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麗
摘要:當前,新課改理念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對于高中文言文教學而言,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取靈活高效的教學策略,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文言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82-01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卻成了教師的一大難題,長期處在"費時低效"狀態(tài)。在教育改革中,文言文教學改革相對滯后。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成了教師關注的重點。
1.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
1.1 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已經(jīng)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老師必須化被動為主動,通過改變自身的授課模式,讓學生們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感,發(fā)自內(nèi)心愿意去學習新的知識,愿意了解文言文的字詞構造和語言特性。如果依舊采用機械式的記憶,進行段落上的背誦,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造成很大的打擊。這不利于實現(xiàn)文言文的教學目的,激不起學生興趣,對文化的傳承也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
1.2 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菰锏膶W習中,文言文具有理解難度大的特點,這成為學生反感文言文的主要原因之一?;ㄙM大量的時間去分清實詞和虛詞的使用,背誦并不太理解的課文,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而,很多學生選擇依賴參考書,放棄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這對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十分不利。換言之,由于他們并沒有掌握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沒有感受到文言文之美,沒有發(fā)現(xiàn)文言文在字詞上的奇妙之處,因此,學不好文言文是必然的結(jié)果。
2.文言文教學幾點策略
2.1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果不佳,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對文言文缺乏學習興趣。這是由于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翻譯文章上,不太在意學生是否感興趣,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這種機械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難免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文言文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些與所要學習的文章有關的趣味故事,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
例如,在講解《莊子》這篇文章時,由于莊子的思想對學生而言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教師可以這樣開始這節(jié)課"邯鄲學步的故事想必同學們都知道,有誰能給我們講一講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講解這個成語的故事,然后接著說"那大家知道這個成語出自哪里嗎"學生們都不清楚具體出自哪里,教師就可以說"其實這個成語出自于《莊子·秋水》,原文是這么說的,`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旬旬而歸耳'。這樣看來,我們之前就已經(jīng)接觸過《莊子》,那為了大家對莊子的思想有一個更加透徹的理解,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莊子》一文。"通過這段話,就拉近了學生與《莊子》的距離,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學習這篇文章,去探究莊子的思想,在講解《莊子》這篇文章時,學生就不會覺得枯燥了。因此,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厭學心理,同時又要探究更多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有效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言文結(jié)合,設置多維教學目標。對于文言教學目標的設置,不能忽視文章的思想及藝術手法分析,更不能缺失對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yǎng)。在教學言時,教師要抓住重點,比如特殊詞法和句法,像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倒裝、賓語前置等,集中材料將知識類化,歸納、發(fā)散知識點,以實現(xiàn)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正確遷移,切忌逐字逐句翻譯。
在教學文時,教師要對作者的意識及表現(xiàn)手法做細致的分析,穿插文章的寫作背景,以求學生運用作者的寫作手法為文,寫出漂亮的文章,駢文的浮詞,八股的嚴形是要不得,但是在否定其缺點時,也要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以《赤壁賦》為例:在教學言時,可以讓學生先集中找出通假字和活用的詞類,然后教師進行補充概括,通假字有"屬、馮、繆、尊、籍、以",詞類活用有"歌、羽、空明、舞、泣、正、南、西、下、樵、侶、友",關于賦中的"之"字,教師要盡可能多地搜集語料,讓學生進行比對,以在之后得文言文中出現(xiàn)"之"字時,能夠遷移對號;在教學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蘇軾所表現(xiàn)的豁達與其寫文時被貶黃州有何聯(lián)系,以及文中在豁達之外是否蘊含了別的情感體驗,此文是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何處寫景、何處抒情,何處議論,景、情、理是怎樣統(tǒng)一在一起的,既沒有割裂之感,又沒有沖突之嫌。
2.3 利用課外作品擴展知識。課外學習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視。在新的教學體系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很重要的。先秦散文、文化經(jīng)典對學生學習文言文有很大的幫助。老師督促學生有計劃地增加課外閱讀量,對學生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啟迪作用。除此之外,為了保證學生的課外學習質(zhì)量,進行文言文知識競答也有利于課外閱讀作業(yè)的高質(zhì)量完成。
2.4 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有些語文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不高,對課本所選的文言文也是只知皮毛,根本就沒有深入文本,那更談不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了。作為語文教師,除了有淵博的知識以外,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很重要。語文教師一定要多閱讀、多思考、多寫作,尤其要認真閱讀我國的經(jīng)典著作,努力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因素。備課時,教師應該站在審美的高度,深入研究文本,探索文本的教育價值。
其實,只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探索和反思,在教學中融人文、科學于一體,就能提高文言教學效率,讓學生意識到文言文是語文學習不可缺失的構成模塊。
參考文獻:
[1] 程夢.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教學策略探究[G].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11).
[2] 白煜榮.有效實施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究[G].新課程,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