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紅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83-01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推進,小學六年級語文和初中一年級語文之間的關系愈來愈密切,小學和初中的語文教育之間具有連貫性。然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沒有安排過渡教學,也沒有意識到過渡教學的意義之所在。本文就小學高年級語文向初中語文過渡進行了思考和研究。
如今各個學段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特別是對于語文這樣的基礎性學科而言,教師必須把握好小學語文和初中語文之間的過渡,讓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能夠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高年級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十分關鍵,教師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應在小學的最后階段把好關,讓學生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持續(xù)使用下去,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帶到初中、高中乃至更高的學習階段當中。
1.樹立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過渡教學意識
以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材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來說,同一版本的教材在課程安排上以及課文長度上的形式差距不大,且具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但是初中教材的難度和知識量要高于小學階段。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和初中語文之間卻并非如此。所以很多語文教師沒有形成過渡意識,在培養(yǎng)學生時和低年級的教學安排相差無幾。由于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所以教學重點主要會向面向考試偏移,注意力主要放在學生如何進行答題訓練上,這樣的高壓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實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都并不顯著,教師應當將眼光放長遠,不應產(chǎn)生小學語文教學結(jié)束之后,畢業(yè)的小學生就和自己沒有關系這樣的不負責任的想法。教師應為學生做好鋪墊工作,復習和預習都是本著承上啟下的原則,認識到語文教師除了 "教書"之外的"育人"使命。強化在低年級學習階段逐漸養(yǎng)成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下一個學段中延續(xù)下去。語文教師應樹立良好的過渡意識,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解決學生在小學階段存在的語文問題,適當提高教學的難度和廣度,讓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后能夠適應教學的方式,并有效理解教學的內(nèi)容,從而得心應手的繼續(xù)語文學習[1]。
2.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和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讓我們夸大了小學語文和初中語文的差異之處,其實教材最能夠表現(xiàn)出問題的本質(zhì),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即五、六年級的語文,而初中的語文即七、八、九年級的語文,這是一個有序的系列,難度和知識的容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除了一些極少數(shù)的小學和初中在同一個學校內(nèi)的教學工作的銜接性好之外,很多時候小學和初中的語文教學都是完全不同的模式體系。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教學壓力也不大,學生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其實非常少,教師如果就按照語文教材按部就班的進行授課,那么學生在升學之后將會突然進入到另外一種語文學習的世界,且不談能否將語文學習當中的習慣和興趣延續(xù)下去,想要跟上學習進度都會比較吃力。單從考試設計來看,小學的升學考試屬于非選拔性的考試,內(nèi)容和平時復習和練習的內(nèi)容基本一致,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幾乎沒有拔高題。中考的難度和小學的升學考試沒有可比性,這就好比高考和中考的語文也沒有可比性一樣。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和小學階段不同,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所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著比較大的難度,知識點越來越多,對于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理解和記憶等,教師的教學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業(yè)的量也相對較多。教師應對初中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一定的考察,在教學中進行適當?shù)奶狳c和穿插,讓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和初中語文教學進行融合,同時也讓學生在進入初中后能夠?qū)@些轉(zhuǎn)變做好心理準備。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的病句修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主謂賓定狀補等語法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做好相應的病句學習的準備[2]。
3.語文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小學階段,教學的工作量不大,但是肩負的使命和任務卻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生的啟蒙老師,本階段的語文教學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習慣和學習能力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教師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中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發(fā)揮自己的積極影響力量,幫助和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課下閱讀的好習慣,逐漸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除了基礎教學之外,教師應在小學高年級加入一些具有難度的閱讀內(nèi)容,適當選擇和初中教材中的課文長度類似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逐漸適應大篇幅的閱讀。很多同學在習作課上以及閱讀課上都養(yǎng)成了良好的記錄習慣,以及每天以各種形式記日記、記感受、記生活,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假期里也將習慣延續(xù)下去,讓學生在記錄中感受到輕松和快樂,那么即使是離開了原有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學生也能繼續(xù)延續(xù)這些習慣。雖然在課堂上適當提升了難度,用以向初中語文學習靠攏,但是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教師不應安排超綱作業(yè),教師應為學生考慮,認識到高年級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量較多,在布置作業(yè)時重視對學生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避免安排過多作業(yè),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認識到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無論在哪一個學段都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3]。
4.結(jié)語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最后階段,也是緊要關頭,教師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升學考試上,忽視學生的學習感受,應當認識到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后面臨的一些變化和挑戰(zhàn),在小學階段讓學生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量,使學生在進入初中后的還能夠快速適應教學的內(nèi)容、方法和形式。
參考文獻:
[1] 張榮芳. 一"錯"引發(fā)的教學思考[J]. 新課程(上). 2017(01)
[2] 鄭桂華.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寫作教學思考[J]. 語文教學通訊. 2017(Z3)
[3] 錢德梅. 基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 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