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維
在獼猴桃種植中,按照原來的傳統(tǒng)老觀念,認為園區(qū)管理中誰家地里長草,說明這家主人懶,沒把園子管理好,勤快的人,園內應該地面干凈,寸草不生,這樣有利果樹生長。其實那是錯誤的老觀念,長期以來的實踐證明,獼猴桃果園生草是生產綠色果品和無公害果品的重要技術措施。果園生草即是在果樹行間或全園種植對果樹有益的特定品種的草。種植的綠草含有大量豐富的有機質,翻壓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滲水性和持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促進生產綠色有機果品。
1 果園生草的好處
1.1 增加園區(qū)土壤有機質含量
沒有生草的果園,常年使用化肥,造成土壤容易板結、酸堿失衡、肥力下降。果園生草后綠肥作物含有大量豐富的有機質,翻壓腐爛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滲水性和持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據測定,連續(xù)5年種植毛苕子,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6%。
1.2 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供肥能力
果園生草后土壤疏松,通氣良好,透水性好,能保持土壤結構穩(wěn)定,微生物活動頻繁,有機物分解快,有利于蚯蚓繁殖,促進土壤水穩(wěn)性固粒結構的形成,使土壤有機質增加。
1.3 促使獼猴桃根系生長。
獼猴桃根系一般分布較淺,清耕果園土壤耕作較為頻繁,對獼猴桃根系破壞較大。生草果園一般采用免耕法,對獼猴桃根系生長較為有利。
1.4 果園保墑。
減少了灌溉次數。果園生草后能明顯減少獼猴桃園土壤水分的蒸發(fā),土壤易形成團粒結構,有效孔隙和土壤容水能力提高,調節(jié)降雨中地表水的供應平衡,達到蓄水、保墑。
1.5 改善果園小氣候
果園生草后由于綠肥作物對土壤理化性的改良,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相互協(xié)調,提高果園空氣濕度,夏季高溫時節(jié)果園比較涼爽,對果樹生長發(fā)育十分有益。
1.6 減少持續(xù)高溫造成果園熱害
關中地區(qū)長期溫度高達40℃以上,持續(xù)高溫下,獼猴桃樹受損嚴重。葉片、果實日灼嚴重,甚至出現(xiàn)枯梢,葉片出現(xiàn)萎蔫,葉緣出現(xiàn)褐色斑點或焦枯,嚴重果園出現(xiàn)落葉,部分果實日灼干縮,生草果園由于地面覆蓋,減少園區(qū)土壤水分蒸發(fā),可明顯減輕獼猴桃日灼病的發(fā)生,使獼猴桃熱害程度大大減少。
1.7 有利于果樹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獼猴桃果園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樣化,使昆蟲種類多樣性,富集性及自控作用得到了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對農藥的耐受性,擴大了生態(tài)容量,果園生草后優(yōu)勢天敵東亞小花椿、中華草蛉及肉食性螨等數量明顯增加,天敵發(fā)生量大,種群穩(wěn)定,果園土壤及果園空間富含寄生菌,制約著害蟲的蔓延,形成果園相對較為持久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從而減少了農藥的投入及農藥對環(huán)境及果實的污染。
1.8 提高果品質量
生草果園由于空氣濕度和晝夜溫差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明顯提高,含糖量大,果實單果重和商品果率增加,果實硬度及耐貯性也有明顯改善,貨架期延長。
2 獼猴桃果園生草的方法
一般分為自然生草和人工種植。
2.1 獼猴桃果園自然生草,是借助風媒或生產工具將草籽帶入園中生成的草,自然生草時要徹底清除果園根系粗深的惡性雜草。
2.2 獼猴桃果園人工生草,是選擇適宜架下生長的草種,通過人為種植和管理而生成的,有利于獼猴桃生長的草。主要采用直播生草法和移栽法,春季或秋季均可。
2.2.1 直播生草法:春季在3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一般采用條播法。春播出苗好,雜草競爭少,光照充足。秋播應在8月下旬-9月下旬播種。直播前進行整地、灌水保墑適宜時播種。采用溝播或撒播,溝播前先開溝,播種覆土;撒播先播種然后在種子上撒一層干土。在獼猴桃果園播種草種,一般行距30厘米左右,主要根據樹齡而定,幼齡果園行距大生草帶可寬些,成齡果園行距小草帶可窄些。播種量每畝0.5公斤左右,覆土厚度1厘米,春播適當覆草保濕,提高出苗率。
2.2.2 移栽生草法:是集中先育后移栽的方法。從集中培育的草地里分株取苗,按30厘米-4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栽后及時澆水,補墑,采取噴灌或壺灑,不宜大水漫灌,及時清除雜草,確保幼苗的生長優(yōu)勢。
3 獼猴桃果園生草注意事項
3.1 草種的選擇。人工種草要在草的品種選擇上注意種植
些易于人工種植、適應性強、矮稈、淺根性、生長周期短,最好一年生,不利于害蟲天敵滋生繁殖的草種,草的品種如:毛苕子、白三葉草、油菜籽、豌豆、紫苜蓿、百草喜等,多品種草混種效果好。
3.2 及時施肥。在每年草生長季節(jié),注意要增施化肥,
防止草與樹體增肥,果園噴藥應盡量避開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以便保護草中的天敵。
3.3 及時刈割草,避免長勢過高。夏季草長至20-30厘
米時及時刈割,留茬不低于10厘米,割下來的草葉和莖覆蓋在樹盤內,并拔除行間的高桿草類。行間生草栽培時,要在樹冠下留出1-2米寬的營養(yǎng)帶保持覆草或清耕。
3.4 園區(qū)草的更新。果園種植的草由于種植時間過長,
逐漸老化,在5年后及時要更新,采取翻壓方式,腐熟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肥,來年春季重新播草。
3.5 加強防治地下鼠害,冬季防火,雨季防澇,特別是低洼地帶及時開溝利于排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