體安裝如下:起吊作業(yè)區(qū)設置在36#~59#甲板面上,在36#處設置一高度9m,Φ402×12cm起重柱,配Φ273×8cm長10.5m的吊桿、8t吊重絞車一臺、8t變幅絞車一臺、3t橫移絞車左右各一臺,滿足起重10t、舷外跨2m、橫向力臂7.06m的浮標要求。起吊控制臺設在起重柱下,主甲板上留有三個直徑2.4m浮標(包括錨鏈及沉塊)的位置,正常出航可裝載兩只浮標,留有一個位置用來放置起吊后的浮標。
1.2 主甲板兩舷增加浮體結構
在船體兩側滿載水線至主甲板位置各增加一個舷側附體,按《鋼質(zhì)海船建造規(guī)范》(2006)進行設計,長33m,寬1.25m,深1.25m,殼板δ=8,甲板板δ=8,內(nèi)隔板δ=6,內(nèi)結構L75×50×6 角鋼,浮體總重量約18t,并與原船焊接,以此增大儲備浮力、初穩(wěn)性和甲板作業(yè)面積,使甲板作業(yè)面能同時放置三座直徑2.4m燈浮標。
1.3 艙室布置
原船艙底33~41#甲板下為船員艙,現(xiàn)改裝為絞車設備間,安裝8t起貨絞車、8t千斤索絞車和3t穩(wěn)索絞車,絞車鋼絲繩從船中穿過上甲板時用升高套管密封。其余艙室、船體構件、機電設備等基本沒有改變。
2 改造性能評估
2.1 船體結構評估
根據(jù)CCS頒布的現(xiàn)行《國內(nèi)航行海船建造規(guī)范》(2006)計算船體結構構件尺寸,根據(jù)計算結果經(jīng)比對外板測厚數(shù)據(jù)和現(xiàn)有可查看到的資料,該船現(xiàn)存船體結構情況尚可,基本能夠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的結構構件局部強度要求。另外本船改造時已更換船體主甲板、一層甲板,并對船體外板進行修補,對于銹蝕嚴重的其它部位,也已更換新板,使本船總縱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
2.2 起吊設備評估
2.2.1 吊桿強度校核
吊桿按CCS《船舶與海上設施起重設備規(guī)范》(2007)2.3.1校核,吊桿長KL=9m,選用φ273x8無縫管,壁厚外徑比:8/273=1/34.12<1/30,φ273x8剖面慣性矩Jo=5851.71cm4,慣性半徑r=93.7mm,細長比λ= KL/r= 9000/93.7=96.05<150,構件軸向壓力 P= mEJ0/ nL2×10-5 kN。式中: m-系數(shù),查表3.3(b) m=10,E-鋼材彈模量2.06×105Mpa,L-吊桿長度L=9m,n-安全系數(shù)n=5,J0-慣性矩J0=5851.71cm4,算得P=10×2.06×105×5851.71/(5×9×9×105)=297.6kN=29.76t,前述計算實用軸壓力Q=17.60t<構件軸向壓力P=29.76t,滿足規(guī)范要求。
2.2.2 起重柱強度校核
起重柱按CCS《船舶與海上設施起重設備規(guī)范》(2007)2.4.8校核,頂桅選用φ450X16 無縫管,桅伸出頂甲板1.4m,伸出部分受力最大, φ450X16剖面積s=218.15cm2, 慣性矩J0=51432.65cm4, 剖面模數(shù)2285.9cm3.計算得出:
(1)最大彎矩加上偏心壓力得Mb=10.07×1.4+11.83×0.5=21.413t· m,彎曲應力σb=214130/2285.9=93.67MPa;
(2)壓縮應力σc= 1183/218.15=5.42MPa;
(3)扭矩引起剪應力τ=9.59×0.5×104/2/2285.9=10.49MPa。
按規(guī)范2.4.8,σt=[(σb+σc)2+3τ2]1/2=[(93.67+5.42)2+3x(10.49)2]1/2=100.74MPa,材料為Q235,查表得n=2,許用應力[σt]= 235/2=117.5>100.74(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2.3 穩(wěn)性評估
由于起吊重量10t,舷外跨2m,距中7m,吊重傾側力矩M=56t·m,按現(xiàn)有船舶初穩(wěn)性h=0.918m,排水量W=396+8=404t,起吊橫傾角tg= M/Wh=56/404/0.918=0.151,=8.6°。參照起重船的要求,在吊重時船舶局限靜傾角不超過3°,所以必須增加舷側浮體,浮體長33m,寬1.25m,深1.25m,水線面慣性矩增加 △Ix=1455m4,改裝后排水量增加26t,初穩(wěn)性增加△h=△Ix/W =1455/430=3.38m,初穩(wěn)性達到h=0.918+3.38=4.3m,橫傾角tg=56/430/4.3=0.0303,=1.73°,大幅提高了船舶水線以上的儲備浮力、初穩(wěn)性和大傾角穩(wěn)性,而且橫傾角基本都在18°左右,作業(yè)時吊重10.2t,橫傾力臂7.06 m時各種裝載情況下船舶橫傾角最大3.1°,滿足起重船極限靜傾角小于5 度的要求。
2.4 電力負荷評估
海標1508船現(xiàn)有兩臺發(fā)電機組,單機功率64Kw,有并車功能。按新增設備功率進行計算,考慮5%電網(wǎng)損失時所需總功率78Kw,小于并機總功率128 Kw,發(fā)電機負載率僅有56.52%,所有的電機同時工作,對船舶電站容量也不會有影響。
2.5 機電設備工況評估
該船改造前配有6名船員負責日常的設備檢修及維護管理,每月至少離岸航行2次,每次不低于1小時,主輔機等機電設備均能正常運轉。改造過程中對主機、副機、軸系、舵系、管系、錨系、電氣設備、通導設備等進行全面檢修,對不合要求的設備將進行了維修或更換。改造后已安全服役4年,目前船齡32年,超出最低服役年限7年。該船每年進廠維修,定期邀請CCS檢驗,確保全船機電設備工況良好,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
2.6 改造后使用情況
該船于2013年6月完工出廠,經(jīng)過4年多的使用,基本滿足日常業(yè)務需要,每年作業(yè)航標150余座,有效緩解了用船緊張局面。由于加裝舷側附體后,增加了摩擦阻力和形狀阻力,船舶航速減少約1.5kn。輕型吊桿裝置有4條鋼絲繩,甲板作業(yè)人員需加強安全防范意識,避免發(fā)生意外。另外,由于船寬加大后船舶初穩(wěn)性的提高,船舶自搖及橫搖周期將縮短,對舒適性有一定影響。
3 結束語
目前,我國沿海各航標處普遍存在著航標數(shù)量急劇增加、航標船配置不足的供需矛盾,由于海事系統(tǒng)體制因素限制,建造航標船從申請立項到交付使用最快也需4~5年時間,短期內(nèi)配置新船的可能性較小。通過升級改造現(xiàn)有的航標船,可以大幅提升船舶的技術性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業(yè)務需求,有效緩解當前的用船緊張局面,促進航標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