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在北美和歐洲市場,共享汽車服務已走過十幾個年頭。目前國外主流的共享汽車服務方式可以分為三類,即P2P(Peer to Peer)、B2C(Business to Consumer)和NFP(Not-For-Profit)。
P2P的運作方式類似于愛彼迎(Airbnb),運營商只提供平臺,用戶可自主上傳自己的車輛信息,并通過平臺對外出租。B2C的運營方式與ofo和摩拜相同,車輛由運營商所有,并由運營商統(tǒng)一調(diào)配。NFP的運營方式與B2C差別不大,但其主要由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主導,本質(zhì)上不以盈利為目的,旨在呼吁環(huán)保,所以價錢最低。目前國內(nèi)市場上的共享汽車服務商,基本都是以B2C的形式進行運作。
較之國內(nèi)剛剛起步就飽受質(zhì)疑的市場環(huán)境,國外的共享汽車行業(yè)已經(jīng)迎來了第8個年頭的快速增長,雖然對興起之初所承諾的交通和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交上答卷,但也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
Transportation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Center(可持續(xù)發(fā)展交通中心)一項針對北美洲的調(diào)查顯示,共享汽車服務平臺的注冊用戶中,約有1/4的人賣掉了自己的汽車,還有約1/4的人推遲了購車計劃?;诖诉M行推算,一輛共享汽車可以替代9-13輛私家車,空出9個停車位。私家車車主在使用共享汽車之后,會更青睞公共交通;但原本無車一族在使用共享汽車之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頻率卻在逐漸下滑。綜合來看,共享汽車在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共享汽車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停車位就是絆腳石之一。以Zipcar和Car2Go為代表的B2C共享汽車運營商除了購買停車位之外,還會租用街邊和商場的公用停車位,以滿足顧客的停取車需求。雖然已經(jīng)部分實現(xiàn)異地還車(在同一個城市,不用返回取車點還車),但距離“隨用、隨取、隨停”的目標仍有很長一段距離。城市空間與城市人口數(shù)量之間的尖銳矛盾壓迫著共享汽車運營商的神經(jīng),而政府和相關權責部門則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上被寄予厚望:劃定專門的停車區(qū)域,制定停車規(guī)則、條例,搭建各區(qū)域主管單位與運營商之間的有效溝通渠道。以上幾項構成了政府在解決停車問題的工作清單中最重要的部分。
實現(xiàn)“隨用、隨取、隨?!背诵枰銐虻耐\囄?,還需要足夠的汽車和足夠精確的定位。高峰期用車和打車一樣困難,只能原地干跺腳;抑或是跟著導航轉(zhuǎn)了三圈,還是沒能在信號極差的地下停車場找到自己預定的汽車。這種糟糕的用戶體驗,也是當前國外共享汽車服務商亟待甩掉的包袱。所以行業(yè)內(nèi)對先進算法的呼喚一刻也未停止,人們期待通過大數(shù)據(jù)和智能分析,對共享汽車進行最合理的調(diào)配。當然,還有最精確的定位。
國外的共享汽車運營商們還為以上問題的解決找到了另一個出口——自動駕駛汽車?!半S用、隨取、隨?!?,自動駕駛汽車完美解決了這三點需求。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汽車即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通俗一點講,就是沒有司機的出租車。愿景美好,只是距離實現(xiàn)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解決現(xiàn)有問題只是共享汽車未來規(guī)劃的一部分,更進一步講,共享汽車的未來與人們出行方式的變革不可分割。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服務化)是外國人對于未來出行的設想,它的核心在于融合。屆時,所有的出行方式將集中在同一個服務端口。當用戶在平臺上輸入出發(fā)地和目的地,平臺會同時推送多種出行組合,比如公交、租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出租等,并且顯示周圍所有車輛的信息,還會標注每種出行方式的所消耗的時間、費用、卡路里,所產(chǎn)生的碳排放量等。這些信息可以幫助用戶做出更加理性和高效的出行選擇,然后只需點擊預約選項,便可預約車輛和座位。
Mass不是一個激進的提法,而是一個慢慢實現(xiàn)的過程。目前,一些專為Mass而生的服務平臺已初具雛形,比如Ridecell。個人認為,Mass的實現(xiàn),是無限淡化私家車存在感的過程,它把“出行工具”的概念向“出行服務”轉(zhuǎn)變,這也是各大主機廠紛紛“插手”出行服務的原因。比如戴姆勒的Car2Go和寶馬的Drivenow。至于Mass的實現(xiàn),雖然需要強大的資源聯(lián)動整合和技術支持,但就當下的發(fā)展趨勢而言,應該就在不遠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