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馬達加斯加——
我站在首都塔那街頭,半個世紀前的法式建筑的黃色墻面讓人想起了西貢,街上跑過老式甲殼蟲,頭頂重物的人們來來往往,就在這些為生計奔波的人群中,一個腋下夾著只公雞的男子,匆匆與我擦身而過,很快街邊開始上演一場斗雞表演;在著名的“獨立大街”旁,這個至今沒有政府的國家,首都的混亂與喧囂在兩只公雞的決戰(zhàn)撕殺中殫殆下來,空氣中混合著汗水和煙味兒,融入車馬喧闐。
飛往馬達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的馬航飛機又小又破,隨著落地“哐啷”一聲,提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下了,海關(guān)和想象中的非洲機場差不多,基本沒有什么像樣的設(shè)備,一切靠人工,雖然對中國游客實行了免簽政策,但海關(guān)工作人員還是拿著我的護照翻來翻去,行李箱也被要求打開檢查,聲明我是攝影師后,才終于露出一絲笑容,“歡迎?!鄙狭艘惠v有年頭的豐田SUV,看著馬國的藍天白云,風清氣爽,我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當車子駛?cè)胧袇^(qū)時,“這就是馬達加斯加的首都?”看著兩邊的景物,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像樣的柏油馬路都很少,路邊一棟棟迤邐歪斜的土坯房。
斗雞,馬島人生活中的主要娛樂。也兼有賭博的性質(zhì)。
首都安塔那那利佛,一個頗繞口的名字,源自馬爾加什語,意為“千人勇士城”,法語稱為Tananarive,因為太長了經(jīng)常被簡稱為“塔那”。座落在馬島中部高原一個馬蹄形的山脊上。雖然接近赤道,但海拔較高(1000~2000米之間),屬高原城市,和馬島其它地方相比,塔那的氣候十分宜人,全年無酷暑天氣,早晚溫差較大。
16世紀末,梅里納人(Merina)創(chuàng)建了梅里納王國,1625年由安德利安扎卡王(King Andrianjaka)建立,形成了塔那最初的城市格局,城名取自安德里安賈卡調(diào)配守衛(wèi)該城的士兵人數(shù)。此后一段長時間該城是霍瓦人酋長的主要村莊,1793年,成為馬達加斯加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央集權(quán)王朝伊美利那王國 (Imerina) 的首都,塔那隨之成為全國的行政中心。
直至1869年城內(nèi)大部分建筑物都僅以木材或燈心草建成,自從引入石磚作為建筑材料后,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氣派的建筑,例如王家宮殿、貴族房屋、法國人的住所、羅馬天主教座堂以及其他以磚建成的學校、醫(yī)院、法院、政府大樓等。
作為馬達加斯加最大的城市,塔那融合亞、非、歐三大洲風情:地處非洲,曾被法國殖民,到處卻又是東南亞的面孔,混亂與混搭是她最大的特色。中午,我們在法國殖民者修建的老火車站附近的一家“高檔”餐廳吃飯,兩個人花掉了一萬五千阿里阿里(馬貨幣),相當于人民幣50元,在馬國這樣消費算很“奢侈”了,畢竟這里人均收入不足300人民幣/月,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蔼毩⒋蠼帧笔侨凶罘比A的地方,到處是吆喝的小販,頭頂菜籃的婦人,穿梭的牛車,猶如身處村鎮(zhèn)一般。今天是周五,傳統(tǒng)集市“佐馬”(星期五集市)就設(shè)在這條大街的廣場上,于是,市政府附近,商賈云集,各種蔬菜、水果、家禽、水產(chǎn)品比比皆是,馬達加斯加人和非洲大陸的黑人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喜歡用頭頂重物,頭頂功夫一個塞一個的技術(shù)高超。路上不時有“老爺車”跑過,是那種50年代法國產(chǎn)的雷諾和雪鐵龍,俗稱“烏龜殼”的,大部分出租車也都是這種車型。
全城最高的阿杜拉魯山,無論從城中哪個角落,都可以望見雄踞在山嶺之上的女王宮(LE PALAIS DE LA REINE),當年伊美利那王國女王統(tǒng)治權(quán)力的象征。這是塔那市內(nèi)最具有觀賞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景觀,也是馬達加斯加為數(shù)不多的入選UNESCO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女王宮修建于1839-1840年間, 時值馬達加斯加歷史上著名的娜拉瓦魯那女王一世 (Ranavalona I) 在位時期 (1828-1861) 。娜拉瓦魯那女王一世是拉達馬國王一世 (Radama I, 也是馬達加斯加伊美利那王朝第一位國王) 的遺孀, 國王去世后, 她開始主宰起馬國的命運。
女王宮的設(shè)計和修建在當時是交給英法傳教隊伍中的建筑師來完成的, 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典型的19世紀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建筑,巍峨挺拔。內(nèi)宮宮殿由紫檀木建造,外部城墻則全部由花崗巖石砌成。據(jù)史料記載,光是運輸紫檀木途中就累死了2000名民工。然而,木制建筑最大的麻煩就是火災(zāi),1995年1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掉了女王宮大部分的木制結(jié)構(gòu)和裝飾, 讓人惋惜不已。如今只有高大的城墻和空洞但仍不失華麗的窗門廊柱,向游人們訴說著她過去的輝煌。女王宮的領(lǐng)地內(nèi)也是伊美利那王國的皇家陵墓所在,該王朝歷代的國王和幾位女王都長眠于此。
2當?shù)赜米钤己喡姆绞教越?,收入微薄,卻也帶給馬島人生活的希望。
從我住的Lokanga Boutique Hotel精品酒店的露臺上俯瞰塔那,山巒下密密疊疊的建筑毗鄰交錯,教堂塔尖,美麗的阿諾西湖(Lake Anosy),這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然而,真正走近她,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當富人區(qū)的大門緩緩拉開,投入到那個混亂嘈雜的世界,穿過到處是從發(fā)達國家淘汰下來的二手貨品街,我都感慨不已,一墻之隔的兩個世界,差別天上地下。
馬島普通老百姓每天的收入只有1美元左右。這是什么概念呢?很多人一天只吃兩頓飯,十幾歲出來做工的孩子比比皆是,沒有工業(yè),大部分勞作都是體力活,男人燒磚,女人洗衣服。洗衣在這里是一種行當,幾乎無成本。導游Toki家住在塔那一處擁擠雜亂的地帶,我特別去體驗了下普通百姓們的日常。他家邊上就有一處洗衣作坊,這里的洗衣還算是比較“高檔”的,比河邊的那種要收費高些,洗一件衣服合幾毛錢人民幣吧。街巷里我們被成群的孩子包圍著,每家都三四個,這樣的出生率也是貧窮的根源之一。馬國的高通貨膨脹也讓很多貧困家庭舉步維艱,高文盲率使得這種貧困形成了延續(xù)。貧窮迫使孩子們輟學,從而產(chǎn)生文盲,而通常文盲又處于勞動力的最低層次。文盲延續(xù)并加劇了貧困,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傍晚,回酒店的路上,看到街邊的店鋪開始用自帶的發(fā)電機照明,大部分房子都陷入了漆黑之中,因為電力短缺,人們只好摸黑吃飯活動,首都一半以上的人家仍使用蠟燭和煤油燈,而那些燈火通明的豪華場所四周則聚著游蕩的大人孩子,希望能借著他們眼中“奢侈”的光亮來打發(fā)黑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