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玲
1、鹽堿地的立地條件
1.1 土壤的鹽堿化程度
這是鹽堿地立地條件中的主要因子。因為鹽堿化程度愈高,土壤的含鹽量就越多,土壤的利用價值也就越低。由于各種樹木的抗鹽能力都有一定極限,超過極限則不能成活和生長。因此,鹽堿化程度是影響林木生長的最主要因子。
1.2 地下水位
鹽堿地多在低洼、排水不良和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形上形成。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僅說明土壤的洼澇程度,而且對鹽分的上升有直接影響,從而左右著樹木根系的生長發(fā)育。林地營造之前應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降低地下水位。
1.3 土壤質地
鹽堿土壤質地絕大多數(shù)為粉沙壤土,在在地下水位過高的季節(jié)性積水的粘質土壤上也能形成鹽堿土;在沙洼地邊緣或丘間低地也常有鹽化現(xiàn)象,形成鹽泡子。
鹽堿地造林的根本問題,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土壤返鹽;其次為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含鹽量。
2、鹽堿地的樹種選擇
鹽堿地造林應選擇根系發(fā)達、生長迅速的耐鹽堿類型,根據(jù)不同的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樹種。山東壽光林場的經(jīng)驗是:“高出刺槐低處柳,一般平地栽榆樹,排堿溝坡栽檉柳”。當土壤含鹽量在0.3%~0.8%時,可正常生長的耐鹽樹種有檉柳、白榆、白蠟、苦楝、沙棘、梭梭、胡楊、沙棗、地棗、枸杞、紫穗槐、木麻黃等。同一樹種,因苗齡和苗木質量的不同,其耐鹽能力也不同,選用優(yōu)質大苗成活率高于弱苗。
3、整地與改土措施
目前,對于濱海鹽堿地造林,多多采用臺田、條田、大坑等整地方法;內陸鹽堿地區(qū)則一般采用機械全面耕地、溝壟與高臺等整地方法。
3.1 大坑整地
一般在地勢較高,底下的水位較低而又不便排水的鹽堿地上(包括村旁、路旁、宅旁),可采用大坑整地,以借雨水淋洗和人工沖洗鹽分??拥囊?guī)格以穴徑0.5~1m,深0.5m為宜。挖坑后回填混沙或混有機肥,以柳制返鹽和提高土壤肥力。整地在雨季前進行,以使土壤風化和雨季淋洗。鹽分降低后,于晚秋或翌春造林。
3.2 溝壟整地
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低(2m左右)、質地較粘、排水不良的內陸鹽堿地,利用“水往低處流、鹽往高處走”的規(guī)律,進行溝壟整地。每隔0.8~1m可挖溝,溝深0.5~0.6m,上寬0.8~1m,下寬0.4~0.5m,在溝內挖穴造林。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jù)潮鹽土鹽分上重下輕的特點,而采取防鹽躲鹽的有效措施。把鹽分集中到龍背上,減少溝內鹽分。溝內可集中雨水,有利于蓄淡水洗鹽。
3.3 高壟整地
在排水無路的低濕鹽堿地,可采取高壟整地,此法可抬高栽植面,相對降低地下水位,增強排鹽防澇作用。
3.4 臺田、條田整地
在地下水位較高,礦化度大,鹽堿化較重的濱海鹽堿地,可用臺田整地。臺田和條田的寬度及深度密切關系著脫鹽效果。要求臺面距離地下水1.5m以上,抑制返鹽。一般地下水位1m左右者修臺田;地下水位深1.5m地區(qū),可修建條田。比較適宜的規(guī)格是:臺田寬5~10m,條田寬20~50m,長500m,溝深1.5m,底寬1m,上口寬5m,臺田四周應搭0.5m高的圍埂,經(jīng)3~4ɑ的蓄淡洗鹽,即可全面造林。
3.5 全面整地
此法適于機耕條件好的內陸鹽堿地區(qū)。在雨季前進行全面耕翻,此時溫度較高,雜草易腐爛,土壤疏松,鹽分易于向下淋洗。注意勿將下層含鹽量高的粘質土層翻上來,對土壤含鹽量過高的地方,可提前2~3ɑ整地,待鹽分下降到造林樹種所能忍受的程度后再造林。
3.6 綠肥改堿
種植綠肥可培肥地力,改良鹽堿土。在重鹽堿地上,不宜直接造林,一般先種植耐鹽堿綠肥植物,幾年后再種樹造林。如江蘇省,先種夏綠肥田菁,而后再種苕子或紫花苜蓿等。山東壽光林場,在修好的臺田上,連種2年田菁,而后密植紫穗槐,經(jīng)過4~5ɑ后,即可進行喬木造林。
四、鹽堿地造林的種植要點
4.1 密植混交
合理密植和混交,可使林地提早郁閉,減少地面蒸發(fā)返鹽。一般多采取大行距、小株距或窄帶密植等措施。目前喬灌木混交的方式應用較普遍。
4.2 就地育苗
就地育苗,就地栽植,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0%左右。
4.3 平穴淺栽
適于濱海鹽堿地,因為此類鹽堿地沿海蔣雨量較大,淋溶作用強,脫鹽效果顯著,一般30㎝土層內的含鹽量總是較下層為低,故平穴淺栽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方法是造林后的穴面與周圍地面相平,栽苗后灌水2~3次,降低苗木周圍的鹽分,澆水后及時松土防止土壤板結。
4.4 深栽淺埋
此法適于內陸鹽堿地,內陸鹽堿地鹽分上重下輕。深栽就是埋土后穴面低于地面10~30㎝,淺埋就是超過苗木原土痕的1~2㎝即可。栽時隨填土隨踏實,至苗木原土痕以上的土不再踏實,保持表土疏松。這樣苗木根系可躲過積鹽較重的表層,并可利于蓄淡水洗鹽和保墑防鹽;可解決深栽躲鹽與栽植過深影響根系通氣的矛盾。
5、加強管理
5.1 蓄水壓堿
隨時整修圍埂,平整土地,貯存雨水淋洗鹽堿。造林后1~3ɑ內,春季返鹽時,灌水壓堿。
5.2 排澇除堿
深挖并疏通排水溝,及時排除淋洗的堿水,雨季注意排澇。
5.3 除草及蓋草松土
春季干旱,蓋草保墑;降雨和澆水后及時除草耕土,切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fā),抑制鹽分上升。壓青和增施有機肥也是改堿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