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近10年來趙孟頫的書畫研究進行簡要的綜述,從三個方面系統(tǒng)梳理了研究成果:一是趙孟頫在書法藝術上的貢獻,二是在繪畫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三是對后世的影響。
關鍵詞:趙孟頫;書畫藝術;綜述
趙孟頫是元代最顯赫的書法家和畫家,在藝術上他主張書畫同源和追求古意,他在藝術上的大膽嘗試促進了文人畫的發(fā)展,并對我國繪畫藝術產(chǎn)生深遠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就近10年來對趙孟頫書畫藝術研究動態(tài)進行簡要綜述,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趙孟頫在書法藝術上的貢獻
趙孟頫在書法上承晉唐傳統(tǒng),兼工篆、隸、正、行、草各體,尤以行,楷書最為精熟。據(jù)《元史》本傳的說法,他的“篆、籀、分、隸、正、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以致當時即有天竺國僧人“萬里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這樣的故事。從現(xiàn)存趙孟頫的書畫作品的成就來看,史書的贊譽無論如何并不過分——不提書法,單從元代中后期一直到明代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官,私刻書無不取趙體字為準的一點,就可以看出趙書的影響。
明末人張丑愛惜書畫,編了一本《清河書畫舫》,著錄趙孟頫所書小楷賈誼《過秦論》,以為是趙孟頫書法眾作第一,還收錄了當時、后代的名家評論。和趙孟頫同時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對小楷《過秦論》贊不絕口,說:“子昂篆、隸、正、行、顛草俱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此卷筆力柔媚,備極楷則。”當時另一位濟南人張謙也寫題記稱贊:“子昂書名滿天下。今觀小楷《過秦論》三篇,如花舞風中,云生眼底?!钡搅嗣鞒饪N的《書系》更把趙孟頫視為二王以來書法傳承的唯一正脈:“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故自羲、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悟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宋室三百年,惟蘇、米幾。元惟子昂一人耳?!笨梢娳w孟頫在書法藝術上的貢獻。
二、在繪畫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
趙孟頫的才華表現(xiàn)在詩文、書法等各方面,但最受推崇的是他的繪畫。他擅長畫鞍馬人物、山水竹石,他的鞍馬人物精工,細膩,設色考究,有繼承,有發(fā)展,自然別致。例如有名的《秋郊飲馬圖》畫了馬的多種動態(tài),造型結實,構圖疏密合理,可以看到他取唐人的遺意。他的山水竹石,多是用了簡率的水墨法,富于筆墨趣味。在繪畫理論上,趙孟頫提倡復古,主張“作畫貴有古意”,崇法唐人、反對南宋“院體”中柔媚纖巧的畫風,強調(diào)書畫同源。
趙孟頫對傳統(tǒng)的看法,表現(xiàn)在力追唐與北宋的繪畫方面。他曾說:“蓋自唐以來,如王右丞、大小里將軍、鄭廣文諸公奇絕之跡,不能一、二見。至五代荊、關、董、巨輩出,皆與近世筆意潦絕?!壁w孟頫從小就曾學步李思訓、王維及李成的畫,因為他的作品取法于唐與北宋而又能舍短祛腐。董其昌曾評其所作“有唐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行。”所以趙的尊重傳統(tǒng),推崇古人,與完全采取復古主張者,縝密重色可以看出他取唐人的遺意。
他畫了水墨《水村圖》,寫水村的清靜、幽致,表現(xiàn)出“遠山近山云漠漠,前村后村水重重的景色,屬董、王一路又有他自己的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當然來自他所接觸的真山水。他曾經(jīng)說過,“夕知圖畫非兒戲,到處云山是吾師?!壁w孟頫的作品《重江疊嶂圖》,即是取李、郭之法而加以發(fā)展。總之,趙孟頫是從多方面去師法造化。在元代短短八十多年間,山水畫法有了很大的演變,趙孟頫是一位應運而起的領導人物。他厭棄南宋院畫的末流,這對當時的畫界產(chǎn)生了一種很大的影響。
趙孟頫提倡筆墨的書法趣味。他在《疏竹秀石圖》后面的自提詩很有名,“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在這里他再三強調(diào)的不是形象的真實與筆墨的關系,而是孤立的談繪畫與筆墨書法的一致性。他十分強調(diào)“書畫本來同”,竭力主張把書法用在畫法上。所謂“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他的這扇“大門”就是溝通書畫的大門。趙孟頫就是要在他的大門之內(nèi),把書法融化到畫法中,而是繪畫中的筆墨,有著書法藝術的韻味。
三、對后世的影響
趙孟頫是元代畫風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畫融合歷史上其他流派的一些特點,取景、筆墨運用都突破了前人的定法,形成自己的技法特色和“古意”境界。筆墨運用上趙孟頫的山水畫以干筆潤墨為主要特征,他畫山水幾廢皴染,對有的山石甚至只空勾輪廓,加以飛白的運筆,以書法或筆、線條表現(xiàn)山與樹的空間層次感,將山水畫中線的抒情直接性、內(nèi)向性和言簡意繁的特點推向了一個頂峰。他的山水畫體現(xiàn)了文人簡中求繁的意趣和對清逸、空靈、幽遠意境的追求。趙孟頫的書畫藝術不僅蜚聲當代,對后世影響也很大。在他的熏陶下,趙氏一門均善繪畫,妻管道升、子趙雍、趙奕等皆以善畫名于一時。同時代的畫家如唐棣、朱德潤??戮盟?、黃公望、陳琳、王淵等,都受過他的指點和影響,其藝術主張更有力地推動了后世文人畫的發(fā)展。今天我們研究趙孟頫的書畫藝術對我們今后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遺產(chǎn)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蘭芝.《論趙孟頫的書畫藝術》.中國知網(wǎng).
[2]楊振國.《趙孟頫研究的風格意義》.中國知網(wǎng).
[3]陳麗娟.《元人冠冕——趙孟頫畫論畫作小議及我見》.中國知網(wǎng).
[4]孫聚成、岑其.《趙孟頫書畫同源,丹青妙筆寄遠愁》.中國知網(wǎng).
[5]李靜.《淺析趙孟頫書畫復古的成因》.中國知網(wǎng).
[6]呂瑛.《論趙孟頫繪畫美學觀的影響》.中國知網(wǎng).
[7]李勻.《淺析趙孟頫倡導古意與元文人畫風之變革》.中國知網(wǎng).
[8]陳煒.《趙孟頫書畫藝術評價研究》.中國知網(wǎng).
[9]王迪.《淺談趙孟頫的繪畫思想》.中國知網(wǎng).
[10]高居翰.《趙孟頫的繪畫》.中國知網(wǎng).
作者簡介:李超,女,漢族,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93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汾陽市,現(xiàn)為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16級研究生 ,專業(yè)方向為美術史與比較美術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