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海波,趙法鎖,王雁林,劉 偉
(1.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陜西 西安 710054;2.長安大學 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3.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huán)境處,陜西 西安 710082)
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模型及實例應用*
連海波1,趙法鎖2,王雁林3,劉 偉1
(1.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陜西 西安 710054;2.長安大學 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3.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huán)境處,陜西 西安 710082)
隨著陜南移民搬遷規(guī)模不斷擴大,所面臨的問題較多,選址問題最為突出,選址不當所造成的社會影響較大,直接關系到整個移民搬遷工作的成敗,安置區(qū)選址合理性已成為陜南移民搬遷工作面臨的首要問題。在分析國內外相關評價方法優(yōu)缺點基礎上,通過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建立了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法的陜南移民搬遷選址適宜性評價模型,實現(xiàn)了對陜南安置區(qū)適宜性定量化評價的思路,并將該方法進行實例應用及驗證,結果表明:該方法評價結果合理,與實際情況較相符,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可為類似項目提供參考和借鑒。
陜南;移民搬遷;選址評價;層次分析法;模糊評判
陜西南部地區(qū),北靠秦嶺、南倚巴山,包括漢中、安康、商洛三市28個縣(區(qū)),因地處山區(qū),自然災害頻發(fā),并威脅到山區(qū)群眾的生命安全,經(jīng)濟基礎薄弱,極大的制約了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2001-2010年[1]期間僅地質災害發(fā)生2 000多起,已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蹤,造成經(jīng)濟損失460多億元,損失較為嚴重。特別是2010年“7·18”受特大暴雨泥石流影響[2],大竹圓鎮(zhèn)七堰村基礎設施損失嚴重,造成22戶78間房屋損壞,12人死亡、17人失蹤。面對陜南頻發(fā)的地質災害現(xiàn)狀,為從根本上消除自然災害隱患,切實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結合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新農村建設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統(tǒng)籌受災移民、生態(tài)移民、扶貧移民和工程移民搬遷安置,陜西省委、省政府下定決心對不宜生存的地區(qū)進行移民搬遷,并制定了《陜南地區(qū)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guī)劃》[1],該規(guī)劃計劃于2011-2020年,對陜南漢中、安康、商洛3市的28個縣(區(qū))60萬戶240萬人群眾實施移民搬遷,該規(guī)模為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最大的移民搬遷工程,遠超三峽工程移民150萬人的規(guī)模。
如此大規(guī)模移民搬遷工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也是政府部門的一項民生工程,從近幾年實施情況來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安置區(qū)選址問題,因選址不當,所產生的社會影響較大,關系到整個移民搬遷工程的成效,而針對陜南移民搬遷選址問題研究較少,如何利用科學的方法對眾多備選場址進行評價,進一步達到優(yōu)選的目的,對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此本文基于陜南特殊環(huán)境背景條件下,以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為主題進行了相關研究。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們關于選址問題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新進展,先后提出了一些較好的選址評價方法,如模糊聚類分析法[3]、模糊綜合評判方法[4-6]、主成分分析法[7-8]、分層聚類法[9]、模糊一致矩陣[10]、加權平均法[11]、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12]、基于GIS技術疊加分析[13]評價方法等,本文通過總結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析每一種評價方法的適用范圍、側重點及優(yōu)缺點,結合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工作的實際特點,將系統(tǒng)工程決策方法與模糊數(shù)學評價方法有機結合,提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糊評判模型,對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場地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實例分析,證明了該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強、評價結論與實際較為相符的特點,為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文首先采取了層次分析法對選址各項影響因素和判據(jù)進行層次分析,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確定各因素指標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將權值分析結果應用于模糊數(shù)學理論之中,進行綜合評判,可使評價結果更具有客觀性、可信性。
通過對已有理論分析、實地調研及專家咨詢的基礎上,結合陜南地區(qū)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guī)劃(2011-2020年)的具體要求,選取了五大主要影響因素作為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評價的主要影響因子,根據(jù)其相互關系將其分解成為三個層次,并將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作為目標層,地質環(huán)境、土地資源、水資源、交通條件、區(qū)位條件五大因素作為準則層,將其中20個基本評價指標作為評價層,構建了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的目標層次結構模型圖(圖1)[14],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評價指標分級標準(表1)[15],并將其劃分為四個等級:Ⅰ級(適宜)、Ⅱ級(較適宜)、Ⅲ級(基本適宜)、Ⅳ級(不適宜)。
圖1 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目標層次結構模型
表1 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評價指標分級標準
根據(jù)已建立的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采用層次分析法相關理論進行了權重計算及指標重要性排序,最終層次總排序結果(表2)。從分析結果中知:20項評價指標對安置區(qū)適宜性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其中活斷裂、災害點密度及規(guī)模、人均可整理耕地面積、耕地類型、水資源量、水質對安置區(qū)適宜性評價結果影響較大,因此在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及適宜性評價過程中應重點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表2 指標層對于目標層的權重計算結果
(1)建立評價因素集
將因素集U={u1u2…,un}分成若干組U={U1,U2…UK},使得
(1)
因此稱U={U1,U2…UK}為第一級因素集。
(2)建立評價集
設評價集V={v1,v2…,vm}。
(3)單因素評判
對第二級因素集Ui={u1(i),u2(i),…,uni(i)}的ni個因素進行單因素評判,即建立模糊映射fi:Ui→φ(V),
(2)
得單因素評判矩陣為
(3)
(4)
求得綜合評判為:
(5)
(4)綜合評判
對第一級因素集U={U1,U2…,UK}作綜合評判,設U={U1,U2,…,UK}的權重為A=(a1,a2,…,ak),總評判矩陣為
(6)
根據(jù)模型M(∧∨)計算,可得綜合評判為
A1×kRk×m=B1×m∈φ(V)。
(7)
基于本文建立的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和指標分級標準,構建了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數(shù)學模型,通過對漢中市略陽縣五郎坪(甲)、石壩(乙)、蹇家壩(丙)三個安置點為評價對象,對該模型進行了實例應用,評價結果與實際現(xiàn)場調查結果較為吻合,驗證了模型的合理性。
根據(jù)本文建立的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適宜性評價模型,分別對3個安置點中20個評價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野外調查實測(表3)。
表3 安置區(qū)評價指標數(shù)據(jù)
根據(jù)實地調查資料得出了3個安置區(qū)20個評價指標對應的數(shù)值,結合相應的隸屬關系,分別得到3個安置區(qū)的各子集模糊關系矩陣,分別對其進行模糊綜合評價一級評價、二級評價,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則可以對具體安置區(qū)的適宜性進行綜合評價。
(1)一級評判
對實測數(shù)據(jù)進行Fuzzy映射,結合權重進行合成運算即一級評判,得到相應的模糊矩陣Ri, ,采用模型進行合同運算,下面以地質環(huán)境為例,進行計算如下:
由B1{C1,C2,C3,C4,C5,C6,C7,C8,C9,C10},
權重A1=(0.02,0.05,0.28,0.07,0.13,0.14,0.15,0.06,0.04,0.06),通過Fuzzy映射得單因素評判矩陣為:
(8)
進行一級綜合評判,應用模型M(·,+)計算可得:
(9)
同理,分別計算出其他指標
(10)
(11)
(12)
(2) 進行二級綜合評判,分別得到3個安置區(qū)的評判結果
(13)
(14)
(15)
將評價結果與實地調研結果分析對比,詳見表4、表5。
由表4、表5可知,利用本文所建立的評價模型對三個安置點場地適宜性進行了優(yōu)選對比,分析結果與實際現(xiàn)場評價結果較相符,驗證了該模型用于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是可行的、合理的,可供類似安置區(qū)選址評價提供參考和借鑒。
表4 單個安置區(qū)評價結果對比
表5 甲與丙安置區(qū)評價結果對比
(1)本文通過實地調研、資料收集及相關理論研究基礎上,基于陜南特殊地質環(huán)境條件背景下,建立了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模型,并通過具體實例驗證了模型的合理性,對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意義,為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在選址工作決策中提供了依據(jù),保障了選址的科學性、合理性。
(2)目前關于選址評價方法較多,本文結合評價對象實際特點,僅選取了模糊綜合評判法一種方法對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進行評價,未能通過多種方法互相驗證,檢驗模型可靠性,需要我們下一步研究工作的繼續(xù)跟進,更好的服務于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工作,同時也為類似工程選址提供參考價值。
致謝:本文野外調查和數(shù)據(jù)收集工作受到陜西省國土資源廳、陜西省地質調查院等相關同志的大力支持與協(xié)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也感謝唐皓、賀子光、李進豪同志在野外調研工作中的協(xié)助與支持。
[1] 陜西省人民政府.陜南地區(qū)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guī)劃(2010-2020年)[Z].西安:陜西省人民政府,2010.
[2] 王非.陜南大移民[J].西部大開發(fā),2011(8):65-67.
[4] 吳宗法,施國慶,孫娟,等.模糊聚類分析在移民安置區(qū)選擇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專學報,1995(2):19-26.
[5] 緱元有.水庫移民安置區(qū)優(yōu)化選擇的模糊綜合評價[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0,21(3):62-64.
[6] 姚凱文,常洪軍,朱熠.基于模糊理論的江埡水庫移民安置區(qū)模式優(yōu)選[J].水力發(fā)電,2006,32(1):23-25.
[7] 彭立,楊武年,劉漢湖,等.基于RS和GIS的地震移民選址空間決策研究與實現(xiàn)[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3):96-103.
[8] 唐先明,周萬村.山地城鎮(zhèn)遷建選址模型研究——以巫山縣為例[J].山地學報,2001,19(2):135-140.
[9] 姚凱文,李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水庫移民安置區(qū)選優(yōu)模型[J].水力發(fā)電,2009,35(4):8-10.
[10] 倪九派,張江平,魏朝富,等.安置區(qū)移民安置適宜性評價——以雅安市雨城區(qū)為例[J].水利學報,2004,35(1):78-82.
[11] 孫中艮.基于模糊一致矩陣的水庫移民安置區(qū)優(yōu)化選擇[J].統(tǒng)計與決策,2009,(13):51-52.
[12] 吳得文,樊緋,王雯旎.村鎮(zhèn)住區(qū)選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23(1):96-103.
[13] 劉先鋒,吳娟,劉士通.基于層次分析法和灰色關聯(lián)決策的野戰(zhàn)倉庫選址模型研究[J].物流技術,2005,(9):102-112.
[14] 黎小東,楊武年,羅智勇,等.基于RS和GIS的震后汶川縣移民選址方法[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0,42(5):83-91.
[15] 連海波,趙法鎖,王雁林,等.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初步研究[J].災害學,2015,30(3):104-109.
[16] 連海波.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體系初步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4.
[17] 謝季堅,劉承平.模糊數(shù)學方法及其應用[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Abstract:With the southern relocation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scale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more, the most prominent location problem, the social impact caused by improper larg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location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ork, resettlement area location rationalit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southern relocation wor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evaluation methods, 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using the multi 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establishes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southern Shaanxi relocation loc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ettlement area suitabilit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method for example appl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reasonabl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etho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southern of Shaanxi; immigration relocation; site selec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analysis
Immigrant Relocation Area in Southern Shaanxi Sit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Instance
LIAN Haibo1, ZHAO Fasuo2, WANG Yanlin3and LIU Wei1
(1.CollegeofGeologyEngineeringandGeomatic,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54,China; 2.ShanxiNuclearIndustryEngineeringInvestigationInstitute,Xi’an710054,China; 3.DepartmentofGeologicalEnvironment,BureauofLandandResources,Xi’an710082,China)
連海波,趙法鎖,王雁林,等. 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區(qū)選址適宜性評價模型及實例應用[J]. 災害學,2017,32(4):120-125. [LIAN Haibo,ZHAO Fasuo,WANG Yanlin,et al. Immigrant Relocation Area in Southern Shaanxi Sit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Instance[J].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7,32(4):120-125.
10.3969/j.issn.1000-811X.2017.04.021.]
X43; F328
A
1000-811X(2017)04-0120-06
2017-02-17
2017-04-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872185);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社會發(fā)展公共計劃”(s2012sF3082);陜西省財政廳(陜財辦建(2012)398號)
連海波(1986-),陜西渭南人,碩士,主要從事地質環(huán)境治理方面研究工作.E-mail:913632595@qq.com
10.3969/j.issn.1000-811X.2017.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