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守珍
摘 要: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智力因素,家庭條件,生長的環(huán)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認知方式,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存在著客觀差異。為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發(fā)展過程中對因材施教的需求,差異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差異教學”是在班集體教學中,利用和照顧學生個體差異,建立在教育測查和診斷基礎上,“保底不封頂”,促進學生最大發(fā)展為教學目標,多元化彈性組織的管理教學。差異教學指的是教師改變教學速度、水平或類型以適應學生的需要、學習的風格或興趣。
關鍵詞:注重差異 因材施教 差異教學 培優(yōu)輔差
【分類號】G633.6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他又說:“天賦為每個正常的頭腦打下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個人能成為創(chuàng)造者。”我們面對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已經是普遍現(xiàn)象,尖子班也不例外。如果按照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要求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得到發(fā)展。因此,在同樣的教育要求下,要考慮到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針對孩子的不同特點、知識水平,注重差異 ,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得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
一、差異教學提倡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要重視發(fā)揮他們的潛力,適當提高要求,讓他們多做一些綜合運用知識和富有思考性的題目,提高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揮他們數(shù)學才能。對于學習成績差、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視他們。教師對他們要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作為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特別研究學生的差異,從而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樣才會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特別是在課堂上,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組織好教學活動。
(一)以學生的差異為起點,制定教學目標,并有條不紊地執(zhí)行。
在整個教育理念和思路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的角色已經并正在發(fā)生著質的轉變,其教學方式也從標準化、單一化的知識灌輸向人性化、多元化的引導教學轉變。教師在真正了解到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后,開展靈活多樣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在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要求下,充分合理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在不同層次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的差異教學法,對于促進教育教學的和諧發(fā)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做統(tǒng)一要求,在掌握一節(jié)課最基本的知識基礎上,有的學生知所以然,有的學生知其然就行。
(二)注重學生差異,設計練習,要體現(xiàn)層次性。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們還真得花心思,不僅備教材,備學生,還得結合課堂反饋及時調整,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所以,決定了老師的職業(yè)性質,要有一定的預測和應變能力。注重差異,因材施教,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三)正視學生差異,設計課后鞏固作業(yè)。
既然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我們就應當注意到學生的差異,因為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應該急功近利,“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課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學生剛學過的知識容易遺忘,有必要及時鞏固。為了照顧差異,推薦幾組題,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任選一組完成,不做統(tǒng)一規(guī)定。這樣在數(shù)量上可能是一樣多的,但給了學生充分的自選權利,因而不同的學生在完成作業(yè)上不會感到吃力了,對學習慢慢產生興趣。對于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我會要求他除了例題要清晰理解,同時要嘗試做變式訓練。也就是要培養(yǎng)他的應變能力。而接受能力相對弱點的學生,例題能理解就行,課后作業(yè)會懂得依葫蘆畫瓢就足夠了,也就是從簡單的模仿開始培養(yǎng)能力。
(四)依據(jù)學生差異,堅持不懈地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客觀性的評價。
試想,如果高中三年的學習都不安排周期性的周測、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那么學生將處于一種毫無壓力的狀態(tài),也許,就不會有今天傲人的成績,比如有些學生參加奧賽直接挺進省隊,有些學生被保送清華、北大等等,有壓力才有動力,壓力可以激發(fā)無限潛能,沒有評價過程的教學,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教學評價應貫穿教學的始終。針對學生個體差異,作出科學、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評價。實施差異性評價,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并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五)立足學生差異,進行培優(yōu)輔差。
培優(yōu)輔差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可以說是教學過程立足集體大多數(shù)同時兼顧兩頭。培優(yōu)工作,主要采取與優(yōu)生共同探討難度更大的題目,以及課外讀物的有關知識,讓其始終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引導拓展知識面;而輔差工作將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補課是課堂教學的繼續(xù),同時也是教師的職責,更是教師對學生愛的奉獻。
二、處理教學中學生的個別差異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應立足于現(xiàn)代主體教育觀,并使其體現(xiàn)教學的全過程,以下主要是從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等方面,對促進學生差異發(fā)展的教學策略作一探討。
(一) 用“認可”的方式進行差異教學;
“認可”是指教師以正規(guī)或非正規(guī)的方式運用獎勵、誘導及贊揚引導學生的行為。舉個例子吧,個子矮小的西班牙畫家米羅在學校學習時不大“循規(guī)蹈矩”。有一次老師讓他以杯子、蘋果為題完成一幅靜物寫生的作業(yè),喜歡“求異”的米羅卻完全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把畫畫成了“綺麗的黃昏”。于是,米羅被罰一周蒙上眼睛去上課,上課的內容是用手觸摸實物,再憑自己的記憶作畫,有意思的是老師的這一“針對性”教學方式改變了米羅,大大激發(fā)了他對形體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后來的日子里,米羅悟出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并走向成功。
(二)用“組合”與“合作”的教學手段進行差異教學
“組合”關注的是學生能否有效地和其他人一起學習,其目的在于建立一個能接納多元智能、個別差異的教學環(huán)境,讓所有學生對 學習有歸屬感,不致令能力上的差異演變?yōu)閯恿ι系腻漠悺?/p>
(三)面向全體,關心尊重每個學生
關心、尊重學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是風評浪靜的日子里的一種揚帆遠航的動力。讓差異促進成長。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掌握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規(guī)律特點,有的放矢地教與學,讓學生的智慧因學習而豐滿,生命因教育而充盈。
我們數(shù)學教師應當做到“不求人人成功,只要人人發(fā)展”。教師需認清學生的“差異”,以學生的差異為基礎,制定差異的目標,實施差異的計劃,通過差異的教學程序實現(xiàn)有效的解決學生的整體學習問題和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整體提升的共性目標。 注重差異,因材施教,貴在有心。
參考文獻:
[1] 華國棟著,差異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 許潔英,個體差異研究及其教學意義,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19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