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方
作為河南省洛陽市實驗小學的一名體育教師,我是如何成為一名創(chuàng)客,進而成為一名創(chuàng)客指導教師的呢?這要從我的業(yè)余愛好說起。我平時喜歡做一些手工作品,2013年為了完成一個作品,我開始自學3D設計,為了實現(xiàn)一些功能我又開始接觸開源硬件、Arduino等。這樣的經歷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創(chuàng)客教育理念中“l(fā)earning by doing”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學生們圍繞我的這個作品提出了各種問題,當時我就想把自己的這個愛好變成課程資源,帶領學生一起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 我的創(chuàng)客學習之路
2014年,學校開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于是我向學校提出了開設創(chuàng)客空間課程的申請。2014年9月學校開始籌備創(chuàng)客空間課程,騰出了一間辦公室作為課程教室,并配備了3D打印機。在學校領導、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批創(chuàng)客學員于2014年10月走進了創(chuàng)客空間教室。那時,最吸引學生的就是3D打印機,于是創(chuàng)客空間課程初期的內容以3D打印和3D設計為主。由于當時還沒有現(xiàn)成的教材,所以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環(huán)境,對網上一些簡單的模型設計教程進行了整理和編排,當作教材使用。當時的創(chuàng)客課程每周進行一次,每次兩節(jié)課的時間。每次課結束以后我都會留一個課后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體會找到靈感并嘗試進行設計與創(chuàng)作。每周選擇比較好的課后設計作品并打印出來作為獎勵,這使得學生們的積極性都很高。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作品。在整個輔導的過程中,我也不斷地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梳理,對創(chuàng)客教學的領悟也在不斷提高。
2016年,我參加了中央電教館組織的第三期全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高級研修班暨首期全國創(chuàng)客教育骨干團隊專題研修班,聆聽了國內許多著名創(chuàng)客指導教師的精彩講座,備受鼓舞。也是在這次學習中,我參與了Arduino開源硬件培訓、激光切割培訓等不同主題的學習活動,回到學校后就買來相關的硬件進行深入學習,在2016年的第二學期開始嘗試進行Arduino教學。
2015—2016年,創(chuàng)客空間課程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豐富、完善,不但有3D打印,還有Arduino創(chuàng)意機器人。我還聯(lián)合學校的數(shù)學教師、英語教師、科學教師、美術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組成了一個小團隊,經常在一起交流,很多的創(chuàng)意點子就是這樣碰撞出來的。我們發(fā)起的“創(chuàng)客一小時”活動,是一個公開課,面向所有學生和家長。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了解創(chuàng)客,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2017年,我們的創(chuàng)客教師團隊參加了第26屆中國兒童青少年威盛中國芯HTC計算機表演賽賽事組委會組織的指導教師培訓。大家都很激動,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2017年6月初,我們開始組織學生進行集訓,每天從中午一點半開始,到兩點半結束。根據組委會提供的由威盛電子推出的智能教育產品“創(chuàng)造栗”人工智能主控板整理教材,安排集訓內容,給學生們講解每一個器材的基本用法,并與他們討論這些器材的拓展用法,這個集訓一直持續(xù)到7月份計算機表演賽河南賽區(qū)分決賽的前一天。最終,在計算機表演賽河南賽區(qū)分決賽上,我們的兩支隊伍分別取得了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好成績,并且獲得了代表河南賽區(qū)參加第26屆計算機表演賽全國總決賽的機會。對于取得這樣的成績,大家都很開心,而且更加珍惜參加全國總決賽的機會。
● 計算機表演賽上收獲佳績
在總決賽中,我們根據組委會公布的賽事主題——智能藝術改造家,分別選擇了龍門石窟和燈籠進行人工智能改造。學生們各自分工動手連接電路,搭建整體造型,編寫程序,測試無誤后再進行整體組裝。龍門石窟這一作品采用KT板作為大的框架,中間的佛像石雕采用3D打印來呈現(xiàn),佛像內安裝了組委會指定的超聲波傳感器,并增加了舵機和溫度傳感器。第一次組裝后傳感器出現(xiàn)故障,學生們把作品拆解開更換備用傳感器、接線口,再進行測試和組裝;第二次組裝完成后舵機又出現(xiàn)故障,學生們在進行拆解、測試和組裝的過程中,有過激烈的討論,也有過委屈的眼淚。最終,龍門石窟這個作品獲得了全國一等獎,會出燈謎的燈籠獲得了優(yōu)秀獎。
從接到比賽通知開始集訓,到最終登上領獎臺,在前后兩個月的時間里,我作為輔導教師有了很大收獲,因為在給學生講解每一個器材之前,自己都要了解并掌握理論知識和實際使用的實驗,然后整理編排成教材教給他們,這個過程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識技術水平。
學生們在集訓、分區(qū)決賽、全國決賽的整個過程中也成長了很多。由于是在比賽當天才能確定選用哪一個傳感器,這對學生的基本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他們必須熟練掌握所有的傳感器,才能夠根據情況自如應對。因此,學生們在整個集訓過程中都很用心,對每一個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法都做了詳細的筆記。為了應對賽場上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學生們掌握了基礎的電學知識,會使用螺絲刀、切紙刀和膠槍,動手能力也提高了很多。與此同時,學生們在分區(qū)決賽和全國總決賽中所展現(xiàn)出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讓我感到由衷地高興。在比賽中,他們不僅要協(xié)調分工、相互配合,還要在作品完成后制作PPT,把自己的創(chuàng)意、分工、使用的物料等內容展示出來,并組織好語言進行答辯,這些都是在考查學生的團隊意識、語言表達能力??吹剿麄儚姆謪^(qū)決賽答辯時的緊張與不安蛻變成全國總決賽時的自如與從容,我感到很欣慰。相信這樣的經歷也是他們人生中一次難忘的經歷。
感謝學校一直以來對創(chuàng)客課程、創(chuàng)客活動的大力支持,也感謝計算機表演賽賽事組委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此次比賽所取得的成績將激勵我們在創(chuàng)客之路上繼續(xù)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