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冰棱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各中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中,不僅要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工作,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能夠全面進行發(fā)展。因此,本文將針對中職院校中德育工作開展的實效性進行分析,使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院校;德育工作;實效性
近年來,隨著教育形式的不斷發(fā)展,中職教育不再只是為了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而是為了培養(yǎng)大國工匠。所以在進行中職教育時,不能只注重專業(yè)技能的學習,更要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具備良好的的心態(tài),更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而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1 中職德育工作現狀
1.1學生德育意識不強
中職院校相比較于普通高中,缺少一定的吸引力。當下,我國選擇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在中考中沒有取得較好的成績,還有些初中沒有畢業(yè)便去中職,因此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程度低,沒有接受更多的教育,便缺少一定的品質道德觀念,沒有過高的理想,缺乏自我約束力。
1.2 家庭教育不當
家庭教育是個人的初始化教育,對個人有非常顯著的影響。不良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學生的個人品質發(fā)展,現階段家庭教育不當引發(fā)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某些家長在平日里不注重自身修養(yǎng),使孩子無形中受到不良影響;二是家長長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無人管教;三是家長對孩子過于寵溺或者過度嚴厲,這些都導致孩子不良品質的養(yǎng)成。
1.2學校德育教育的局限
當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中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但是教師采用的手段并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如課堂傳授、黑板報以及校園廣播,這樣的傳播對學生而言并沒有實際的意義。在開展德育工作中,學校缺少一定的硬件設備支持、缺少專業(yè)的教師隊伍、沒有足夠的經費作為保障,無法提高學生的興趣。
1.3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
目前我國社會所形成的風氣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網絡信息技術全面普及,為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良信息,對學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并且社會上有很多娛樂場所、網吧等沒有規(guī)范的管理,對未成年人進行開放。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因此,加強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2 提升中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針對中職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狀況,對學生開展相關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對學生展開實際工作中,要不斷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保證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1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中職教育階段正是中職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正確的道德觀念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行為習慣。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努力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2.2制定有效的德育目標
根據中職院校教育大綱提出的德育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要熱愛祖國,為人民服務、清楚自身的責任與使命,堅持黨的領導,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道德品質,熱愛學習,積極創(chuàng)造,具備一定的職業(yè)道德。中職院校在教育大綱提出的目標下,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年齡以及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制定有效的德育目標,進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2.3 選擇合理的德育內容
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主要是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選擇德育內容上,要注重是否符合學生的自身需求。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小事抓起,逐漸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學生在課間玩耍時,不能踐踏花草,不能破壞學校公共設施,講話要講文明,要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需求。由于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正處于青春期,對異性的喜愛,對社會的迷茫等都是教師開展工作的重點。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情況,清楚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的教育內容,要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另外,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備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擁有正能量,保證學生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發(fā)展,從而最大程度實現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2.4豐富德育的教學方式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在開展德育工作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可以將德育生活化和把德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之中。灌輸式教育并不能讓學生更好的接受,要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貼近學生生活、親切的教育方式更加讓學生接受理解。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各科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結合個人魅力,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多與學生互動交流,從而建立和諧的關系,達到德育目的。只有不斷豐富德育的教育形式,學生才能樂于接受德育教育。
2.5增加德育工作的途徑
對中職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僅僅需要學校的努力不能實現較好的成效。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建立學校、家庭與社會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并且還要根據德育內容的變化而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開展的途徑。學校要與家庭多聯系、多溝通,全面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共同解決學生問題。在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中,當前很多中職院校都采用一種方法,組織學生在學校學習,然后到企業(yè)進行實際工作,這樣能夠使學生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并且能夠通過實際工作,使學生清楚企業(yè)對員工的要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能在具體的實踐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團隊合作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yè)道德觀念。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實踐中,滲透德育工作。學校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多參與德育活動,并為學生良好的機會,如組織校內文藝表演專業(yè)的學生進行文藝匯演,可以為養(yǎng)老院的老人們免費演出,學生不僅自身得到鍛煉,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開展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各中職院校在開展德育工作中,想要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一項復雜的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是學生日后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具備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有良好的職業(yè)操作,是中職院校應注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梁剛.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探索與實踐[J].新聞世界,2015,(07):288-290.
[2]王煜.淺析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問題[J].甘肅高師學報,2015,(02):134-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