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勞勒
1947年,中東死海西北岸的庫姆蘭地區(qū),春風吹綠了沙漠、丘陵和巖石嶙峋的山地上稀疏的細草。一個名叫穆罕默德·第帕的牧童,在山中尋找一只迷路的羔羊時,從斷崖中看見一個山洞,好奇地投進石塊,聽見一種打破巨甕的聲音,以為里面必定有金銀寶貝,又不敢獨自進去,便邀他的堂兄弟一起進洞去探看。牧童們進洞到8米處,看見滿地碎片和雜亂的東西,中間有8個大陶甕,7個是空的,只有一個封著蓋子。他們揭開蓋子一看,沒有金銀寶貝,里面只裝著一些用亞麻布卷著、由皮帶捆起來的羊皮卷和紙草卷文獻,這就是被西方學術(shù)界譽為“當代最偉大的文獻發(fā)現(xiàn)”的《死海古卷》的一部分。
在隨后的10年間,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又先后在附近找到了10個藏有經(jīng)卷的洞穴,以及一片約有600平方米的古代遺址——“庫姆蘭廢墟”。從這些藏經(jīng)洞和庫姆蘭廢墟中,專家們共發(fā)現(xiàn)古經(jīng)卷600多種,其中完好的僅數(shù)十卷,另外還有數(shù)以萬計的殘篇碎片。這些古經(jīng)卷以希伯來文、阿拉米文、希臘文和拉丁文書寫在皮革、紙草或金屬片上。另外,在庫姆蘭洞穴以南大約50公里的馬薩達,1963年至1965年期間也發(fā)掘出十多卷古希伯來書卷,內(nèi)容也主要是《圣經(jīng)》抄本以及其他一些希伯來文、拉丁文、希臘文文獻,這些也被稱為“死海古卷”。經(jīng)過整理、分析、研究,以及經(jīng)過碳十四放射性同位素測試,專家們確定了這些古經(jīng)卷產(chǎn)生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50年到公元68年之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而在此之前,世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希伯來文《舊約圣經(jīng)》手抄經(jīng)文,只有公元7世紀的,比這些古卷的形成時間要晚數(shù)百年。因此,這一發(fā)現(xiàn)立刻震驚了各國學者。如今大部分《死海古卷》都保存在以色列,只有少量的殘卷流散在西方國家的博物館和圖書館里。1969年,以色列政府斥巨資在以色列國家博物館里專門修建了一個“死海古卷館”。
根據(jù)古卷的內(nèi)容,專家們主要將文獻分為五大類:一是希伯來文《圣經(jīng)》抄本——《希伯來圣經(jīng)》共有39卷,在《死海古卷》中,除《以斯帖記》外,其他各卷都有全部或者部分抄本;二是《次經(jīng)》《偽經(jīng)》和其他經(jīng)外書抄本,這是指《希伯來圣經(jīng)》之外,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在猶太人中廣泛流傳的經(jīng)書;三是《圣經(jīng)》的注釋和評論——講經(jīng)者對若干《圣經(jīng)》段落所作的注釋或評論,如《以賽亞書評注》《哈巴谷書評注》《彌迎書評注》等;四是庫姆蘭社團法規(guī),《死海古卷》中,有一部分是記述當初居住在庫姆蘭的人們的宗教活動、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舉行的禮拜儀式等方面的文獻,這些文獻都被稱為“庫姆蘭社團法規(guī)”;五是感恩詩篇以及其他文獻,包括文書、信件等。這些古卷對于研究古代猶太歷史、宗教、文化以及早期基督教情況,無疑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
《死海古卷》幾乎都沒有標明年代,而且沒有署名作者。但從發(fā)現(xiàn)的《庫姆蘭社團法規(guī)》等文書來看,專家們推測古卷是生活在庫姆蘭的一個猶太教艾賽尼派社團——庫姆蘭社團編撰并保存在山洞里的。庫姆蘭社團的成員自認為是真正的以色列后裔,忠實地信守以色列人與上帝立的約;他們還相信將有一位新的先知出現(xiàn),領(lǐng)導(dǎo)他們進入黃金時代。
由于真摯的信仰,過去的人們認為,艾賽尼派一般都采取禁欲苦行的生活方式,類似于后來的基督教修道團。公元1世紀時,著名的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就曾這樣記述道:“在死海西岸的陸地上,居住著猶太教艾賽尼派的人們。他們孤寂獨處,是世界上一群最奇特的人。那里沒有女人,因為他們摒棄了一切性的欲望;他們沒有錢,以與棕樹林結(jié)伴為樂。”然而,從對《死海古卷》的研究和庫姆蘭廢墟考古發(fā)掘的情況來看,事實并非完全如此。庫姆蘭社團的多數(shù)成員也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實行一夫一妻制,家庭里也有老幼婦孺。不過,社團對家庭關(guān)系的規(guī)定是很嚴格的,反對重婚、多妻以及婚姻之外的男女關(guān)系。
可就是這樣一個與世無爭,消極避世的猶太社團,也未能躲開羅馬征服者的鐵蹄,最后竟消失在茫茫的沙海之中。而他們在庫姆蘭山洞里留下的經(jīng)卷,在2000年之后才向世界揭示他們的命運,以及他們獨特的社團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