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欣++楊楊++陸金婷++肖君政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的重要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依托于由“朋輩心理咨詢”思想建立起的心理委員制度穩(wěn)步展開。文章以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為例,介紹心理委員培訓活動的情況,并針對實踐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反思,以期為高校心理委員的培訓模式提供一種思路。
關鍵詞:心理委員培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日益突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委員培訓機制,是有效預防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本課題試圖構建出一套合適的心理委員培訓的方案,通過一系列活動來完成對于高校心理委員培訓模式的探索與思考。
一、心理委員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選拔人員不達標
心理委員的選拔一般是通過自我推薦或者班級票選來產生。雖然入選的是相對積極樂觀、開朗大方、交際能力較強的學生,但是由于是在民主投票中產生的,部分心理委員競聘的最初目的可能只是想當班委,自身對心理委員的工作性質認識不到位,對于心理知識也沒有興趣。通過這種形式選拔出來的心理委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利于班級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2.培訓缺乏長效性和系統性
(1)培訓時間過短。由于教師資源的匱乏和資金能力有限,大多數高校對于心理委員的培訓時間很短,有的學校對心理委員的培訓可能只有一個課時,使得這些課程缺乏系統性和持續(xù)性,導致心理委員很難獲得相應的知識來匹配自身的工作。
(2)后期培訓缺失。在通過民主票選程序選拔好心理委員之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的教師會開展心理知識專題講座、心理健康教育座談會等給新任的心理委員進行崗位輔導和相關培訓。但是由于后續(xù)的指導和教育沒有有效跟進,心理委員難以去應對實際發(fā)生的問題,使得班級內部心理健康工作停滯不前。
3.培訓缺乏實用性
在心理委員培訓過程中,由于教材的不統一和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心理委員培訓教師可能采用心理學授課的專業(yè)方法,導致學生覺得晦澀難懂。另外,培訓缺少對具體事項的指導,導致培訓只看重表面不注重實質。
二、心理委員培訓的方案設計
(一)明確選拔條件,進行科學遴選
心理委員是心理健康普及工作開展的關鍵一環(huán),其職責要求當選者自身要具備足夠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因此要嚴格把控選拔條件。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選拔心理委員,要建立基礎的遴選規(guī)則,要求心理委員具備的基本素質有:①對心理健康知識有基本的認知,對心理學知識持有濃厚的興趣并愿意花費一定時間去深入了解;②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③具有親和力,熱情細心,樂于助人,人際關系良好,溝通和協調能力較強;④有一定的責任心,甘于奉獻,樂于奉獻;⑤尊重他人,對別人的隱私有較強的保密意識。除了在基本素養(yǎng)方面對心理委員提出要求,在選拔過程中,采用由班級推薦和個人自薦結合的方式,經由所在的二級學院或者心理協會的面試考核通過后產生。
(二)普及心理知識,建立培訓基礎
當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但是課程并沒有收到期待中的反響。我院根據學科分類有針對性地增設了選修課程,為那些本身就對于心理知識很感興趣的學生開辟了學習道路,使同學們能夠掌握基礎的心理健康知識,為今后工作的展開鋪墊。另外,我院還豐富了教學形式,依托心理協會舉辦了心理情景劇,收到良好的反饋。此外,心理教師還針對入學時新生填寫的心理健康測試建立了跟蹤檔案。
(三)確定培訓目的,安排培訓課程
1.培訓目的
(1)提高心理委員團體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個人能力。我們希望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心理委員能夠通過學習書本知識與開展課程實踐,進一步深化對于心理健康基礎知識的了解,提高心理委員工作的專業(yè)性,在處理班級矛盾和與班級同學的溝通中表現得更加熟練和自如。
(2)促進學校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在開展心理委員培訓的同時,為了提高心理委員的應用能力,將會開展一系列校園活動,這些活動一方面為心理委員提供了一個充分發(fā)揮所學、提高工作能力的場所;另一方面,這些活動在展開時便帶有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作用。
2.培訓課程
(1)制度學習。運用專業(yè)的手段來挑選出符合心理委員職位特點的人,才能保證心理委員具體工作的展開能夠取得實效。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很多人對心理委員這一崗位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在民主票選之前,各院系的輔導員要為大家闡述設置心理委員的意義、心理委員的職責以及選拔心理委員的要求,激發(fā)同學們競選心理委員的強烈欲望。
(2)技巧學習。為了增強心理委員培訓的可行性與操作性,我們擬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劇教學法”“心理劇”等方式,著重于對班級心理委員的人際關系能力、職業(yè)能力、情緒調節(jié)能力三個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
第一,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建立基本的知識框架,使得班級心理委員對于心理知識有大致的概念與了解。經過與學校心理咨詢老師的溝通、討論以及網絡搜尋資料,同時參考國內其他高校對于心理委員培訓內容的課程設置,將整個培訓學習分為三個板塊九個課時(見表1)。
第二,以“案例教學法”“情景劇教學法”“心理劇”教學法為重要依托,逐步展開課程實踐。在整個心理委員培訓的過程中,引入案例分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引導心理委員將自己代入設定場景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在授課形式上多采用團體討論、演講交流的方法,進一步豐富學習形式,在授課之余通過小型的游戲來促進心理委員群體之間的合作,更好地調動心理委員的興趣與積極性。
第三,引導學生自主活動,交流分享體驗。當對心理健康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心理委員進行實踐和應用。在培訓課程后期由心理委員們來自主組織活動,將社團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借由心理健康宣傳周的形式展開別樣的校園活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見表2)。
(3)結業(yè)考核。在培訓結束后,由學校心理輔導教師進行考核,結合心理委員們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的表現頒發(fā)證書。同時,建立考核機制能有效地加強心理委員對于培訓活動的認真態(tài)度,提高他們對于培訓課程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在學年結束時,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與心理協會聯合展開行動,對心理委員的工作進行跟蹤核定,將心理委員確定為學生干部的崗位,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心理委員及時進行交流溝通,表現嚴重不良的(例如在班級學生中反映不好)撤銷其心理委員的資格。
三、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存在問題
1.時間設置不協調
由于每位心理委員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yè)的不同班級,對應的課程安排不一致,加之大學的課外活動比較多,私人安排也比較豐富,就會造成時間上的沖突。而直接強硬占用心理委員的課外時間又非常不近人情,這些情況使得課程安排時間不容易協調,導致缺席現象很多。這既影響了心理委員培訓課程的效果,又不利于培訓課程的開展。
2.人員調度不順暢
項目小組成員過少,這一方面有利于活動的展開,因為人員過少很容易統一意見,在活動的細節(jié)安排上面更容易傳達,在一些小活動上尚可以合理調度,有效提高了效率。但是在開展大的心理培訓課程時就顯得捉襟見肘,分身乏術,在活動策劃時往往手忙腳亂,不能有效分工合理統籌,從而使得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3.課程效果不理想
預想的課程效果能有效帶動心理委員們對于培訓課程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深刻意識到心理委員這份工作擁有重大責任,更好地為班級心理健康的推進作出貢獻。可是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有些心理委員不能很好地參與進來,甚至是不愿意加入進來,覺得是浪費時間,這給我們的課程推進造成了障礙。
(二)應對方法
1.協調時間,建立簽到簽退機制
課程開設在學校自由活動的周二下午,盡可能地照顧到絕大部分學生的時間安排,避開上課時間。但是由于周二下午課外活動比較多,某些班級的心理委員不容易協調時間。鑒于此,我們希望建立簽到簽退機制,盡可能地激勵心理委員們參與到課程培訓中來,讓心理委員不再只是一個虛銜職位,充分發(fā)揮出這個職位設立的最初構想。
2.依托心理協會開展工作
由于本身課題小組的成員過少,我們希望依托于學校的心理協會以及指導老師肖老師展開此次心理培訓過程,這樣在人員召集和活動調度上會極大地減輕我們的負擔。以心理協會作為項目開展的主要基地,和心理協會的同學一起進行策劃和設計,他們對于學校心理委員培訓現狀有比較充分的了解,在活動展開時提出的意見也更為實用。同時肖老師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的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為項目提出了許多專業(yè)性的意見,這些都為推進課程展開鋪平了道路。
3.建立激勵機制
為了提高出勤率,我們將會建立獎勵機制,在展開課程的同時,進行適度的獎勵游戲,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從而讓心理委員更樂于且更愿意參與進來,更好地理解他們這個職位的責任。同時,對于課堂表現活躍以及最后的結業(yè)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心理委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如頒發(fā)獎狀等,切實保證心理委員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程培訓中來。
四、項目不足與反思
心理委員培訓涉及選拔、培訓、考核、激勵多個方面,每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會對最終心理委員培訓的結果產生重大影響。本項目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以及權衡利弊后做出的培訓方案僅重點針對選拔及培訓,對于后續(xù)的考核和激勵機制,由于各種因素限制不能有效地跟進與記錄。但是我們仍不能否認此次實踐活動的積極意義,通過開展此次實踐活動,我們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也看到了缺點項目中存在的不足,這些經驗將為心理委員的培訓模式提供一種思路,同時也會成為未來高校心理委員培訓工作展開的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董秀娜,劉 潔.高校心理委員培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3(4):79-80.
[2]徐 亮.討論式教學法在心理委員培訓中的實踐反思[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版),2015(11):65-66.
[3]董 雪,陳 莉,劉一蓉.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培訓體系構建的探索與運用——以陜西科技大學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