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黃磊版《深夜食堂》開播后,惹來罵聲一片。日式風格的料理店,穿日式服裝的中國老板,幾個姐妹深夜大老遠跑來,只為了吃一碗老壇酸菜面……如此設定,看著實在是不倫不類、荒唐透頂。日劇本土化真的很難嗎?其實也未必。中國并不缺少有故事、接地氣的“深夜食堂”,那就是大排檔。
我第一次有大排檔的概念是上高中的時候。當時王朔的小說很流行,里面玩世不恭的男主角們,總喜歡在深夜或凌晨去街頭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那種愜意痛快,讓我很是羨慕。我那時候住校,所以一日三餐都在學校食堂解決,很少有機會出去。大學里,因為囊中羞澀,大排檔吃得也不多。等進入社會,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深夜大排檔就像社交場上的必修課,每個人都逃不掉。邀上三到五個好友,幾瓶啤酒落肚,仔細一瞅,燈火閃爍、煙霧繚繞之中浮現(xiàn)出來的那一張張食客的臉上,可以找到任何一種你所見過的人生,得意、沮喪、牢騷、甜蜜,吹到天花亂墜,哭到撕心裂肺,醉到昏昏欲睡……
大排檔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大概就因為它的這種市井民間味兒。想當年豐子愷老先生倚在屋舍廊前,揮筆寫下“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美固然很美,卻不適于現(xiàn)代都市。想如今,哪里找得到這種詩意流瀉的幽靜所在?也只有物美價廉、人聲鼎沸的大排檔才和天黑之后的都市更配。沒有什么門檻,人人可進;沒有什么講究,光著膀子趿拉個鞋,多么隨性的穿著都行。談生意敘舊談戀愛混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秘故事。中國版深夜食堂,吃什么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種氣氛。
大排檔雖然來者不拒,但要吃出滋味,也需要恰當?shù)哪挲g和心境。太小,不涉人世,未經(jīng)滄桑,沒有什么談資、故事;太老,紅塵看破,心靜如水,坐在人群中間只會嫌周圍吵亂。地位尊貴的人,放不下架子,時時刻刻端著,很難受;有潔癖的人,挑剔衛(wèi)生,挑剔服務,盡讓人掃興。說到底,深夜大排檔,就是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邋里邋遢,糊里糊涂,不那么講究,你好我也好。
說到前些天,我與幾個朋友聚會,找一大排檔,去的時候已經(jīng)夜里十一點了,于是問老板,什么時候打烊。老板張口就答:“不打烊,你們什么時候喝完,我們就什么時候收攤。”多暖人心的一句話。結(jié)果我們一直喝到凌晨三點多,喝到老板坐在一邊的椅子上都睡著了。醉后各分散,坐上出租車的時候,我心想,多虧了這些不打烊的大排檔,要不然去哪里找這么舒服的地兒?所謂中國版深夜食堂,大可不必去電視劇里尋,其實它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
(摘自《春城晚報》2017年6月18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