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蕓
英語口語教學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母語自由表達自己的意愿,進行生活上的口語交際,與同伴交談說笑。同樣,他們也期待能用英語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能進行延續(xù)性、深層次的對話。但是由于他們缺乏實際意義的語言背景,缺乏語言交際的環(huán)境,他們變成了“啞巴英語”。我們該如何幫助學生搭建對話支架,進行有效的英語口語交際?筆者認為,通過豐富教材對話文本,二次開發(fā)對話文本,搭建豐富的語言支架,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語言交際語境,能有效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針對學生現(xiàn)在口語交際所存在的問題及所使用教材存在的局限性,筆者思考可以對教材對話文本進行二次加工和二次重構,豐富交際語料庫,創(chuàng)設多元語境,幫助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1. 二次“加工”對話文本
以PEP人教版三年級教材下冊第五單元Fruit為例,說明如何豐富對話文本。對話文本如圖,語用背景單一,片段對話出現(xiàn),對話不完整,學生學習后無法進行延續(xù)性對話。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該教本為載體作適當?shù)恼{整。
(1)豐富文本,增加語用輸入。基于該文本,我們可以加入具體時間地點,添加人物,搭建簡單的對話情節(jié),完整對話文本。讓語用環(huán)境更加具體,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
(斜體字體代表增加的內容)
e.g. Today is Sunday. Amy goes fruit shop with her mother. They see many fruits.
Scene 1: (In the fruit shop)
Mother: Honey, lets buy some fruits. Do you like oranges?
Amy: No, I dont. I like apples.
Mother: Do you like pears?
Amy: Yes, I do.
Mother: OK. Lets buy some apples and pears.
Scene 2:
Salesman: Welcome to the fruit shop.
Mother: How much are they?
Salesman: They are 20 yuan.
Mother: Here is 20 yuan.
Salesman: Here you are.
Mother: Thank you.
Salesman: Bye.
在原有的對話文本,新增了場景二,買水果付錢。對話更豐滿,更完整。場景二的對話是之前所學過的內容,新舊知識結合,滾動知識,讓學生習得語用。基于語用背景,搭建對話支架,鼓勵學生在語用環(huán)境中進行對話交際。
(2)豐富語用交際活動,任務驅動,進行口語交際。該單元是以水果為話題,詢問對方意見,是否喜歡水果。教材提供的對話背景是父母在家或在商店里詢問子女的意見,是否喜歡水果。語境比較單一。我們可以圍繞水果展開交際活動,通過任務驅動,鼓勵學生口語交際。例如可以設計制作水果沙拉( Fruit salad),水果汁(Fruit juice),水果比薩餅(Fruit pizza),水果造型(Fruit shade)等,水果調查表(Fruit survey),唱水果歌(Sing a fruit song),創(chuàng)編水果歌謠 (Say a fruit chant)和模擬買賣水果場景(In the fruit shop)等。學生在有趣的語用環(huán)境中進行口語交際,享受口語交際的快樂,并能在任務驅動下,完成對話訓練。
2. 二次“開發(fā)”對話文本
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恐懼開口說英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學生的語料庫不夠,能說的、能用的詞語和句子表達不多。他們無法用所學的對話學以致用地進行口語交際。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對話文本內容簡單,低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學到高年級,教材中出現(xiàn)的對話文本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表達需要。因此我們要在對話學習初級階段增加語言的輸入量,讓學生大量地聽,大量地說,大量地讀,穩(wěn)扎聽說讀的基本語言技能。
孩子們喜歡故事,因為故事里的情節(jié)有趣,提供了空間讓學生去想象,故事里的角色也貼近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優(yōu)秀的繪本還會融合其他學科,涵蓋深層次的價值觀和人文元素。因此筆者思考,可以以優(yōu)秀的繪本為載體,對教材對話進行二次“開發(fā)”。下面依然以PEP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Fruit為例,舉例說明。
該單元的主要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該單元的主要詞匯:水果詞匯(apple, orange, pear, banana)
根據(jù)主題和語言知識點,筆者選用了有趣的繪本Go away, Mr wolf. 改編如下:
故事改編于《三只小豬》的故事,大灰狼一次又一次來誘惑小豬,問是否喜歡吃水果,三只小豬都很聰明,也不貪心,一一回絕。當豬爸爸回來,帶回一籃水果并問三只小豬是否喜歡水果時,三只小豬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喜歡。二次開發(fā)后的故事巧妙地把對話滲入了故事中,每副圖所配的文字都很生動,稍高于教材對話文本,但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當,豐富了語用的背景。句子Do you like...?一般疑問句及回答不斷地在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習得語言,故事也向學生揭示了一個自我保護元素—— “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毙」适麓蟮览怼?/p>
這篇繪本有很多的語言輸入和背景知識的滾動。知識就像一個大型的蜘蛛網,點與點間都息息相連。知識的滾動,知識的關聯(lián)都有助于幫助學生搭建口語交際語料庫。
二次“開發(fā)”對話文本,要注意創(chuàng)編的合理性,尊重原著,挖掘內在的元素,充分使用一切相關聯(lián)的話題,搭建口語交際支架,鼓勵學生進行口語交際。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同濟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