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
2010年,海南省委組織部、海南省科技廳開始實施“海南省中西部市縣科技副鄉(xiāng)鎮(zhèn)長派遣計劃”,共選派180多人次掛職中西部11個市縣的科技副鄉(xiāng)鎮(zhèn)長,以期通過專業(yè)人才帶動當地科技發(fā)展和農業(yè)生產。29歲的陳華鋒主動請纓來到五指山市毛道鄉(xiāng),掛職擔任科技副鄉(xiāng)長。
引進訂單農業(yè)生產模式
這個決定對陳華鋒來說并不容易,需要一切歸零的決心,以及從零開始的勇氣。一來,掛職副鄉(xiāng)長是沒有財政工資的;二來,毛道鄉(xiāng)位于五指山市西南,是典型的貧困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這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業(yè)生產水平低下,長期以來經濟、社會發(fā)展落后;三來,陳華鋒在任職之前有自己的事業(yè),需要暫時放棄。2001年他從部隊退伍后,利用自己掌握的農業(yè)知識和農藝本領,自主創(chuàng)業(yè)建立了省農業(yè)科技110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zhèn)服務中心,還和父親組建了四個農村專業(yè)合作社,成為保亭縣的致富領頭人。
“實在是太可惜了”,這是陳華鋒第一次看到毛道鄉(xiāng)冬季的農地大片荒蕪后,心里的感慨,同時,他也產生了疑惑,其中原因何在?于是,陳華鋒在上任之初僅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就走遍全鄉(xiāng)4個村委會28個村小組進行調研,了解了全鄉(xiāng)的人口、農業(yè)、水利等情況后,找出了原因。原來,由于害怕種了菜之后無人收購,農民畏首畏尾,顧慮重重,不敢嘗試冬種瓜菜,這才導致了冬季大片的農田閑置。
陳華鋒針對農民產銷難的問題,自己出技術,干部們募集資金,農民出土地和勞力,帶動當地農民種植豇豆、苦瓜、玉蘭豆、指天椒等作物,打造冬種基礎條件?;拘纬闪恕爱數睾献魃?農技員+農戶”進行自產自銷、引進“外地企業(yè)+農民”的訂單農業(yè)生產模式。該生產模式基本上能解決農民增產和保收的問題。
改變農民的觀念最重要
對于陳華鋒來說,要想讓貧困的毛道鄉(xiāng)改變面貌,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改變農民的觀念。
毛道鄉(xiāng)位置較為偏僻,導致農民較少與外界溝通,甚至有的50、60歲的農民從未出過家門;農民不懂也很難接受科學技術,完全憑經驗種植,落后的生產方式導致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都不高。
雖然省、市有關部門經常組織開展相關培訓,但普遍還是以鄉(xiāng)或村委會為單位組織實施,人員多,場地大,但是輔導老師較少、上課時間較短、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對課堂上播放的幻燈片和理論課很難理解透等原因,導致培訓效果不理想。
于是,陳華鋒帶著專家、老師挨家挨戶地,對農民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理論講解,并讓農民在田間地頭親自操作,讓農民都能掌握到割膠、管理等技術。
但是,農民們卻不理解,甚至有些疑慮、抵觸。其中原因讓人啼笑皆非。原來,以前政府組織農民去鄉(xiāng)里上大課,每天是有誤工補貼的。而陳華鋒沒有經費,農民自然拿不到誤工補貼?!瓣惛编l(xiāng)長,這錢是不是被你吞了?”有的農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陳華鋒說。陳華鋒不斷地耐心解釋:“我們是來你家門口培訓,不存在誤工的情況,也就沒有誤工補貼。如果你覺得誤工了,我們就去你鄰居家培訓?!?/p>
實踐證明,田間地頭上的培訓確實沒有造成農民的誤工,農民逐漸對陳華鋒產生了信任,他的培訓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家都說,“現在培訓班辦到村里,結合實際上課,我們都能聽懂了?!?/p>
以前,農民們的磨膠刀都是隨便亂磨的,只要磨鋒利了就行,培訓后才知道,磨膠刀大有學問,磨得不好,割膠會傷膠樹,還會降低膠水產量?!拔议_割了800株膠樹,以前割一天膠,一個大桶就拎回來了?,F在割一天膠,我和老婆要一人挑兩桶回來?!毕鹉z種植戶朱照龍說,橡膠管理技術、割膠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陳華鋒組織老師舉辦了一期又一期培訓班,膠水產量比過去提高了不止一倍。
除了培訓外,陳華鋒還組織農民外出參觀學習,和外地人交流;建了微信群,編發(fā)農業(yè)生產相關知識和管理計劃,每天在群里發(fā)布。
毛道鄉(xiāng)有一個全國最大的山竹種植基地,面積達300多畝,但是由于技術原因,山竹掛果率很低,有些根本不掛果,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很低,年年都要虧損二三十萬元。
陳華鋒總結出一套山竹肥水管理、調控、催花、?;ā⒈9男录夹g,并對基地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使山竹子的產量從5000斤提高到了25000斤。產量提高了,種植成本反而減少了7萬元,本來瀕臨倒閉的山竹子基地最終“起死回生”了。不僅如此,他還引導當地山竹果種植戶加入海南省熱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tǒng)。從而使得農民種植的山竹果有了售后質量保障,品牌打響了,收購價也提高了。“現在,每斤山竹果收購保底價13元,我們不再擔心沒人收山竹果了。”朱照龍,這位從前連割膠都不會的黎族農民,談起現代農產品質量有了切身利益體會。
“忽悠”了老婆一年又一年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中國很多行政事務都是要靠鄉(xiāng)鎮(zhèn)去落實的,鄉(xiāng)鎮(zhèn)從事的工作最具體,最繁重。對這一點,陳華鋒深有體會。他在五指山市工作,老家在保亭縣,兩地相隔40公里,近在咫尺,卻猶如天涯之遠。他經常周六周日不回家,過年期間也往往需要值班,有一次甚至從初二值班到初七。
即時在不需要值班的春節(jié),陳華鋒也幾乎沒一天閑著,隔天就從老家保亭趕回毛道鄉(xiāng),一來是放心不下這里的農作物,時不時要到田里瞅瞅農作物的長勢,跟農戶們聊聊天,叮囑他們注意管理施肥。二來由于當地農資缺乏,他經常從外地幫農戶們購買。他的車里也經常裝著若干箱從保亭帶過來的農資。“如果收成不好影響收入,會挫傷農民的積極性?!标惾A鋒說。
“我老婆一直不理解我的工作,我就對她說,干完這一年我就回家?!?陳華鋒說??墒?,每當掛職任期到了,他又決定再繼續(xù)干一年?!拔液鲇屏怂荒暧忠荒?,滿打滿算有五、六年了!”他笑著說,可是,任誰也能聽出笑聲中他對妻子的歉意。
陳華鋒的留任卻受到了眾多鄉(xiāng)親們的歡迎,“像陳華鋒這樣的鄉(xiāng)長,多派十個我也歡迎!”橡膠種植戶朱照龍說出了全鄉(xiāng)百姓的心聲。其實陳華鋒更加舍不得這里的鄉(xiāng)親們,“我已經想好了,我要把培訓班繼續(xù)辦下去,還要鼓勵鄉(xiāng)親們發(fā)展反季節(jié)瓜菜種植?!?/p>
陳華鋒的心血沒有白費,毛道鄉(xiāng)2011年連片種植了130多畝豇豆,2012年種植了100多畝苦瓜,全鄉(xiāng)鎮(zhèn)有一千戶農民,有300多戶主動要求種植瓜菜,基本能參與的都參與了。如今的毛道鄉(xiāng)已經成為了瓜菜生產基地。
2016年12月,陳華鋒最終選擇了離開毛道鄉(xiāng),說到這里時,他的言語中有些傷感。雖然他為毛道鄉(xiāng)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但同時也學到了很多辦事為人的道理和技巧。他說:“政府機關有很多值得企業(yè)去學習的地方,比如人員管理經驗、溝通技巧等。在這里工作的經歷非常有利于我的個人成長?!?/p>
“我的工作得到了毛道鄉(xiāng)黨委書記、鄉(xiāng)長的支持,五指山市委書記的贊成,還有馬勇霞書記的認可,這讓我的動力十足。真的很感謝他們!”陳華鋒說。其中,對他影響最大,幫助最大的是毛道鄉(xiāng)黨委書記王昌江。王書記的一句話讓他記憶猶新,也支撐他在毛道鄉(xiāng)工作了五年:“做事要有始有終,做人要有擔當?!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