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zhí)行/本刊編輯部 專家指導/王濰青(高級健康管理師)
夜來花開結(jié)瓠瓜 消夏止煩渴
策劃執(zhí)行/本刊編輯部 專家指導/王濰青(高級健康管理師)
⊙葫蘆科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與葫蘆瓜出自一宗;
⊙花白色,夜間開放,所以也稱“夜開花”;
⊙性平,味甘淡,主治水腫腹水,煩熱口渴,瘡毒,黃疸,癰腫等;
⊙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在夏季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瓠瓜幼嫩的時候味道清淡,特別適于煮食;
⊙做法多樣,可以炒、燴、做湯、制餡等;
⊙在烹調(diào)時不宜煮得太爛,否則容易造成營養(yǎng)損失;
⊙瓠瓜雖美,安全第一,苦瓠瓜易引發(fā)中毒,不能食用。
瓠瓜,又名長瓠、扁蒲、瓠子、蒲瓜、大黃瓜、葫蘆、葫蘆瓜、夜開花、長瓜、付子瓜。葫蘆科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果實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多汁。瓠瓜葉色呈墨綠偏黑,似南瓜葉,花白色,夜間開放,所以也稱“夜開花”。瓠瓜與葫蘆瓜出自一宗,葫蘆瓜是它的一個變種,因此名稱易相混。瓠瓜原產(chǎn)非洲,7000年前在我國已有栽培,現(xiàn)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種植。很多人有把玩葫蘆的習慣,其實造型雅致的瓠瓜在風干加工后,老熟果外皮堅硬,供制盛器及工藝品,也可以成為文人墨客把玩的物件之一。
瓠瓜與匏瓜,形狀很相像,只是瓠瓜形體較大,且可作菜食;匏瓜形體較小,味苦不能食。春秋晉叔向云:“苦匏不材?!笨鬃右嗾f過:“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這雖借瓜以喻人才,但由此亦足證匏瓜是不能食的,它只能作為盛開水的容器。古時的行旅者,都把它佩在身上備用,輿地師或道士,入山時身上也常常系有這種飲水器。一般稱為葫蘆,《本草》作壺盧,即是用曬干了的匏瓜制成的。如《南史》有云:“徐熙好黃老,隱于泰望山,有道士過求飲,留瓠蘆與之?!别J,亦即葫蘆。
瓠瓜形體甚大,有重達十余斤者,如廣東海南島便以出產(chǎn)這種大瓠瓜著名。除作為菜食之外,待皮肉枯黃堅硬后,也往往剖之作為容器,用以舀水,稱為水瓢,粵人亦稱瓠瓜為瓢瓜。《論語》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這種瓢瓜,即是用瓠瓜制成的。又《莊子》中亦有云:“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笨梢姲迅煽莸酿掀书_制作瓢,用以舀水或盛酒漿,古人很早就流行了。
總之,瓠瓜與匏瓜,二者都可作為容器,只是瓠可食,而匏不可食,而且瓠的體積甚大,匏的形體略小,樣子很可愛,所以有很多人用它制作藝術(shù)品,借供玩賞。這是瓠與匏的最大區(qū)別。我國博物學家陸農(nóng)師說過:“長而瘦上曰瓠,短頸大腹曰匏,瓠甘而匏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