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德敏
【摘要】學案是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的模式之一。學案是高三化學復習的催化劑,采用學案教學法,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文章從學案教學的根源及其設計編寫等方面,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學案教學在高三化學復習課中的應用。
【關鍵詞】學案教學;高三化學復習;催化劑;少講
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的模式,在高一和高二化學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來先學。而高三的化學課,是把高一和高二所學知識進行整合,所以高三的化學課主要是練習課、總結課,以學生練習為主。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高效地復習,我們在高三化學的專題復習中使用學案的方式進行先學后教。在高三化學復習中,采用學案教學法,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葉圣陶先生在20世紀初就提出了“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案是高三化學復習的催化劑,其基本思路是變教案為學案,立足于學生的學,以落實新課程理念,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和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為目的,為學生成人、成才、成功架起一座堅實的橋梁。
一、學案教學的來源
寫教案,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教師最為繁重的工作任務之一。寫教案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會占據(jù)教師業(yè)務學習和課題研究的有限精力,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發(fā)展。而且,教案僅僅是教師課前對教學的設計方案,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思路寫出來的,較少考慮學生的學,它使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所授知識,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潛力。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案恰恰是針對學生學習需要專為學生設計的一種學習方案,它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fā),對學生學什么、怎樣學都有明確要求,上課前要求學生按照學案上的目標提示、教學要求、學法指導進行預習和自我檢測。這樣,學生上課就不是只帶著兩耳去聽課,去接收“魚”,而是帶著問題進課堂,有目的有計劃地去交流和解決問題,同時自學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他們學到的是“漁”即方法。
二、學案教學的首要條件是設計與編寫學案
要使學生的學習真正達到良好的效果,學案的設計和編寫就顯得舉足輕重。我們化學科的做法是提前一周組織相關教師對下一周的復習內容進行集體備課,將各個教師的合理意見和提供的相關材料吸收進學案。例如,在復習“元素周期表”這一內容時,在上課的前一周,高三化學教師首先對學案的設計和編寫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研究。
第一,確定教學目標。以考試大綱作為復習依據(jù),確立本專題目標: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周期、族);2.掌握原子結構。
第二,確定考點內容。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收集到的最新資料,確定考點,考點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xiàn)。
第三,確定重點分析內容。以高考??键c及易錯點為重點分析的內容。
第四,確定例題分析內容。以近幾年全國I、II、III卷高考真題作為例題出現(xiàn),配以詳細的分析,課堂上教師作思路點撥。
第五,練習的挑選。將練習分為三個層次:容易題、中等題和較難題。并在各類題前做明顯的標志,學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層次的題,以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選做。
接下來就是學案的編寫工作。編寫的過程工作量比較大,我們的做法是分工合作:上高三化學課的教師各自編寫一部分,然后備課組長審查匯總,檢查通過后交付實施,印發(fā)給教師和學生。教師在學案的基礎上獨自備課,準備充分后上課。
三、學案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少講,讓學生有充分“呼吸”的時間和空間
山西省著名教育專家陳茂林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改革先從老師少講做起?!蔽覀兘梃b外校的一些經驗并結合自身的體會,在操作上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練多講少。講題不如練題,講清不如練到,讓學生在練中去悟。
第二,課堂多討論。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互相幫助,遇難即議,遇疑即議。
第三,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板演展示并作思路方法的講解,促使學生在自學交流時更認真一些。
第四,讓學生有講的選擇。把教師要講的東西,讓學生講出來,學生講不僅鍛煉了學生自己,也能講到其他學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同學間容易產生共鳴。
以上幾點在操作中還需要教師及時總結評價并給予鼓勵表揚。
一份學案承載了課改的理念和各種元素。在學案教學中,學案是支撐教學的載體,合作學習是自主探究的靈魂,板演展示是學情的及時反饋,激勵評價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催化劑,也體現(xiàn)了學案在教學中的實用性和科學性。一份學案充分尊重了學生對學習內容、過程、方法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成為溝通學生與教材、教與學的一座橋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給了學生充分“呼吸”的時間和空間。
四、學案教學的適應期非常關鍵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都有其適應階段,學案教學也不例外:首先是教師教學觀念轉變過程中的適應期;其次是學生習慣用學案進行復習的適應期。這兩個適應期磨合好了,為學案在以后的順利展開鋪平了道路。在這個非常時期,我們沿用了山西省靈石四中學原校長續(xù)明亮老師說的八句話:“1.請同學們按學案上自學的提示,認真研讀教材,相信有學案的引導,你一定行。(同學自學自讀教材) 2.請做自學檢測題,看你的自學成功嗎?(檢測自學效果,暴露存在問題)3.你的自學還存在什么問題?請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合作交流,解決自學疑問)4.請做下面的練習題,試試你的能力。(進入能力訓練)5.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你的解題思路和辦法,并用此思路、辦法試試再做一道題。(總結思路、辦法,練題得法)6.你總結的思路、辦法科學嗎?再嘗試重做一道題。(用法自練,形成學習經驗)7.還有什么問題?需要老師輔導嗎?(教師輔導,講解總結)8.這節(jié)課你學得如何?請上黑板展示,并希望你講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辦法。(當堂板演,檢測效果,全班點評補充)。”根據(jù)教學的具體內容,我們把這八句話靈活貫徹于我們化學學案教學當中,把這八句話植根于教師和學生的心底?,F(xiàn)在看來已經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學生能主動完成教師發(fā)下去的學案提綱,上課的積極性較以前有了明顯好轉,問問題的學生也逐漸多了起來。這是學案運用中的好兆頭,意味著學案真正起到了催化效果.endprint
五、學案教學的鞏固期是實施過程的必經之路
學案這種先學的教學模式,以其特有的實用性、高效性被很多教師認同并運用于教學中。但真正讓學案長期發(fā)揮作用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不能理解學案的精髓,只是簡單模仿,盲目操作,往往又會流于形式難于堅持,所以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2.絕大部分學生可以完成的;3.與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直接相關的。
學案必須有保障地學。很多教師都知道學案的優(yōu)勢,但真正實施起來卻難以堅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先學”的時間難以保障,由于學科間缺乏協(xié)調配合,往往是一科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看起來不多,而幾科加起來就讓學生疲于應付,難得有時間安排先學,久而久之“先學”就成為一種擺設。因此,要想把“先學”堅持下去,學校或年級層面的指導和協(xié)調作用不容忽視,否則就會流于形式。在這方面,年級首先要對作業(yè)量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年級和教學部門要對學生每天的作業(yè)量做跟蹤調調研,對不按要求布置作業(yè)的學科和教師應要求糾正,確保多數(shù)學生能在完成作業(yè)之余做好“先學”工作。這種調研和調整堅持進行,既可以避免“增負減效”現(xiàn)象的反復出現(xiàn),又能確保“先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班主任要主動負擔起組織、協(xié)調、調配、及時向任課教師進行反饋的調劑作用。教師同樣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認為任務布置下去就萬事大吉了,還要在課前及時了解學生“先學”的情況,了解學生“先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為下一節(jié)課找準基點。學生能“先學”完成的,教師在課堂上堅決不再重復講,只有養(yǎng)成習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構建高效課堂。
這樣經過大概一個月的試用磨合期,學生和教師都養(yǎng)成了習慣。但教師還要繼續(xù)鞏固戰(zhàn)果,因為學生一直都習慣于聽教師講,然后記筆記。這種做法也可以說是舊的習慣,如果監(jiān)控不到位,舊習慣就會不斷反復。例如,在學案教學實施一個月的第一次月考之后,筆者提前一天把“非金屬”部分的專題復習學案發(fā)下去,第二天上課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沒有很好地完成,尤其是成績在月考當中不是很理想的學生。這部分學生認為學案對他們的成績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打退堂鼓了。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及時幫他們分析原因,并通過個別談話,鼓勵他們,給他們自信和堅持的勇氣。當然,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采取一些強制手段,加大檢查力度。比如發(fā)下去的學案要求學生上交,或者專門讓不及時完成學案的學生上交并對他們進行面批。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就養(yǎng)成了一種持久的習慣。因此,學案教學的鞏固期也是必不可少的。
學案是高三化學復習的催化劑。學案 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人格,給學生提供更多自學的機會,幫助學生找到一種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 “以導促學,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目的,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麗.淺談學案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 2017(03).
[2]隋文盛.高中化學教學中“先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07):14-16.endprint