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悟稀
摘要: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在道德理論上給予學生相應的啟示。在教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改革的情況下,初中英語教學要依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在進行知識的傳授的同時利用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道德思想上的教育。教師要充分體會教材中德育的精神,并以自己的方式正面直接的傳達給學生,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供積極的影響。本文對新課標下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德育滲透措施做出了相應的闡述,旨在使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有理念性的改觀,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供良好條件。
關鍵詞:德育滲透;英語教學;新課程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41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教育的基礎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初中英語是學生進入高等學府承上啟下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然而直到現在,我國的英語教學在這個重中之重的環(huán)節(jié)上仍存在著不少誤區(qū),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差的農村,老師們重視最多的往往是學生知識和智力的發(fā)展,卻往往忽略其道德教育這條主線,教學成果的好壞姑且不論,這樣的教學模式弊端卻使得學生在人際關系上極度淡漠,身心無法全面健康發(fā)展?;诖?,致力于改善人際關系,有效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綜合能力,倡導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道德教育的理論應運而生。
一、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1)在我國現今的教育發(fā)展下,德育是教育過程中被忽略的盲點。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是社會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處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育也不例外的要在這方面做出努力。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時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社會型人才。人的潛力巨大,人本管理更是強調不依靠外力,只借助人性解放、權力民主管理來激發(fā)管理對象的內在潛力??墒窃谖覈掠芾淼倪^程中人們并沒有實現對“人價值”的理解,更沒有落實“人管理”,這種由思想上的不重視已經嚴重的阻礙了“人發(fā)展”。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把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作為首要目標,知識的傳輸列為其次,這才有利于學生高素質文化的養(yǎng)成。
(2)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受父母的期望和關注較高,在家里處于呼風喚雨的地位。正是由于父母和長輩的這種過度溺愛,現在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處于低下水平且大多數生活習慣較為惡劣。這從很多方面展示了我國對處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道德教育的失敗及現下學生精神生活的空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語言技能的傳授,還應該在語言技能傳授的同時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情感培養(yǎng)的方法多樣,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對比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方法中取得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與提示,使學生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自我克服困難能力的提升。
(3)現行的學校德育管理,教師的評價與獎懲往往與學生的考試成績掛鉤,很少施行科學的統(tǒng)計分析,只注重教師勞動的結果性,而忽略過程,這使得評價與獎懲缺乏合理性和人文性;第二,對學生的評價及獎賞機制單一,缺乏民主。現下的學校在評價獎勵中采用的模式主要是班主任評價模式,往往是根據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道德水平,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完美的,成績不好的學生就一無是處”的錯誤理念,這樣就使得部分德育成績差的學生有了不豁達的心理,在德育學習中產生挫敗感,缺乏榮譽感,長此下去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措施
(1)我國傳統(tǒng)的德育管理對象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學對象,而是具有情感的、具有思想的、具有生活性的人,所以德育工作者的工作也是在人與人的交流之中完成的。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對象心目中的形象往往直接影響到德育學習的效果,也決定著德育工作的工作效率。然而現存的德育模式使得德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往往只懂得教育學生,而忽略了自身的言行,沒有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更不能做到以身作則,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驅動下,轉向家教或一對一的德育教育模式,以此來獲得自身經濟的提高。此外,德育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實效也是現階段我國學校德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注重自我的模范性,在教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都要謹慎,以免思想未發(fā)育成熟的學生進行學習與模仿。教師的言傳身教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用標準的英語來對學生進行日常的關懷,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用英語表達一些基本的情緒和想法。
(2)對英語教材進行研究和探索,找尋其中有關于道德教育的關鍵點,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教師關于思想品質方面的啟發(fā)。在課本講述真實案例時,教師要利用現實中真實的例子使學生感受到高層思想人文的修養(yǎng)的重要性。英語是一門語言,而語言學習的最佳方法,應該是置身于一個良好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老師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充分利用可利用之物,用優(yōu)雅的舉止,風趣的談吐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讓他們不自覺的進入角色。比如有的老師喜歡將表演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充當演員,將教學內容植入到表演的過程里;再比如根據知識點找尋相關歌曲,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這樣的效果必定比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強行記憶教材有效得多。相關的教學模式多不勝數,不過融洽的師生關系模式能讓學習更有效,也讓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卻是不容置疑的。
(3)師生都是教學的主體,可是傳統(tǒng)教育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或多或少的無法擺正這種關系,最常見的問題是就是沒有良好的溝通,不知道彼此的需求點。所以,正確的交流首先應建立在一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之上,有了關系做鋪墊,良好的教學過程更容易實現。英語教師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興趣,使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沒有排斥和厭惡的情緒,從而更好的學習。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下,優(yōu)秀的英語老師們需要自發(fā)主動地將德育滲透到教學里,充分了解學生的習慣,掌握學生的興趣,關注學生學習方面的各種細節(jié)問題并不斷挖掘開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只有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真正的把英語作為一種工具去給予,而不是當做一種考試目的進行填鴨式講授,才能更好的適應新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楊曉紅.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張家口師專學報, 2013(11).
[2]陳燎.對加強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探微[J].農家之友(理論版),2013(12).
[3]穆延芬.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學理論,2012(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